从高空俯视,苍郁的高山密林,犹如一张巨大无比的绿色地毯覆盖着鄂渝大地。落日余晖,透过长江一级支流磨刀溪的重重云障,在蜿蜒的河面上,折射出耀眼的金色光芒。
车辆行驶在崎岖的山间小路,高陡的悬崖、茂密的植被、错落有致的村居民宿,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秘境风光。
2025年度鄂西渝东地区石柱复向斜红星三维地震采集项目部,坐落在中国“凉都”——湖北利川谋道镇一个半山腰的四层小楼上,湛蓝的天空下,院落干净整洁,被绿色的辣椒、紫色的茄子、黄色的玉米簇拥着。
“正值旅游旺季,人口2万的小镇,涌进了40万游客。”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地理地质信息勘查分公司SGC2127队党支 部书记高辉说,山美水美避暑圣地,对游客是惬意,物探人却无暇享受。
红星区块是江汉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阵地,红星三维是江汉油田在南方山地部署的首个“二次采集”项目。项目呈现干扰源种类多、自然保护区范围大等“一多两大两复杂”的显著特点。
离开项目部的路上,天瞬间阴了下来,一场不期而至的暴雨打在挡风玻璃上,随即,一股格外清新的空气涌进车内。“这很正常,前一秒晴空万里,后一秒骤雨倾盆。”驾驶员熊刚回应说,到了山上,你们体验会更深。
次日早上7:30,用了简单的早餐,我们迫不及待地扎进深山。
前往测量现场的水泥路,依山而建,感觉只有一车宽。掉落的碎石,不时横在路边。侧目望去,旁边就是悬崖。在胆战心惊中颠簸了1个多小时,我们见到了测量技师胡庆华。
“除了港澳台和西藏,几乎走遍了全国。”56岁的胡庆华坦言自己是个“老物探”,平日里出门,看到不同的地形,就会不自觉地联想到测量该怎么干,妻子总嫌唠叨,说犯“职业病”。
说话间,胡庆华和两名测量工麻利地清点装备,进行安全告知。
上山的“路”,各种树木与藤蔓交织,厚厚的落叶、布满青苔的碎石让人举步维艰。荆棘划在身上嗤啦作响,隔着工衣都能刺入皮肉、留下道道血痕,灼痛感瞬间袭来。
艰难跋涉1个小时,终于在一处悬崖下找到了测点,测量工娴熟地记录数据、插上标志……转身便消失在浓密的丛林中。
一进一出,每个人都大口大口地喘气,被汗水湿透的工衣,黏在身上格外难受。“这对测量工来说,是家常便饭。困难既然躲不过,不如用微笑去面对。”胡庆华的话在耳边回响。
中午11点,在高辉的带领下,我们前往下一个采访点——钻井现场。不知什么时候,雨又开始下起来,打在脸上格外的清爽。路过一个架在半山腰上的羊圈,大家顾不得味道,进去短暂避雨,高辉则站在高处,与钻井班的同志联系具体路线。
钻井点位在一处悬崖下,伴随着钻机和空压机的轰鸣,岩石碎末从井底不断喷涌而出。
“工区遍布致密砂岩,一台钻机一天也就能打两三口井,只能一点点硬磨。”高辉说,除了山高陡峭打井难,还要提防毒蛇、马蜂,项目为每个小组配备了急救包,制定了相关应急预案,确保人身安全。
返程路上,高辉指着路旁的一座院落说,那是咱们的节点工厂,负责数万道节点仪的检修、充电和数据下载合成。
一眼望去,“智能节点再布阵,深层构造现真容;重装上阵探真切,红星采集铸精品”的红色条幅,在群山间格外醒目。
晚上10点,雨依然没有停歇。与不远处小镇的喧嚣热闹相比,项目驻地显得格外安静。
熊刚说,项目部晚上9点召开每日生产例会,技术组人员工作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1点。
我为你翻山越岭,却无心看风景……黑夜过后,物探人又将迎来新的一天。
(陈俊 蒋云龙 章汉 张广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