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嗅嗅,深入分析,独立思考。
站在杭州兰里景区的废墟上,脚下是曾经耗资200亿打造的仿古建筑群残骸。
2018年开业时,这里被称为“城市后花园”,如今却只剩锈迹斑斑的观光车和村民开垦的菜地,它只撑了不到七年。
而这样的现代遗迹,正在中国加速蔓延。
苏州静思园的锦鲤池绿如隔夜茶汤,墙皮剥落如鳞片,三次拍卖无人接盘;河南宝天曼顶着“世界地质公园”光环,却因欠债1亿遭六折甩卖四次流拍。
这不是孤例,而是系统性崩塌。
2020年至今,全国已有7家4A级、3家5A级景区正式破产,未公开的“僵尸景区”更不计其数。
它们僵而不死,淡季闭门谢客,旺季勉强营业,全靠母公司输血续命。
01
相关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全国新增4000多家A级景区,旅游总收入却暴跌251亿。
当游客在故宫、迪士尼挤到寸步难行时,桂林旅游旗下4个4A景区全员亏损,黄山旅游的太平湖与花山谜窟全靠黄山风景区“老大哥”接济。
倒闭的根源早已埋下。
354家5A级景区垄断了行业半壁江山,淄博、哈尔滨等网红城市用烧烤和冰雪狂欢收割剩余流量,而4000多家4A景区沦为“夹心层”。
论资源他们比不过“国家队”,论创意他们玩不过“野路子”。
它们被困在旧时代的傲慢里,一瓶矿泉水卖10元,烤肠15元,民宿床单发黄却理直气壮“景区都这样!”。
基础设施更是全面溃败,指示牌锈蚀模糊,厕所脏到“挑战生理极限”,讲解员机械背稿,游客自嘲“这不是旅游,是看巨型PPT”。
然而总有人掀翻牌桌。河南龙潭大峡谷——国内首个破产的5A景区,靠“1元战略”绝地重生。
冰棍1元、矿泉水2元、黄瓜2.5元,商户免租金只抽10%营业额。
结果2024年旅游收入飙至9774.55万元,比破产前翻5倍,省外游客占比从12%暴涨至38%。
秘诀朴素得惊人,“游客来了,消费也行,不消费也行,我们只求良心!”
一位卖瓜老奶奶的故事成为缩影,游客对10元西瓜迟疑时,她主动降价,反被游客婉拒:“你们是老人家,干的是体力活”。
02
更颠覆的变革在重构“体验”本身。
辽宁本溪关山湖景区一则“招聘野人”公告引爆全网,月薪5000元,要求“会嚎叫、毛发旺盛优先”。20个招聘群秒满,网友高呼:“职场PUA受够了!我要合法发疯!”
一对淄博父子专程驱车前来,孩子哭着让父亲扮野人互动。
洛阳景区则用“月薪3万招帅哥NPC” 打开新赛道,应聘者需每日完成300次壁咚、借位接吻等亲密互动,带动二次消费激增25%。
当游客为与NPC演一段“短剧式恋爱”专程飞回国,景区已从风景贩卖者进阶为情绪制片人。
珠海长隆鲸鲨馆的夜宿票售价2000元仍提前半月售罄,孩子躺在帐篷中,看巨鲨从头顶游过,工作人员轻语:“看,它在守护你”。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的黎明体验营,游客在狼嚎中触摸豪猪尖刺。
这些瞬间击穿了传统观光的天花板,正如开封万岁山武侠城的逆袭。本是无特色的城市公园,因“王婆说媒”让游客上台当主角,单日涌入量超承载极限300%。
03
这场生死实验揭示的真相冰冷而清晰,倒闭的景区死于把游客当韭菜,新生的大咖胜于让游客成主角。
从1元冰棍的良心定价,到野人谷的荒诞狂欢,再到夜宿鲸鲨馆的沉浸叙事。中国旅游的未来,正在从“卖风景”转向“卖心情”。
当兰里景区的瓦砾被运往填埋场,龙潭大峡谷的丹霞岩壁上,工作人员用红漆刷着一行新标语:“我们守护的不是石头,是人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