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大悟县的白果树湾村地处大别山南麓,在1941年到1945年,新四军第五师的指挥中心曾经坐落于此。作为抗战时期鄂豫皖湘赣五省边界的指挥中枢,这个小小的山村见证了鄂豫边区军民抗击15万日军的红色历史。依托红色资源,当地建成了以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为核心的4A级旅游景区。正值暑假,这里也成了许多游客旅游研学的目的地。
总台记者 凌姝:我现在就是在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的门前。正值暑假,许多的游客来到这里参观游览。
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五师的司令部就驻扎在这里,3000平方米的民宅容纳了作战处、指挥处等8个不同司政机关的办公场所,同时也是新四军第五师领导人的宿舍。
从空中俯瞰,司令部旧址是依山而立,它所在的白果树湾村也是处在群山环绕之间,易守难攻,便于与日军开展武装斗争。这座民宅可以说见证了新四军第五师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求生存、图发展,驰骋中原敌后战场的历史。
走进了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这间房间就是新四军第五师师长李先念的宿舍和办公室,在这个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里,李先念和战友们商讨对策,指挥了许多中原敌后战场的战役,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抗战大局。
从侧门走出,就能走到新建的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这座现代化的纪念馆,全景式地展现了第五师如何从一支仅160多人的游击队,在烽火硝烟中淬炼成5万多人的铁血雄师。
馆内运用了大量声光电和多媒体技术,参观游客可以和新四军的指战员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抗战期间,新四军第五师的战士们伤亡人数达到了1.32万人,留下了许多英勇壮烈的故事,也让许多参观游客驻足观看。
而在采访中,我们还发现了一批特殊的志愿讲解员。他们是大悟县的“红色小导游”,也是大悟县的中小学生,利用周末和假期,为参观者提供志愿讲解服务。在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他们讲述的最多的是“献草证”的故事。
这是一张1944年的献草证,全面抗战已经进入第7年,根据地物资极度匮乏。乡亲们勒紧裤带,把宝贵的稻草捐给部队。部队则郑重地开具这样的凭证,上面清楚地写到:
今后我全体指战员当用积极抗战,保卫根据地来报答你们,并在农事生产时给你们以最大帮助。
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许多新四军的战士晚上就借住在村民家的堂屋,也就是客厅里,这些稻草能够用来打地铺,还能够给战士们制作草鞋。新四军第五师也践行着自己对老百姓的承诺,在艰苦条件中坚持抗战,直至胜利。
此时此刻,当我们行走在白果树湾村的时候,依旧可以感受到这份红色精神的力量。在通村公路的两旁,有部分水坝塘堰正是当年新四军战士们帮助当地老百姓修建的,如今仍然滋养着村里的稻田。
依托红色旅游资源,白果树湾村以及周边的乡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高铁站到白果树湾村只需要半小时的车程,景区串联起了周边的28处革命遗址,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当地的村民们也将自己的老房子改造为农家乐,游客在追寻红色足迹之余,还能品尝地道的农家美味。周边乡村也开始发展瓜果特色采摘,为游客们提供更丰富的游玩体验。
根据统计,2024年,大悟县接待的游客数量达到了700多万人次,带动了10万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游客能够来到这里,亲身感受抗日根据地的今昔巨变。(央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