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历时6年创作,以中国现存最早的家书“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创作灵感的超大型秦文化主题演艺《赳赳大秦》,去年一经登场,就引发票房“海啸”。
有网友带着自己的韩国婆婆过来“大开眼界”, 还有游客专程为了看《赳赳大秦》组团来西安“打卡”。
一时之间,《赳赳大秦》已登榜网友来西安必看的旅游攻略。
美食自媒体网红、来自外国的小龙很忙感叹说,都说一百年看上海,五百年看北京,一千年看西安,今年在西安看到了真正的秦历史,这里值得被世界看见!
可以说,《赳赳大秦》的爆火,已成为西安乃至陕西文旅破圈的2025现象。
今天,我们就揭秘它的最强“西引力”。
1
大咖如云:世界级团队联袂出品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赳赳大秦》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是划时代的“标杆之作”。
先说剧情。
其跳出了传统秦文化作品中以王侯将相为中心的叙事结构,而是选取成为“新秦人”的战俘黑夫为主角,以小人物的视角与命运为主线,展现秦人奋起、秦国壮大、统一华夏的宏大篇章。
令人震撼的是,黑夫这一角色本身并非纯虚构,而是构建在真实历史人物基础之上。
上世纪70年代出土12座秦墓,发现了秦代木椟家书,其中一封家书的作者,便是名叫“黑夫”的士兵。信中,“黑夫”对家人心心念念,他问候大哥和母亲是否安好,请母亲做几件夏衣,其心中柔肠,与两千年后的我们没有任何分别。他们绝不是史书中“一将成名万骨枯”中的简单数字。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北考察,展示于云梦县博物馆的“黑夫”与其弟弟“惊”写给家人的信便引发总书记驻足观看。他逐字逐句读下来“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衷,母毋恙也?”
博物馆副馆长王先福回忆:“习近平总书记看得很细啊,他说不仅仅是这个,他还问候了他的姐姐、妹妹,甚至包括邻里都在信中提到,体现的是一种家国情怀,是一种人间温情。”
是的,大秦的建立,除过秦国的王侯战将,更应当是万千“黑夫”“惊”们共同铸就的传奇;整个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辉煌,更非帝王将相们的独功,更是亿万普通个体共同托举的伟业。
中华的传奇,今天乃至未来,更需要一个个寻常如你我的普通人充分释放自己的光与热。
正是这种基于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洞察,让《赳赳大秦》的人文叙事思路,高度契合今天人们“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并深深打动人们内心柔软的地方。
有了好的剧情和角度,接下来需要的便是一流的演绎。
创作团队集纳国内外精英。
舞美设计,邀来国际舞美大师、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总导演乔治·西平;
灯光设计,由奥斯卡获奖者、国际顶尖舞台灯光艺术家唐纳德·霍德尔担任;
导演团队,则是中国舞剧“双子星”,周莉亚、韩真。她们的代表作,既有屡获大奖的《咏春》,也有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的《永不消逝的电波》和《只此青绿》等等。
编剧团队,由《驴得水》的编剧,孙恒海、李洵联袂执笔。
顾问团队同样熠熠生辉,由著名编剧芦苇和知名秦汉史专家李开元教授担任剧本文学顾问。
话说回来,秦国决策团队为何强大?大将蒙恬来自齐国,外交家张仪是魏国人,丞相吕不韦是卫国人,另一位秦相李斯是楚国人,商鞅也是卫国人等等,甚至吕不韦作为“总编”的《吕氏春秋》同样博采众家而成。
也正是兼容并包的团队优势,注定了《赳赳大秦》的“逆袭狂潮”。
2
创新技术:声光电效果创造“世界纪录”
跨国团队的最强集结、不惜大手笔的重金投入,使得《赳赳大秦》成为一台“记录”收割机,其包括但并不限于:
中国首个超大型秦文化主题演艺;
亚洲最大室内沉浸式剧场;
全球首创多空间贯穿式剧场;
吉尼斯“最大的剧院舞台”世界纪录。
其舞台面积有多大?4393.403平方米,足足相当于十个篮球场大小。
为呈现这场宏大史诗,舞台视觉总设计乔治·西平首先考虑的,是观众与演出的关系。他希望1500名观众都可以直接进入到舞台情境。
为此,舞台以秦朝出土文物、想象概念中的阿房宫为主题形象进行创作,并制作出一个可容纳1500人的可移动观众席。每当展开新的场景,观众席都会前后移动,犹如坐上一辆巨大的秦国战车,在165米长的轨道上,“穿梭于”200米深、40米宽的纵深剧场,享受壮丽的大秦之旅。
此外,为实现“长形卷轴幕布”“升降台叠放景”等特殊装置,创作团队克服了前所未有的工程难题:因为建筑有限高,只能向下“增高”,但由于地下水层的关系,向下也是有限制的,为此在一个纵深200多米的剧院内分割出五大空间,同时打造六幕演出场景,工程总量和难度翻了几倍。
更具沉浸感的是,观众席周围的一切,都处于变幻莫测的动态之中。
600多只电控灯,3000多只常规灯,7台hecoos Server 媒体服务器共带载28台投影机,剧场顶部巨大的秦军军阵装置、倒悬宫殿、战国版图……林林总总,塑造出了一场全长80分钟高潮迭起、震撼不断的视听饕餮盛宴。
而《赳赳大秦》最惊艳的,还不只是视觉上的震撼,它突破了传统文旅演出,将话剧、舞剧、多媒体剧、杂技剧等表演元素融为一体,既有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巍峨壮丽的宫殿,更有杀气腾腾的夜间刺杀,如泣如诉的水岸离别……
3
持续升级:上演持续顶流的门票收入奇观
效果怎么样?看观众的反馈就知道了。
据我们的观察,凡是看过《赳赳大秦》演出的观众,无不是以震撼、惊艳之类的词汇来评价它。有网友甚至从广东、四川、浙江等地专程赶到西安,只为看一场《赳赳大秦》。
自去年9月27日全球首演以来,截至目前,《赳赳大秦》已累计演出超373场,接待观众超53万人次,平均上座率高达95%以上。
这样的“票房”数据,是现象级的。
而最令人意外的是,《赳赳大秦》的爆火,居然是“墙内开花墙外红”。
是海内外的观众,最先对《赳赳大秦》疯狂打CALL,才带动本地观众,了解到《赳赳大秦》,从而带动本地的观看热潮。
经典舞台剧《猫》剧组探班《赳赳大秦》时,被深深震撼到。
扮演魅力猫的Lucy感叹说,“这是我有生来从未见过的表演,太不真实和不可思议了。”群舞Jamie表示,唯一能表达的就是“敬畏”这个词,来致敬这非凡的表演。扮演剧院猫和富贵猫的Hal则激动地说,“我已经迫不及待,要打电话给朋友,告诉他们,你必须来西安,来看这个作品!”
没有什么,能比这些行业顶尖从业者的惊叹,更能体现这部作品的惊艳。
一部优秀的作品要得以充分展现,不仅需要精心地创作,还要有出色的运营。
《时代人物》了解到,尽管《赳赳大秦》已获得市场的高度赞誉及评价,但仍在持续打磨作品,力求每个细节的日臻完美,以期实现品质与市场的双重提升。
正因如此,这部主题演艺始终秉持着常演常新的态度,观众在相隔一段时间后的二刷、三刷,总能得到焕然一新的体验。
同时,《赳赳大秦》演艺所依赖的高度复杂机械系统与高难度多媒体技术,其精密协同运作也对其安全保障提出了极高要求。
为此,剧场方构建了一套覆盖运行、监控及应急全流程的多重纵深防护体系,通过制定并严格执行的操作规程与维护标准,辅以体系化的专业培训,确保操作维护团队具备顶尖技术能力与高度安全意识,预设了详尽且可快速启动的应急预案,辅以定期实战演练。
这一系列周密严谨的安全举措,旨在为演出的万无一失构筑坚实屏障,力求让每一位观众都能在安心无虞的状态下,全身心沉浸于这场史诗级视听盛宴之中。
最后,在周边配套建设方面,《赳赳大秦》的文化商业配套——insula绿洲已进入工程最后冲刺阶段。将于今年的下半年盛大启幕,整体园区建成后,insula绿洲将与《赳赳大秦》演艺共同形成西安又一重要的文化地标和文化旅游目的地。
随着《赳赳大秦》演艺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其品牌效应也将辐射至更广领域,吸引更多国际目光,为西安乃至中国的文化自信注入新动力。
老戏骨濮存昕直言,“我们在看奇迹。这是属于中国的舞台奇观。”
是的,当《黑神话悟空》《哪吒2》《赳赳大秦》在各个领域开花结果,构建中国话语叙事体系的中华文艺,还有什么不可能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