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对俄罗斯存有误解的国人可能不在少数。这种误解,既有基于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一蹶不振的感性认识,认为现今俄罗斯人生活质量和水平不高了;也有出于对俄罗斯民族剽悍狠辣、说干就干的人格特征的认识,认为俄罗斯人强势,甚至有点野蛮。其实,俄罗斯人都甚是优雅。

从中国黑河口岸通关后,乘坐渡轮入境俄罗斯,这是从黑龙江上看阿穆尔州政府大楼。

始建于1915年并运行至今的布拉戈维申斯克火车站,风格简洁典雅,它是俄罗斯远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布拉戈维申斯克火车站内站台上,陈列着俄罗斯远东第一台蒸汽式火车头。

布拉戈维申斯克胜利广场上的凯旋门

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政府大楼

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列宁广场伟人雕塑
这份优雅,体现在建筑、装饰、陈设上,也体现在人与人相处的思维、言语、行为方式上。
在俄罗斯,即使是餐厅,窗户上也都挂着洁白的纱幔——窗格的造型,欧式的线条,颜色也是五彩的搭配;碗碟的造型、色彩都很有美感;用餐一律是分餐制,让人感觉他们的饮食卫生与安全是值得信赖的。

俄罗斯街头的店铺装点成花园风格。
事实上,“俄罗斯商品的制造要求、食品卫生标准普遍要比国内先进、成熟。”这是一位在黑河做边贸的朋友如实的说法。由于俄罗斯长期被美西方制裁,他们现在经济乏力,商品供应也存在一些阻碍,这就使得有些人认为现今俄罗斯生活质量不行,甚至认为他们是艰难度日。这实在是一个大大的误解。据我在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观察,当地人现如今的生活质量、消费水平不低于中国长三角地区城市的水平。
俄罗斯人都很守规则。都说俄罗斯是战斗民族,十分剽悍,但让你想不到的是,他们遵守交通规则严格到极致。比如同样是斑马线,在中国有些地区仍然有些近似摆设的感觉;但是在俄罗斯,交通路权极其明确,决不允许行人离开斑马线横穿马路。司机驾车过红绿灯时都是加速通过的,若与违章横穿马路行人发生碰撞,由违章方担负全部责任,包括机动车维修、司机康复费用等,所以当地人过马路是不敢擅自乱闯的。国内过马路时,不管是否绿灯,想闯就闯、不走斑马线的仍不在少数吧。
在守规则这一问题上还可以看看其他方面,比如都说俄罗斯人喜爱喝酒、吸烟,尤其喜爱烈性酒,这可能是与俄罗斯冬季寒冷而漫长的气候有关。对于吸烟,俄罗斯颁有国家法令,严禁在任何公共场所以及棚式结构的房屋内吸烟;吸烟者只能到户外置有烟缸的定点位置,且必须远离交通枢纽,如地铁站、公交站台、火车站等至少15米的距离;若有违反,处罚十分严厉。

俄罗斯大型公共场所外专设户外吸烟处。
在俄罗斯时我也特地留意了,没有发现任何一个俄罗斯人在公共场所吸烟;而在中方海关通关时,却能见到在边检大厅里比比皆是的吸烟者。这一差异,令人深思。
俄罗斯人的生活节奏都是慢悠悠的。中国人到了俄罗斯,刚开始对于他们办事慢吞吞的总是不那么适应,说起来多有责怪的口气,认为他们“你急我不急”的思维与言行习惯好像是“陈旧与落后”的表现。

套娃是俄罗斯民族手工艺的典范,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它是俄罗斯国家形象传播中三大文化符号之一。

虽然语言不相通,但不影响作者和俄罗斯母子在公园友好交流互动。
事实上却恰恰相反,俄罗斯的工业化进程始于18世纪初的沙俄时期,加速发展于19世纪中叶农奴制改革后,而苏联时期通过大规模引进西方技术实现了重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到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二战胜利后,又在航天、核能等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中遥遥领先。
再来看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启动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78年才开始全面提速,然后通过2001年加入WTO和2012年以后的高质量自主创新,才快速实现了向全球最大工业国的飞跃。显而易见,工业化进程中国用了约70年的时间,而俄罗斯用了将近两个半世纪。
物质决定意识,俄罗斯是几百年先富贵族式的物质条件决定了他们从容不迫的生活方式;中国从解放后一穷二白的农业国起始发愤图强,短时期内实现了富起来的“中国梦”,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还在惯性运行中。这么一说,中国未来的社会趋势一样也会变得从容不迫。
所以,认为俄罗斯人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有人说他们懒惰,实际是快速工业化进程中国民认知与行为滞后的表现。
1999年,老牌帝国意大利的奥尔维耶托发起了“慢城运动”,至今全世界有近四十个发达国家的三百多个城市参与,并成立了世界慢城协会,这就很能说明问题。相信我们也会慢慢地认同慢生活——从单休到双休再到三休,已有英国、西班牙、日本、新西兰、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不少城市开始试行。
- END -
图文 | 黄跃平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贾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