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是酒泉市金塔县乃至河西地区的母亲河,“黑水环流”是金塔八景之一。民国时期,金塔县知事李士璋写的“金塔八景”及“黑水环流”写景诗歌载入地方史志,被学术界和文化文物部门频频引用。目前,金塔县正在利用黑河流域的水利文化资源,规划建设“弱水环流”文化旅游景区。
2024年9月16日,我们4名户外活动爱好者开启了朝拜黑河文化之旅,驱车前往黑河源头的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同时对沿途进行考察。上午10时30分,我们到达张掖市肃南县境内一处海拔3860米的高峰,俯瞰崇山峻岭下的黑河,之后进入黑河源标识大型石碑处——黑河源国家湿地公园。11时许,我们进入中国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青海省黑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我们逆黑河流域一路穿行,沿途是大片的湿地草滩,放眼望去,远处的山峦顶上氤氲着灰白色云雾。在黑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大群牦牛悠闲吃草,几个牧民赶着羊群顺着公路慢悠悠前行。下午4时许,我们到达青海省祁连县八宝镇黄藏寺村,航拍了黑河的两条支流野牛沟河、八宝河的交汇处。
次日下午,我们到达张掖市甘州区的莺落峡口。从水库管理处进入峡口水利枢纽工程大坝东边,俯瞰了建在陡峭峡谷中的水库大坝以及从大坝闸口呼啸而过的湍急水浪。明代郭登的《龙首潭》一诗,是对黑河莺落峡段景观的生动描写:“乘闲纵步谒灵湫,雾霭腾空爽气浮。地下有功除旱魃,人间无术起苍蚪。光涵瑶海三山晓,冷浸玻璃一镜秋。愿作天瓢敷塞北,遐边陇亩庆全收。”
河西走廊凭借黑河等河流生生不息的滋养,其自然环境长期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八月条称:“是时中国强盛,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即便在河西走廊地区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的明代,居于走廊中部的黑河绿洲地区仍是一片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景象。明代岳正《黑河古渡》诗云:“城南古渡最清幽,通透居延自古流。采药鲜闻逢织女,乘槎曾听会牵牛。滩头矶父攀罾网,崖畔渔翁罢钓钩。过客停鞭吟未已,不知世上几千秋。”正是对绿洲地区百姓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10月5日至7日,我们一行考察了黑河下游的策克口岸、居延海、胡杨林和黑城遗址等。
我第一次到策克口岸是2003年12月,当时策克口岸仅有新建的国门及出入境管理大厅,旁边是简易围墙及零星用房,周围是风沙飞扬的戈壁沙漠。如今,策克口岸已被打造成旅游景区,新建了国界碑、纪念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还配有边贸市场、宾馆酒店、娱乐设施。新建的仓储物流设施及企业厂房星罗棋布,通往国门的道路全程高速,景区内的道路也宽阔通畅、绿树掩映,与21年前相比有天壤之别。
在居延海景区,天气湛蓝、湖水碧绿,芦苇丛中白鸽翻飞,游览观光车穿梭不断。在“老子成仙”大型雕塑广场上,游客与鸽子玩起了捉迷藏游戏。鸽子欢快飞腾,游客纷纷与鸽子拍照留影。
中古时期的居延海是什么模样我们尚无法清晰得知。唐代胡曾的《咏史诗·居延》一诗,或可管窥一二。“漠漠平沙际碧天,问人云此是居延。停骖一顾犹断魂,苏武争禁十九年。”1944年,林学家董正钧在其所著《居延海》中这样描述:“湖滨密生芦苇,入秋芦花飞舞,宛若柳絮。马牛驼群,随处可遇。鹅翔天际,鸭浮绿波,碧水晴天,马嘶雁鸣,缀以芦草风声,真不知为天上人间,而尽忘长征戈壁之苦矣。”
我们参观了现今的居延海,对居延地区未来的生态环境充满担忧。因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黑河流域水量开始减少,致使西居延海在1961年干涸,东居延海在1992年消亡。东居延海消亡近10年后,党中央作出了跨区域调水的重大决定,才使西居延海从2001年开始逐渐有了水面。我们在黑河下游的一些河湖断面看到的是“弱不浮芥”的水流,东居延海的水面也非一眼望不到边,大量的芦苇丛因不见水流而显干枯。
10月7日上午,我们参观考察了黑城遗址。出于文物保护需要,当地已关闭了该遗址的旅游参观通道。民间投资者在通往额济纳旗的高速公路边仿建了一处黑城文化体验园。
黑城曾是临水而建的西夏古城、元代重镇,如今掩埋在茫茫大漠中,仅存些许残垣断壁供人们凭吊。那一望无际的起伏沙丘、干枯倒伏的枯树、焦黑残破的指挥吏署、巍巍高耸的覆钵式白塔,无不诉说着历史的变迁与沧桑,昭示着曾经的兴旺与辉煌。黑城遗址周边的风沙侵蚀力强大,不断移动的沙丘每每将黑城墙体掩埋,然后再动用人力清沙,人与风沙年年都在进行循环往复的“拉锯战”。黑城的遗弃与风蚀,也是黑河改道的必然结果。黑河改道后,黑城周边沙漠化严重,风沙对黑城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如今,黑城遗址仅关闭一年,城内的人行步栈道、隔离栏麻绳、垃圾桶、指示标识牌等已破败不堪,令人唏嘘。
10月26日,我们一行前往张掖市高台县正义峡考察。正义峡位于高台县城西北60公里处,地处高台县罗城镇天城村。正义峡以其巍峨壮观的峡谷和壁立千仞的山势著称。黑河随地势滔滔穿峡而过,绵延千里,蜿蜒曲折。正义峡自古便有“天城锁钥”的美誉,历史上有名的“龙城古道”就在这里,在抵御外敌中发挥了天险要隘的战略作用,古称镇夷峡,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正义峡。相传,古时峡口被巨石阻塞,常有水患,大禹治水时,用神斧将其劈成两半,峡口豁然开朗,山崖上至今还留有当年的遗迹——神禹斧痕。正义峡周围有汉、明长城和明清故城遗址,当地的天城村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我们在“天城锁钥”牌楼上看到了一副撰联:“弱水扬波入沙海众说禹王疏导,黑山耸峙比崆峒俗传皇帝临登。”
正义峡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通道,明代徐廷璋在《镇夷所八景》中这样描述:“黑河古渡其来远,紫塞平沙人望赊。云杳苏台闲野草,烟迷赵墓惨寒鸦。晚瞻石硖层峦翠,早眺红崖映日霞。独喜东山多峭壁,池盐利及万人家。”
12月8日,我们到达金塔“弱水环流”景区及大墩门水利枢纽工程航拍取景,朝拜黑河文化之旅圆满收官。
今年6月,我们考察黑河文化的阶段性成果《发现弱水环流之美》书稿正式交付出版社,作为金塔县弱水环流景区的文化营销产品,不久将会与读者见面。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们穿越祁连山、合黎山深处,探寻黑河、朝拜黑河,其实就是寻找自己,把向往的地方都变成走过的路,“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陶渊明《还旧居》),以此慰藉自己的精神世界。
作者:杨永生
编辑:石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