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的命名常遵循一定规则,或以山川为依托,如衡阳因邻近衡山得名;或借助水流,如洛阳因靠近洛水而称;或寄托美好寓意,如大同、宁波。而秦皇岛则别具一格,是中国唯一以皇帝名号命名的城市。
秦皇岛也是明长城唯一的海上起点,万里长城由此入海,成就了纳兰性德词中“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的“榆关”山海关;秦皇岛还坐拥1805平方公里海域与162.7公里优质岸线,承载着毛泽东笔下“白浪滔天”“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北戴河气象。而阿那亚、如是海的纯白海岸线与青年社区,正勾勒出现代年轻人向往的“理想国”。
在很多游客心中,都驻着一座秦皇岛——或古老,或年轻。
为什么说“长城是活的河”
在长城保护员张鹤珊眼中,秦皇岛的长城承载着厚重的古老历史。
他的家族已在长城脚下生活了五百年,他从小在城子峪村长城边长大,“童年最美好的时光都是在长城城楼里。”
6月24日,在秦皇岛长城山脚下的城子峪村,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自己负责守护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城子峪段长城。这段长城总长6公里,有23个敌楼,大多是没有垛墙的“野”长城,陡峭险峻,风景秀丽。
山坡上春天万物复苏、夏天郁郁葱葱、秋天层林尽染、冬天白雪皑皑,一条蜿蜒曲折的巨龙就掩映其中,用张鹤珊的话说就是“怎么看也看不够”。
他对长城的感情,首先在于寻根。“在长城砖和长城碑刻上,兵部侍郎、京兆尹、基建总兵等,一直往下排,最后到木匠、铁匠、石匠、小工、烧砖的,每个人的名字都会被记录下来。”而正是这些铭刻的名字和口耳相传的守护故事,让张鹤珊最终找到了自己祖籍的实证。
他花了近十年时间,像“给女人梳头发一样”把城子峪村北部的山两面梳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探寻到一座清代坟茔,石碑上依稀可见“明故显考 骆公之墓”“原籍浙江金华府易武县”等字样,立碑时间为“乾隆十六年(1751年)”。这印证了家族自1568年随戚继光北上蓟镇修建守卫长城,并在此扎根繁衍的历史。
如今,城子峪村矗立的“张家楼”,正是张鹤珊祖辈世代守护的敌楼。
张鹤珊负责守护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城子峪段长城 受访者供图
这份对古老长城的深厚情感,化作了他一生的守护使命。 “我这辈子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继续守护长城。”自1978年起,张鹤珊自愿无偿守护长城,从青丝到白发,他已坚持四十七年,在长城上走过的路程相当于绕地球近三圈半,穿坏了300双鞋。一只蛇皮袋、一把大镰刀、一双解放鞋、一件工作服,便是他巡护长城的全部装备。
他对保护长城有一股“较真”的劲头,在每天巡护长城的时候,只要发现有不文明行为,如私刻乱画、乱扔垃圾等,他都会及时制止,一旦发现险情,他都会及时向文物主管部门反馈。
最开始,张鹤珊保护长城的举动并不为乡亲们所理解,他们认为张鹤珊多管闲事。因为到长城上放羊、翻蝎子、挖药材是当地村民的主要副业,张鹤珊保护长城是断了村民的财路,所以附近几个村的乡亲没少和他发生争执。
夏天的长城郁郁葱葱,云雾缭绕。 张鹤珊 摄
而如今,这段保留明代原始风貌的“野长城”成了网红打卡地,村民们开办起农家乐,旺季每天能烤20多只羊,一年经营农家乐可以挣10多万元,眼前的好日子让他们逐渐理解了张鹤珊的初衷。
张鹤珊不只是默默守护,也致力于让长城故事“活”起来。 他走遍沿线村落,记录了30余万字的民间传说,整理成了《长城民间传说》《张鹤珊聊长城》两本书,前者还被译为英文走向世界。他还和朋友开设了抖音号,讲述长城故事,从民间传说到网络爆款,赋予古老传说新的生命力。
在当地,已不只有一个张鹤珊。2003年,秦皇岛在全国率先建立“长城保护员”制度,采取定地段、定专人、定责任、定补贴、定奖惩的“五定”运行模式,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长城保护网,张鹤珊就是首批长城保护员之一。多年来,秦皇岛长城保护员队伍不断壮大,登记在册的长城保护员达94名,年轻人的身影越来越多,有长城保护研究的学者、人民教师、退伍军人、长城沿线村民、企业单位职工等。
山海关长城保护志愿服务队队长张鹏就是其中之一,他从2017年开始借助无人机等先进科技手段保护长城。“知识化、专业化、科技化是新一代长城保护队伍的最大特点。”张鹏告诉澎湃新闻。
2020年10月,秦皇岛还在燕山大学成立了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依托高校力量深耕长城学术研究、长城文化传播、地方长城保护利用,以及长城文化育人。
在燕山大学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留言板上,澎湃新闻看到一名学生用舒展的字迹写下的留言,“长城不是死的标本,而是活着的河。”
从一个人的坚守到一群人的接力,在秦皇岛,长城这条“活着的河”,正因守护者的奔流不息,而生生不息。
山海关,夜未央
夜幕降临,山海关天下第一关景区华灯初上,“身向榆关那畔行”沉浸式国风夜游正在此上演。
战鼓声中,铠甲将士巡城,重现长城烽火岁月;国家级非遗技艺火壶的火焰划破夜空,令古老的城墙在璀璨光芒中更显巍峨。
6月24日,山海关区第一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薪阳向澎湃新闻介绍,“身向榆关那畔行”实景演出及“观·山海”长城情境光影秀从今年“五一”将持续至今年10月。“我们通过非遗、民俗、军事、历史等元素,向游客展现山海关的地域文化。游客不仅能欣赏美景,更能通过这些表演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她看来,秦皇岛的魅力正在于“又古老,又年轻”。古老是因为山海关有非常多值得深挖的历史故事,年轻是因为这些历史故事正从博物馆走出来,融入文旅融合发展中,让秦皇岛的旅游业态越来越年轻。
山海关天下第一关景区“身向榆关那畔行”沉浸式国风夜游。 澎湃新闻记者 丁珏汭 摄
邱薪阳介绍,“身向榆关那畔行”的创意源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中的词句,并融合光影科技演绎历史风情,包括“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等故事。
今年1月到6月,山海关区接待游客近270.67万人次,“山海关景区热度持续攀升,与我们不断深挖长城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实景演艺密不可分。”邱薪阳说,通过打造非遗节庆品牌,秦皇岛已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节庆、年年有盛事”的旅游新格局。
比如“观·山海”长城情境光影秀,以科技点亮古城墙,实现裸眼3D及影像虚拟互动,18分钟内浓缩展现山海关历史沿革、民俗风情与长城文化,提供夜秀、夜宴、夜游、夜购的打卡体验。
秦皇岛已经连续六年在旅游旺季举办“夜宴·山海关特色浑锅宴”,将非遗“浑锅”堂食小吃化,打造出了“行走的非遗”项目。
文旅融合的效应也惠及到了长城脚下的村落。
角山是明代万里长城从老龙头起跨越的第一座高峰,素有“万里长城第一山”的美称,“瑞莲捧日”“山寺雨晴”“角山云海”“栖贤佛光”被称为“角山四奇”。
角山长城脚下的孟姜镇北营子村就靠着长城吃上了旅游饭。“我们瞅准时机,整合村内闲置房源,打造‘长城人家’特色主题民宿,全村现有特色精品民宿8家,床位30多张,大食堂、农家院等各类餐饮饭店4家,促进全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有力带动了村民致富。”6月24日,北营子村党支部书记李成锁告诉记者,北营子村积极打造“长城人家”特色文化主题村落,将长城文化与墙画相结合,发展多元化旅游新业态,为游客提供长城脚下的生活体验和度假方式。
依托长城资源,北营子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左右,带动村民增收约7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万元。
秦皇岛全市坐拥223.1公里明长城精华段落,形成了滨海长城、水上长城、平原长城、高山长城、河道长城、火山长城六大奇观。当古老关城的夜色被文旅点亮,当长城脚下的村落因文旅融合而富足,这片山海之地,正将长城的古老传奇,谱写成灯火阑珊处的现代回响。
北方的海和理想国
南方的海,是永不褪色的盛夏:浪尖浮光跃金,沙滩滚烫,海风裹挟着潮湿的暖意。而北方的海,则在四季流转中显露出截然不同的棱角——尤其是冬日,寒潮将浪花凝成礁石边的碎钻冰凌;日暮时分,整片波涛又浸透橙红,宛如打翻的橘子汽水。于是,“橘子海”中便有了“冰雪奇观”。
秦皇岛“橘子海”中的“冰雪奇观”。
当南方的温柔遇见北方的凛冽,秦皇岛的海,便成了四季碰撞的奇观现场,容纳着南北方对海的所有想象,是无数人心中的“理想国”。美术馆、礼堂、书店、咖啡馆、艺术展览、戏剧节、新潮运动齐聚,在秦皇岛海边的每一天,都被艺术包围。
6月26日,在秦皇岛北戴河新区的如是海度假区,营销总监王秀莉向记者介绍了游客构成的变化。“我们的客源主要来自北京、东北三省等北方地区,同时,来自上海、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地区,以及珠三角的游客数量近年来也在持续增长。”王秀莉表示,通过举办艺术季等活动,度假区还成功吸引了国际游客。
她表示,秦皇岛的旅游正在日益国际化,业态也变得越来越丰富。“我们附近的阿那亚侧重于文旅地产,营造的是热闹的社区文化氛围;渔田七里海度假区则按景区逻辑打造,以灯光和烟花秀闻名;而如是海,则更对标南方如三亚的度假模式。”王秀莉介绍,“在北方,海边这类大型度假项目本身就比较稀缺。”今年五一期间,如是海更是客满,人均消费达到5000元以上。
如是海度假区展示的美国雕塑艺术家Steve Tobin(斯蒂芬·托宾)的作品“生活平台”。 受访者供图
6月27日起,如是海度假区举办了首届如是海沙滩公共艺术季,来自全球的 8位国际级公共艺术大师以如是海延绵1.5公里的沙滩为展场,共同呈现 18件公共艺术装置作品,以中国智慧与西方艺术逻辑的融合碰撞,演绎包容之审美和共通之艺术精神。
“如是海,Resea,如其本然的海,我们希望生活返璞归真,一场回归自然、重塑秩序的生活实验,是如是海在探索的度假生活方式,是一片‘理想生活的发生地’。”王秀莉这样描述度假区的定位。
在北戴河新区的渔田七里海度假区,集大型烟花演出、上百场动物主题演艺、自然生态场景游乐项目,长颈鹿、狐猴、斑马主题度假酒店和36种不同风格的院落主题酒店,演绎互动商街于一体,涵盖“吃住行、游购娱”。每天有上百场《动物百老汇》、《动物运动会》、《梦想魔法屋》等动物主题剧场演艺,从早到晚精彩不断。
阿那亚的戏剧节更是用艺术点亮海边,“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戏剧”成了秦皇岛海边的独特生活方式。6月19日至29日,阿那亚持续11天的戏剧盛宴以“情感和理智”为主题,汇集了29部中外潮流剧目。
官方数据显示,艺术节期间,阿那亚游客量同比增长超过50%,仅6月22日一天,园区游客近2万人;11天的时间,阿那亚整体新增产值超过7000万元。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民宿爆满,营业额创新高。
五年间,阿那亚从12座非传统剧场拓展至15处梦幻舞台,今年汇集29部特邀剧目、40位中外导演共计94场演出,从社群需求生长出的文化生态,形成了独特的吸引力。
而同样在海边的秦皇岛港口工业旅游区,工业遗迹显得文艺范十足。
1898年3月26日,清光绪皇帝钦批在秦皇岛自行开埠建港,这是当时中国北方唯一一个自开口岸,到现在港口已有126年的历史。
这里曾是秦皇岛以工业为主的港口,如今实现华丽蜕变,14条废旧铁路组成铁路花海,杂货库成了集咖啡厅、阅读空间、商务办公和进口商品体验销售的多功能区,车头维修车间改造升级为婚纱展示、化妆、摄影空间,工业遗迹的粗犷质感与文艺气息巧妙交融,成为秦皇岛的文艺旅游地标。
由老式装船机上的溜桶改造成的婚礼摄影支撑台。 澎湃新闻记者 丁珏汭 摄
而北方地区最具规模的综合化匹克球运动中心就在秦皇岛的蔚蓝海岸旁边,新潮运动匹克球正在秦皇岛的游客中风靡,他们或在旅游途中爱上匹克球,或因为匹克球场在秦皇岛海边而喜欢上秦皇岛。
6月26日,蔚蓝海岸匹克球运动中心负责人祝业兴告诉记者,作为秦皇岛市重点打造的体育地标,匹克球运动中心正结合蔚蓝海岸旅游资源,推出“观赛+度假”特色体验。游客可在欣赏高水平赛事的同时,参与沙滩运动等活动,感受“体育+文旅”的独特魅力。今后,赛事中心与周边旅游资源充分联动将成为常态,助力区域体育旅游的协同发展。
蔚蓝海岸匹克球运动中心举办的匹克球国际赛事。 受访者供图
在秦皇岛卢龙县的左右山谷,田园风光、乡村旅游也备受欢迎,景区推出窑洞、树屋、山水驿站等别具匠心的住宿产品,建设“山中遇书房”及“弘远艺术馆”,多次举办全国美术名家作品邀请展,艺术研学氛围浓厚。
秦皇岛的海岸线,已不仅是地理的分界,更是理想生活的无界实验场。在这里,长城烽火与帆船赛事共享天际线,工业记忆与婚纱玫瑰同框,山野书房与科技馆共述古今。
为什么这些秦皇岛能实现?
7月14日,秦皇岛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副局长王岩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秦皇岛旅游具有鲜明的辨识度,拥有滨海和长城两大核心文旅资源,近年来,以满足游客需求、促进文旅消费为导向,围绕“传统资源现代化、新兴场景国际化”,着力推动全市文旅产品“从观光向度假转变、从白天向夜间延伸、从一季向四季拓展”,全市“文旅菜单”品类越来越多、成色越来越足。
他介绍,差异化的文旅推介也很重要,针对秋冬春季旅游市场,秦皇岛创新出台了《促进秦皇岛市冬春季旅游消费八条措施》《促进秦皇岛市秋冬季旅游消费九条措施》政策文件,推出观海冰、看日出、戏冰雪、过大年等10类差异化、特色化文旅产品,免费发放各类旅游消费券,实现了游客接待量的大幅增长。
“活化传统文旅资源,关键在于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方式,实现传统资源、产品的迭代升级、推陈出新。让游客从‘走马观花’到‘深度体验’,从‘一日停留’到‘多日停留’,这就是文旅消费升级。对游客体验的精细化设计,新业态持续上新,海洋文化也可以有多维延伸。”王岩这样解释。
秦皇岛的山海之间,一场关于理想生活的宏大叙事正在铺陈而出。
这里的长城从未凝固,它如奔涌的河,承载着守护者的足迹、村落的笑语、夜关的鼓声,流向传统与现代交汇的入海口;这里的海岸亦非边界,橘子海的温柔与冰海的锋芒,包容着艺术、运动、工业记忆与山野书香,在四季更迭中构筑起真实的“理想国”。
END
信息自澎湃新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