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当视频不再搭配火爆全网的BGM
运城的夏天
早已用自己的方式
谱出一首没有编曲的原声大碟
那是风穿过历山松涛的低吟
是盐湖浪涌拍岸的私语
是古寺檐角蝉鸣撞碎的光阴
……
原来最动人的旋律
从来不需要“爆款”
点击视频,倾听“夏”意
运城的风有形状
清晨的历山最懂它——
晨雾还没散透,风就从翼城方向溜过来,先撞了撞峭壁的石崖,又钻进千年银杏的枝桠。松针上的露珠被摇落,“叮咚”掉进苔藓里,惊得山雀扑棱棱飞起,翅膀带起的风里,裹着野蔷薇的甜香。
到了中午,风会晃到盐湖边。
这里的盐粒比沙粒更细,风掠过盐田时,像谁撒了把碎钻在空气里,沾得人发梢都是亮晶晶的。偶尔一阵风卷着咸湿的气息扑来——哦,原来这是盐湖在“呼吸”,它把亿万年的阳光、地热和时光,都散进了这缕风里……
运城的水会变魔术
神潭大峡谷的溪水最调皮。
它从崖壁上跳下来,先撞块圆石头,“叮咚”;再绕过几株野杜鹃,“哗啦”;最后汇进深潭,和鱼群撞个满怀,“扑棱”。
蹲在潭边,看阳光把水纹撕成金箔,忽然就懂了什么叫“空山新雨后”——原来最清澈的水声,根本不需要伴奏。
历山的瀑布更豪迈。
它从百米高的石壁上倾泻而下,像谁把银河扯断了一角,砸在下面的岩石上,溅起的水雾能漫到半山腰。站在观瀑台,风裹着水珠扑在脸上,耳边是“轰隆隆”的轰鸣,忽然想起古人说的“大珠小珠落玉盘”。
盐湖的水却温柔得多。
退潮时,赤脚踩进浅滩,水漫过脚踝,凉丝丝的;涨潮时,浪头一层叠着一层涌来,像有人在反复哼着同一支摇篮曲。最妙的是黄昏,夕阳把水面染成橘红色,突然明白:原来“海的声音”,运城也有。
鸟在运城诗行里盖章
盐湖的夏天,是鸟类的“签售会”。
站在观鸟台上,镜头随便一扫——
天鹅立在浅滩,突然“扑棱”振翅,翅膀尖扫起一片水花;白鹭成群结队走过,腿尖点水的声音“哒哒”响,像谁在敲一面透明的鼓。
蝉在运城古意里打坐
舜帝陵的古柏林里,蝉鸣是浸过墨汁的线。
七月的太阳把青瓦晒得发烫,蝉藏在树冠深处,“知了——知了——”地唱,一声比一声长。风里飘着柏叶的苦香,蝉鸣撞在红墙黄瓦上,又弹进松树林里,像极了古寺里的晨钟,余韵悠长。
万固寺的蝉鸣更禅意。
这座藏在永济深山的古刹,红墙半掩在绿树间,蝉声从檐角的铜铃旁边钻出来,和着山风,和着木鱼声,和着香客的轻语,织成一张温柔的网。看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画金斑,忽然懂了什么叫“蝉噪林逾静”。
雨在运城屋檐下写诗
运城的雨,是带着故事来的。
圣天湖的雨最诗意。
站在湖边,雨丝斜斜地落,打在荷叶上“噼啪”响。远处的芦苇荡被雨雾罩住,像蒙了层薄纱,偶尔有小鸟从雨里飞过,翅膀尖沾着水珠,“扑棱”一声扎进湖里,溅起的小水花里,藏着整个夏天的清凉。
解州关帝庙的雨最有故事。
石板路被雨水洗得发亮,屋檐下的雨帘“哗哗”落,打在匾额上,溅起细小的水花。站在大殿前,看雨丝顺着飞檐流成线,突然想起《三国演义》里的情节——原来关公的忠义,也藏在每一滴雨里,落在青瓦上,渗进砖缝里,千年不化。
有些风景
用眼睛看就够了
有些美好,用耳朵听
才更深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