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在祁连山东端的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部,距武威市区三十五公里处,冰沟河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如一幅立体山水画卷徐徐展开。这条由祁连山冰川融水孕育的河流,串联起冰川、雪山、天池、峡谷、草原等多样景致,加上“一日过三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气候,使其成为河西走廊备受青睐的生态文旅胜地。
冰沟河景区柴尔龙海天池 冰沟河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供图
生态禀赋筑基底 文旅融合显活力
走进冰沟河景区,远方雪山巍峨,近处草原辽阔,原始森林气息扑面而来。冰泉清澈,天池静谧,祁连冰川、阿弥岗噶尔雪山、柴尔龙海天池、尼美拉大峡谷、马兰花大草原等景观错落有致。林间百鸟欢鸣,草原牧群悠然,尽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
冰沟河景区全域位于祁连山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规划面积9310公顷,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介于2050米至4874米之间,年均气温约5℃,空气负氧离子含量为城市的近千倍,是天然生态康养胜地。景区内生长着雪莲、冬虫夏草等名贵药材,栖息着雪豹、白唇鹿、蓝马鸡等野生动物,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53种,是祁连山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承载地。
作为国家4A级景区,这里集自然风光、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历史遗迹与游牧风情交织。景区先后纳入国家“十二五”“十三五”相关项目库,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是甘肃重点打造的精品景区之一。
今年以来,冰沟河景区线上线下融合推介,打造精品路线、研发文创产品,知名度持续提升。“我是从社交平台看到推介来的,这里自然风光太震撼了。”游客赵女士说。
冰沟河景区的热度,带动了周边发展,景区门口的小吃店生意十分红火。
冰沟河景区半亩方塘
文旅热度涌乡村 富民增收见实效
距冰沟河景区6公里的祁连镇马场滩村,一座占地120亩、投资3000多万元的田园综合体正书写着“旅游兴村”的故事。这里融合了文化创意、田园观光、生态农业等多元业态。
“综合体发展中曾面临资源和资金难题。”祁连镇党委副书记赵涛介绍,当地整合资源、统筹资金,通过跨村联营等模式推动项目落地。当地持续丰富业态:从2022年建成武威首家“山野里”露营基地,到新建游乐园,再到打造西北首家户外“山野里”多巴胺巨石文创园、“520”网红公路及祁连牧歌文创园。同时,举办马兰花音乐节、野性祁连自行车越野赛等活动引流,提升游客体验。
旅游火热,让群众吃上了“旅游饭”。马场滩村富有藏族特色的帐篷房拔地而起。“2021年开办农家乐,特色菜有白牦牛排、肉羊排等。帐篷房、星空房由政府统一建成,我们交房租。游客多,生意好,2024年营收约70万元。”冰沟河藏乡度假村老板刘登平说。
如今,祁连镇“山野里”露营基地跻身抖音金冠好店,点击量超320万次。石达坂村获评全省文旅振兴样板村,马场滩村成为武威市乡村振兴样板村。村集体经济显著增长:马场滩村从2021年的16.72万元增至2023年的85万元,2025年目标超百万元;石达坂村从4.01万元增至20.94万元,2025年力争26万元。
“乡村旅游火了,集体经济壮了,老百姓挣到了生态钱。我们将把祁连镇打造成生态旅游宜居镇、农旅融合样板镇等。”赵涛说。
冰沟河景区祁连林海
全域发力促融合 文旅兴县谱新篇
天祝县立足民族地区实际,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融入文旅发展,走出了文化惠民、旅游兴业、民族团结的共赢之路。
天祝县以打造“最美丝路花园”和“文旅名县”为目标,发展全域智慧旅游,新建高铁站游客驿站、文旅数字展厅、非遗展厅,运营“一部手机游甘肃——天祝板块”,并赴多地推介文旅农产品600余款。
天祝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王明亨介绍,天祝县谋划储备乌鞘岭景区建设、户外运动基地等14项重大项目,已落地实施3项、建成6项,包括华锐非遗展示展演中心、县体育场等。同时,打造华锐民俗体验线、冰河康养休闲线2条精品线路,建成马牙雪山帐篷城、双龙特色民俗村等项目,让各族农牧民共享成果。
冰沟河景区马兰花大草原 张兵摄
今年以来,天祝县成功举办全国全省“四季村晚”“六月六”赛马会等活动,吸引各族群众参赛观赛、旅游打卡。2025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448.05万人次,同比增长70.3%;实现旅游消费44.66亿元,同比增长93.42%,有效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和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共同富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