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游客810万人次,旅游收入70亿元!以节为媒,今年夏天,凉山又“火”了一把。
激情火把节,最炫民族风。7月18日晚,2025年凉山彝族火把节开幕式在西昌举行。凉山再次进入一年一度的“火把狂欢”。
2025年凉山彝族火把节活动形式多样,涵盖火把狂欢、特色民俗活动、文艺展演、非遗传承、美食品鉴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展现了凉山独特的民族风情。
据统计,7月11日至7月24日,全州17个县(市)共接待游客810.74万人次,同比增长29.19%;实现旅游消费总额70.42亿元,同比增长20.01%。
激情火把节 最炫民族风
彝族火把节燃情大凉山夏日
万人执火,踏歌而行,14个世居民族奉上独特的民族风情展演,共同舞动火把节的激情与浪漫。7月18日晚,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举行2025年凉山彝族火把节开幕式和火把狂欢夜活动。盛大的火把节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来,点燃大凉山各族群众夏日文旅热情。
作为彝族群众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彝族火把节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延续彝族先民用火把驱赶害虫、祈求丰收和祭祀祖先的民间习俗,至今已传承上千年。
夜幕降临,凉山彝族自治州迎来了一年中的炽热时刻——西昌火把狂欢夜活动,将火把节气氛推向顶点。4.8公里的长街上,88个火堆熊熊燃烧,24万余人被火光笼罩、被热情包围。人们高举火把,宛若游走的火龙赤蛇,齐声高呼着“都泽木撒(彝语:火把节快乐)!”
狂欢夜现场,人们围着火堆,手拉手、肩并肩跳起欢快奔放的达体舞,为求婚成功的情侣欢呼,在火光中释放欢乐。“我专程乘飞机来凉山参加火把节,比想象中还要热闹!”来自长沙的游客李女士说,“之后我还打算坐动车去成都看熊猫!”
据悉,7月18日至7月24日,新成昆铁路凉山段旅客出行需求大幅增长。国铁成都局在日常开行47列旅客列车的基础上,根据客流情况动态调整运力,安排动车组列车重联28列,加开列车20列,日均开行旅客列车超60列。其中,西昌西站单日最高开行旅客列车数量达76列,创历年火把节之最。
彝族银饰叮当作响,摩梭人裙摆婆娑摇曳,藏乡经幡迎风飘飞,傈僳族山歌清亮悠扬,布依族刺绣巧夺天工……今年,西昌火把狂欢夜系列活动精彩连连。彝族传统群舞“朵乐荷”表演中,手持黄色布伞、盛装打扮的彝族姑娘们踏歌而行,百褶裙摆如索玛花盛开。来自凉山17县(市)的队伍,带着各自的文化瑰宝、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汇集于此,向各地游客展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彝族火把节也带来凉山旅游热。连日来,邛海湿地、螺髻山、泸沽湖等地成为外地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在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西昌市海南街道大石板社区,游客穿上彝族服饰旅拍,“沉浸式”体验传统彝族婚俗、坝坝宴,近三日日均客流量约2万人次。
依托本地区特色资源优势,凉山各地还错峰错时陆续推出火把节的“专属精彩”:普格县的斗牛、布拖县的赛马斗羊、昭觉县的彝族服饰展演,越西县山间田埂点起的火把等,整个火把节活动持续约一个月。
火把节期间,凉山坚持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全域推出了歌舞表演、非遗展示、斗牛赛马、传统选美、美食品味等精彩内容,着力把火把节办成全州人民喜庆好客、八方游客奔赴共享、广大客商把握商机的盛会。(新华社记者 尹恒 张雅雯 王灏)
相约“东方狂欢节” 共赏“彝式美学”
“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这是明代文学家杨慎赞美西昌火把节的诗句。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火把节又被誉为“东方狂欢节”。7月18日,在西昌市,火把节上熊熊燃烧的火光不仅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凉山地区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与非遗魅力。
共享“执火”狂欢感受多元民族风情
火把节彝语统称“都则”。火把节第一天为“都则”,意为“迎火”;第二天为“都格”,意为耍火;第三天为“都沙”,意为送火。火把节是彝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火不仅代表彝家山寨的质朴温暖,也代表彝族儿女的热情奔放。
相约火把节,感受“最炫民族风”。在西昌市航天大道的火把节狂欢夜现场,彝族女性身着五彩斑斓的长裙,撑着黄伞,她们的身姿庄重典雅,佩戴的银饰叮当作响,为广大市民游客呈现了一场流动式的视听盛宴。这是彝族传统群舞“朵乐荷”表演。
凉山州是多民族聚居地,多民族长期交流交往,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也让火把节成为大家的节日。狂欢夜的现场,不仅有“朵乐荷”,傈僳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群众也身着盛装,展示各自靓丽的民族风采。这场汇聚多元民族风情与非遗瑰宝的集中巡游,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绚丽长卷,描绘出“五彩凉山”的动人面貌。
万人执手,大家绕着火堆共同欢笑,彝族“达体舞”将节日氛围再次推向高潮,热情奔放的彝族风情感染众人。据统计,7月18日当晚,24.5万名市民和游客们体验“执火”狂欢,共享“东方狂欢节”的魅力。
“传统”与“现代”交融非遗“活化”走向世界
以火把节为媒,透过“指尖上的非遗”——彝族刺绣(以下简称“彝绣”),向世人展示“彝式美学”与彝族群众的智慧,凉山州诚意满满。
彝绣是广大彝族女性自小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中自行习得的技艺,这种由“母系传承”的民族艺术,以色彩斑斓组合美、图案自然形态美、技法造型风格美、工艺制作细腻美,又被誉为“绽放在指尖上的花朵”。
这场盛典折射出凉山彝绣产业的蓬勃发展之姿。聚光灯外,一场持续月余的全球创意狂欢同样热度高涨。“彝绣生花”最潮国风设计大赛自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法国、英国、巴西等国设计师还有国内16个省、4个直辖市、2个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创作者的730余件作品,他们用多元视角表达凉山彝绣的深厚底蕴。
“我们既要回望历史,从非遗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也要面向未来,让非遗在传承中焕发新生。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凉山州深度挖掘彝绣的文化、经济与社会价值,让这门传统技艺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时尚盛典现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为凉山州传承发展非遗的实践之举给予赞扬。
从火把节到彝绣,这些珍贵的非遗已化身为凉山州的文旅名片,随着创意与产业不断深度融合,凉山未来可期。(央广网记者 昌思荣 见习记者 唐诗敏)
千里凉山火把同燃 五彩盛景邀您共赏
70.42亿元!六个维度看火把节“亮点”
7月17日至7月19日,西昌接待游客127.46万人次,旅游收入15.50亿元,同比增长10.45%和10.53%。
7月12日至7月14日,越西县火把节活动接待游客25.91万人次,创收2.83亿元,同比增长27.34%和25.68%。
7月23日,布拖县火把节直播在线观看量突破507万人次,短视频总播放量超455万。
7月11日至7月24日,全州17个县(市)共接待游客810.74万人次,同比增长29.19%;实现旅游消费总额70.42亿元,同比增长20.01%。
线上线下融合,多维度体验设计,全新的视角呈现,从“传统节庆”升级为“文旅盛宴”,一束火把点燃一个城,带“火”一座山。
凉山,在这个7月以最热情的火焰、最舒适的温度和最安逸的状态,打开了为期三个月的超长文旅季。
7月11日至7月24日,两周过去,一个持续升温、热度不减的文旅新体验在凉山各地继续释放激情。这一场覆盖全域的火把节活动,凉山是如何呈现出有序有效?可以从六个维度探个“究竟”,梳理亮点:
——组织保障有力。州委主要领导召开专题会议把脉定向,州政府主要领导专题部署推动工作高位开展,州委文旅强州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加密调度,重点研究活动方案、特色亮点及宣传营销方式,指导各县(市)走特色化、差异化办节之路,相关州领导多次带队实地督查火把节筹备及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情况。
——活动丰富多元。本次火把节活动形式多样,涵盖火把狂欢、特色民俗活动、文艺展演、非遗传承、美食品鉴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展现了凉山独特的民族风情。7月18日晚,2025年凉山彝族火把节在西昌星月湖公园盛大开幕,西昌火把狂欢夜吸引24.5万游客参与4.8公里火把巡游,88个火堆点燃全城。布拖县超5万观众现场参与,狂欢夜形成近2公里火把“星河”;普格县的斗牛、布拖县的赛马斗羊扣人心弦;“南烧北烤 焰遇冕宁”成功获评“规模最大的露天火塘烧烤活动”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喜德县深度嫁接省商务厅、文旅厅“跟着美食游四川”与“味美四川”两大省级IP,打造全域消费矩阵。
——宣传推广高效。文旅季启动仪式受到众多媒体聚焦报道,其中,新华网现场直播观看人数达303.5万人,传播总量超1.93亿次。截至7月23日,“2025凉山彝族火把节”关键词全网传播量9.55亿,“2025+五彩凉山+夏季清凉”关键词全网传播量9.64亿,“2025+激情火把节+最炫民族风”关键词全网传播量6.28亿,“‘再访悬崖村’新闻发布会”全网传播量1.74亿。
——招商引资丰硕。本次火把节围绕“文旅搭台、经济唱戏”的目标,开展的系列招商引资活动成果显著,为凉山发展注入新动力。7月18日,在西昌邛海宾馆举行的2025年凉山彝族火把节重大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83个重大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额达889.81亿元,涵盖钒钛、航空航天和低空经济、文化旅游等10条重点产业链。其中,文化旅游产业链重点推介了邛海、螺髻山等六大文旅项目,预期总投资金额超120亿元。
——文旅深度融合。西昌“非遗里的凉山”巡演集结17县(市)特色民族文化方阵,展示了彝族银饰、漆器工艺、布拖蒉染、朵乐荷、傈僳族打跳、摩梭甲搓舞等多元文化,奥特莱斯广场“彝风百味民俗集”将非遗展销与农特产销售相结合;“瞬拍服务”提供彝族盛装旅拍,有效推动文旅消费。普格县、布拖县开展了斗牛、赛马、斗羊、摔跤、爬杆等传统民俗项目;西昌市推出彝族婚俗沉浸式体验、火把夜民俗集市的射箭与摔跤互动。“万人执火、踏歌而行”的火把狂欢中,游客与彝族群众共舞至深夜。“阿依蒙格”儿童火把节上,彝族儿童通过滚铁环、浑水摸鱼、传统摔跤等游戏传承团结协作精神,体现传统文化的古老智慧。
——市场秩序井然。各县(市)强化志愿服务,加强文旅市场监管,提升服务质量,保障广大游客吃得开心、游得畅心、住得舒心,全州文化旅游市场平稳有序,无旅游安全事故,无重大旅游投诉。火把节前两周,全州旅游投诉办结回复率100%、满意率100%,为游客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江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