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紫茜
在短视频与短剧内容爆发的当下,“微短剧+文旅”正以创新融合姿态成为文旅产业破局的新引擎。微短剧凭借碎片化叙事与社交化传播特性,为文旅产业注入发展动能,同时也为消费者构建起了“观剧——种草——打卡”的沉浸式体验链路。
政策引领
加速微短剧与文旅跨界融合
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影视形式,以轻量化叙事、强冲突剧情设计和高频更新节奏,击中用户碎片化娱乐需求。而文旅产业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符号、实景场景资源与特色体验项目,则为微短剧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库,二者的跨界融合催生了具有生命力的内容生态。
2024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启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旨在推动微短剧内容创作与文旅资源的深度耦合。北京、上海、浙江等20余省市积极响应,纷纷出台扶持政策。截至目前,该计划已公布多批优质作品。这些微短剧将非遗技艺、地标景观、民俗风情转化为故事内核,让地域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触达年轻受众。
从内容实践来看,多元题材微短剧正成为文旅传播的“名片”。例如,以美食为载体的微短剧《我的归途有风》,不仅将地方特色佳肴呈现在镜头前,更深入挖掘美食背后的文化底蕴和非遗故事,进一步带领观看者感受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聚焦市井生活的微短剧《三井胡同的夏天》,通过细腻笔触描绘老北京胡同里的烟火日常,让观看者在平凡中窥见城市特有的人文温度;以探险、奇幻设定为纽带的微短剧《风景猎人·茶卡盐湖篇》,以沉浸式视角让观看者欣赏茶卡盐湖的壮美风光,体会当地独特的盐文化;泉州首部簪花题材微短剧《今生簪花,世世漂亮》以簪花技艺为引题,生动展现传统工艺的精致之美,同时将当地与簪花文化紧密相连的民俗风情、历史脉络娓娓道来。
市场驱动
促进微短剧与文旅链条延伸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市场规模达504亿元。随着市场需求增长,微短剧行业跨界融合趋势愈发明显,产业价值链条得以升级。
微短剧《当星光坠入花海》在山东烟台选景拍摄期间带动当地景区、餐饮等消费超500万元。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凭借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海好(青岛)实景片场等场地集聚优势,截至今年5月底,已吸引90个剧组、超50家影视公司落地。
除了山东,浙江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优秀作品评选大赛也备受业界关注。该赛事收到来自全国媒体、影视机构、高校及影视创作达人的120部报名作品,内容涵盖浙江文旅资源、传统文化、非遗技艺及乡村振兴故事。数据显示,15个取景地所在景区在去年1月至9月,接待游客8745.93万人次,同比增长 9.05%。
此外,景区也纷纷借助影视剧拍摄的曝光度,打造场景化、故事化新玩法,丰富打卡地内涵。以山东省淄博市红叶柿岩旅游区为例,这里曾是乡村振兴主题电视剧《绿水青山带笑颜》的取景地,近年来,旅游区打造了一系列爆款场景。据介绍,旅游区2024年接待游客160万人次,其中,“85后”客源约占80%。山东红叶柿岩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鹏表示,下一步,旅游区将深耕“奇幻聊斋”“跟着齐王巡长城”两个在地文化IP,并打造微短剧创客营地,继续发挥“微短剧+文旅”对年轻受众的吸引力。
游客小张表示,以前旅游就是看风景,现在通过微短剧了解到很多地方的文化和故事,感觉旅游更有意思了。看了《当星光坠入花海》后,我就特别想去烟台,感受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
技术赋能 精品筑基
推动文旅微短剧高质量发展
在文旅产业升级与数字技术革新的双重驱动下,微短剧正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内容精品化为内核,重塑文旅融合的新范式。从业者通过“文化IP化——IP场景化——场景消费化”的创新商业逻辑,将地域文化基因转化为可感知、可消费的内容产品。凭借“轻资产、快周转”的创作特性,微短剧突破传统文旅宣传单向输出的模式,以剧情化叙事与年轻化表达搭建文化传播新桥梁,不仅深度契合“Z世代”对沉浸式体验的追求,更通过技术赋能消费场景,将文化认同转化为文旅消费行为,成为触达目标客群的流量新入口。
在技术创新驱动下,XR、AI等前沿技术正重塑微短剧与文旅融合的形态。例如,微短剧《豫章旧梦》制作团队运用XR技术,通过主角时空穿越的剧情设计,讲述滕王阁景区的前世今生,让观看者在追剧过程中沉浸式领略古迹的文化底蕴。国内首部全流程AI赋能的文旅短剧《邯郸梦之AI在战国》,则将技术融入创作全链条,通过AI生成的奇幻场景与角色交互,创新性演绎成语典故。剧中,现代主人公卢音在VR设备与AI助手的引导下穿越到战国时期,与毛遂、平原君等历史人物展开一系列智慧与勇气较量的故事,既以视觉奇观增强沉浸感,又以文化解构激活传统IP的现代生命力。
为推动文旅微短剧迈向高质量发展,行业正加快向内容精品化方向深耕。一方面,制作团队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核,通过提炼特色人文符号、创新故事表达,打造兼具文化深度与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另一方面,依托大数据精准分析受众需求,在剧本打磨、场景设计、特效制作等环节不断完善,以高品质内容提升用户黏性。此外,行业积极探索多元生态模式,通过开发剧中同款文旅线路、文创衍生品、线下沉浸体验等延伸消费场景,推动微短剧从单一宣传载体向全产业链价值中心转型,为文旅产业注入可持续发展动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