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景德镇,有一片被誉为“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瑶里古镇。这里曾是免费开放的天堂,游客可以自由穿行于赣派建筑之间,感受唐代遗风的文化脉搏。然而,近期古镇突然在路口设卡收费——入村30元,景区套票110元。这一举动不仅让游客措手不及,更激起了当地村民的强烈抵制。村民和商户纷纷表示,他们对收费毫不知情,这直接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生意。
村民们自发行动起来:有的在网络上发文,提醒游客“不用买门票”;有的站在收费路口旁,指引游客从免费通道入园;还有的干脆在路口摆上告示牌,写着“本村民反对强制收费,建议游客绕行”。一位村民无奈地说:“收费后,客流量少了,走亲访友都不方便。”

网友们的反应同样激烈。有人吐槽:“去年四月份去的,收门票就再也不值得了,景区本身不大,主打一个原汁原味。”更有人联想到其他古镇的类似收费乱象,感慨道:“这些收费,往往与原住民的初衷背道而驰。”

那么,瑶里古镇凭什么收费?游客们不是花不起30元,而是找不到买单的理由。古镇的魅力源于其千年传承的赣派建筑、陶瓷技艺和原生态生活气息,这些都是村民祖辈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遗产,而非景区运营方的功劳。如果运营方以“改造升级”为由收费,反而可能破坏古镇的古韵——新修的仿古廊桥或吊脚楼,只会让古城“不古”,失去文化底蕴。

收费的唯一正当理由,或许是清洁和维护费用。但景区方必须明白:商业开发不能以牺牲原貌为代价。否则,像瑶里这样的小镇,收费只会筛掉客流量,损害长期利益。一家民宿老板诉苦:“往年这时候民宿都爆满,现在住不满——游客一听要门票,就不来了。”

其实,古城古镇大可不必收费。看看重庆洪崖洞和杭州西湖:它们免费开放,严打乱收费,反而带来巨大文旅效益。瑶里运营方本该利用庞大客流,开发其他变现渠道(如特色体验或文创),而不是“大门小门门门收费”,把游客挡在门外。

归根结底,收费前要问:我们为游客做了什么?如果景区方只顾“圈地收费”,却不提供价值,只会寒了游客的心——亿万富翁也不愿为这30元买单。这就像人际交往:你吝啬自私,早晚败光人缘。

瑶里古镇的收费风波,是给所有景区的警钟:敞开大门,保护文化,别让商业铜臭侵蚀了原汁原味。否则,失去的不仅是游客,更是那份传承千年的乡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