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内文物古迹较多,截至2011年,古镇内“祝甸古窑址群”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昌阁、古内河道、莲池禅院、通神道院、文昌阁、陈妃水冢、古河驳岸、古石拱桥等14处为昆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至2012年,古镇内尚留存有26座古桥,大都为明清建筑物。在全镇36座桥中,最有名的有8座,即天水桥、太平桥、十眼桥、锦溪中和双桥、众安桥、溥济桥、普庆桥、里和桥。而最美的桥就是这座位于湖中央的廊桥了。
这次来锦溪,是特意来补游上次没能到达的莲池禅寺和陈妃墓的。这就是位于锦溪古莲池畔的莲池禅寺。
莲池禅院坐落在锦溪五保湖畔,历史悠久,别称“莲花寺”、“古莲寺”。它之所以叫莲池禅寺是因为锦溪以莲花而闻名,同时莲池禅寺在锦溪的莲花池边。莲池禅寺的墙壁基本都是黄色的,江南寺院的特点就是如此。同时它也是“锦溪八景”中极具特色的景点之一。
一溪穿镇而过,夹岸桃李纷披,晨霞夕辉尽洒江面,满溪跃金,灿若锦带,由此镇名而得“锦溪”。真可谓是“一溪金波玉浪,两岸繁花似锦,而在这繁华如烟的市井红尘里,却有一方清凉净土安立其中—锦溪莲池禅院。
莲池禅院从宋代开始被建造,之后又经历元朝,明代和清代,山门由启功书额:“莲池禅院”。莲池禅院与其他的寺院不同,因为历史原因,它的正门是向北开放。
说到莲池禅寺,不能不说起陈妃。锦溪镇曾一度被称为陈妃墓,锦溪镇怎么会更名为陈妃墓的呢?相传南宋绍兴后期,金主完颜亮夺位不久,即调动六十万大军,向南进犯。宋军退守镇江,向临安告急。金兵占领扬州,直捣长江天堑,屯兵于瓜州。高宗赵构闻报,吓得亡魂丧胆,准备分散宫院,下海逃避。当时被册立为皇太子的赵玮(即赵瑗,受封太子赐名玮)满怀愤慨,面见高宗慷慨陈词,表示愿意师迎击金兵。他的决心感动了高宗,便下诏亲征,由太子扈跸同行。
赵玮到东宫告别众妃,准备出征。谁知有陈、葛二妃请同往,原来这两个妃子与梁红玉交往甚密,懂得兵法,武艺娴精,也是女中丈夫。现在金兵南犯,国难当头,两人效法梁红玉巾帼从戒,要求跟随太子出征,到疆场杀敌立功,誓保宋室江山。赵玮欣然同意带陈、葛二妃登上战船。
当时集结在临安出征的水师只有四万余人,千余艘大小船只,要与数十万金兵相拼,真正是寡不敌众。由于高宗御驾亲征,太子随军押阵,所以上下将士个个摩拳擦掌,敌忾同仇,要与金兵决一个你死我活。战船从杭州出发,顺着运河直驶平江(苏州)。先锋部队已逼进镇江,突然接到探哨报告:金兵不知为了什么,已在凌晨从瓜州拔寨撤退。敌寇为什么会不战自退呢?原来瓜州驻军发生哗变,几个将官于夜间潜进大帐,刺杀完颜亮,几十万大军偃旗息鼓远遁,赶回燕京去拥戴新主了。南宋水军立即班师回朝,但是为了防止金兵卷土重来,高宗暂留赵玮扎驻平江以观敌态。
太子赵玮当时高兴无比,便在战船上摆宴庆功,陈、葛二妃左右作陪,手直献上新应市的大闸蟹祝贺凯旋。陈妃多吃了几只蟹竞积寒腹中,阴痛不止。一时找不到名医高手,痛了三天三夜,病重故世。
陈妃故世,赵玮万分悲痛,准备将灵柩运回临安择地安葬。正在挂哀开丧讣告四方的时候,圣旨到,宣召赵玮即速回京。高宗因年老力衰,精神疲竭,难以坐朝秉政,决定内禅,让位于太子登基。禅让是封建王朝一项极其隆重的大典,也是所谓举国共欢,普天同庆的一桩大喜事,陈妃的灵柩是哀丧之物,当然要讳避而不能一起回京了。赵玮派人立刻在平江一带寻觅风水吉利的坟地。有个阴阳先生看中了锦溪镇五保湖中一个隐藏在浅水层里的独圩墩,回报赵玮说,找到了一处龙穴,陈妃的棺材可落葬在那里。太子坐进龙椅后社稷平安,江山昌盛。赵玮亲自护送陈妃灵柩到锦溪进行水葬。这个独圩墩说也稀奇,不管五保湖里水涨还是水浅,始终隐藏在近尺深的水下,好象是会浮觉似的,从未被水淹没过。
赵玮回到临安龙袍加身,做了皇帝更名赵慎,就是孝宗。他平时笃信佛教,崇仰达摩,生活比较俭朴。他为了纪念安葬在锦溪独圩墩的陈妃,就下旨在湖畔建造一座莲池院,设寺僧诵经念佛,看护陈妃墓。池院旁的湖荡筑了条长堤,堤外为菱塘,堤内为荷花池。过了没多久,葛妃病殁,临死前要求也葬到锦溪,好与陈妃为伴。孝宗成全葛妃的遗愿,将她安葬在锦溪三里外一处土墩上,葛墓的地名由此而来。
这座莲池院一直到宁宗皇帝赵扩嘉泰三年才落成,造得气势不凡,规模宏大,成了锦溪镇上挑顶的名胜。四方善男信女纷纷进香,人们走进莲池院就会想到埋葬在独圩墩上的陈妃,日子长了,干脆把锦溪叫做陈妃墓,把莲花池称为古莲池。
寺院延续到民国30年时,有和尚7名,住持竹布。1952年寺院改为陈墓中学校舍。1991年,中学易地重建。莲池禅院亦于原址重建,山门方向亦与原山门方向相同,即向北。
经40余年的陆续修建,寺内殿堂廊庑、宝阁岑楼和琴堂画舫一应俱全,遂成江南负有盛名的佛门胜地之一。
今莲池禅院内所有的建筑,都是1996年后有关部门重新建设的。
莲池禅寺内有文昌阁,由书法家陆家衡书写“古莲池”三字。文昌阁,亦称文星阁、片云阁。原建于通神道院,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移建至莲池禅院内。文昌阁高15.6米,四面三层,呈浮屠状,黄墙朱檐,风铃叮当,拾级而上,可俯瞰全镇景致和五保湖风光。昔日是文人雅士(聚集其间)运思酬唱、切磋艺文之地。
如今,阁内陈列着明代名流高启、沈周、文征明和祝枝山为锦溪所作的诗篇。游客吟唱诵咏,水乡古镇美景呼之欲出,大可激发游兴。
阁内供奉主宰文运、点派状元的文曲星,人们在此祈求神灵,保佑地方志士榜上有名。
在八百载的沧桑岁月中,莲池禅院曾屡废屡修。1996年后,经不断修缮,重现光彩。2000年,昆山市佛协申请批准重建禅院,2001年工程告竣,基本恢复了寺院玲珑隽秀的原初风貌。2009年6月,莲池禅院纳入佛教协会管理。莲池禅院傍水而居,亭亭俏立,静卧碧波之上,灵秀天地之间,隐映湖光霞色,宛如仙境风光,为锦溪这座“中国博物馆之乡”再添锦绣,成为游人香客探古寻幽之佳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