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丘陵、山地、高原、河谷、雪山、冰川……这些丰富多样的地貌,让生长在海边只拥有大海的我馋哭了。
这个让我馋哭了的地方,就是四川。据说除了海洋和沙漠,四川具有以上这些几乎是中国所有的地形地貌的地区。
地大物博、钟灵毓秀、山河表里……这些词都不足以形容四川山河之壮美、物产之丰饶。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蜀地为“天府之土”,从此“天府之国”便独指四川。
虽然李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也阻挡不了自古以来的许多文人墨客纷纷入川游历并流连忘返,王勃、杜甫、陆游、李商隐……哦,李白和苏轼不入川,因为他们本就成长生活于四川,他们的诗词文赋充满灵气,出场自带巴蜀bgm。
四川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那么,该怎么看?这个问题要想一下说清楚挺难的,建议你先看看这本由《中国国家地理》出品的《山河纪》。
但对于即使是在四川盆地考察了十一年的《中国国家地理》专家团队来说,要下笔介绍这片有着丰富多样的地理地貌和物产的巴蜀大地,也是一个难题,最后决定根据三大类地貌来分类。
于是,本书便分为了三大板块:安逸富饶的四川盆地,包括成都、自贡、华蓥山、龙泉山、川西林盘等;为盆地挡住风寒的周边山区,包括峨眉山、米仓山、螺髻山、巴山大峡谷、小相岭等;惊艳独特的横断山,包括四姑娘山、岷山、海子山、鲜水河、川西高原垭口等。
对不起,我以为游四川就是去去成都、九寨沟、黄龙、峨眉山、四姑娘山,看来是自己见识少了,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好地方是我没深入了解过的!
还得是《中国国家地理》出品,专业的地理作者和摄影师出手,深入四川全境,发掘巴蜀大地的众多隐秘之地,即使是我们已经很熟悉的地方,也能以不同的视角来进行观察和挖掘。
丰富的配图是必须的,既有拍摄角度难得的壮阔山河美图,也有科学解析的手绘地貌图。文字兼具现场感与科普性,又充满对这片土地的熟悉与热爱,将四川复杂多样的地理地貌和风景风物是如何形成的讲得清晰通俗生动,让我们明白,四川何以为四川。
光是看目录,都不敢想象如果跟着这份清单去游四川会有多精彩,再加上《中国国家地理》一向高品质有深度的图文质量,这趟纸上四川之旅也是精彩纷呈,让人受益匪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