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兰州还带着点凉丝丝的小风,可街角的牛肉面馆早就“咕嘟咕嘟”冒起了热气,哇!红白绿黄的配色也太治愈了吧!清亮的汤里卧着劲道的面条,大片的牛肉片香到跺脚,红亮的辣椒油一拌,吸溜一口,暖乎乎的热流从胃里窜到心里。



填饱肚子就去兰州老街上的“甘肃·活态传承非遗馆”探险啦!一进门就被满屋子的“宝藏”惊到眼睛放光!仿佛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迎面是一座精美的博物展架,上面摆放着典雅别致的河州蛋雕,它们出自河州蛋雕代表性传承人杨星国之手。其代表作品“蛋中蛋”令人称奇,外层蛋精心雕琢,内部竟巧妙嵌套另一枚完整的蛋,两枚蛋相互契合,宛如微观奇幻世界,展现出非凡的想象力与精湛技艺 。


转过博物架,一幅长达16米的白牦牛角立体微雕《清明上河图》震撼眼球。创作者刘金禄是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牛角微雕代表性传承人,他耗费25年心血,精心挑选优质白牦牛角雕琢。作品从市井车水马龙到河上舟楫往来,生动再现北宋汴京的繁华市井风貌,观赏者仿若置身千年之前的热闹街头。

非遗馆的大厅右侧,沙枣木雕刻的敦煌木雕作品《龙凤呈祥》大气精美,墙上挂着的锲金画、陇派珐琅画色彩绚丽;左侧则摆放着花纹丰富、做工精良的手工地毯,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传统工艺的魅力。





动态展演区,多位非遗传承人现场创作,蛋雕、剪纸、洮砚、錾刻等制作过程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只见蛋雕师傅手里的蛋壳像被施了魔法,明明是脆弱的蛋壳,刻出来的花鸟鱼虫却活灵活现,连羽毛的纹路都清清楚楚。

无论是外地游客还是本地市民,都不妨走进这里,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开启一场奇妙的文化体验之旅。

逛着逛着肚子又开始“咕咕”抗议,必须用美食安抚它!在兰州的街角拐个弯,随便就能撞见一家家美味小吃。玻璃柜里摆着红亮亮的酿皮,砂锅上咕嘟着甜糯的灰豆子,刚出锅的馅饼还在“滋滋”冒香,空气里飘着芝麻酱的醇、辣椒油的鲜,像在悄悄说:“快来呀,这里有治愈一切的好味道”。


酿皮是会跳舞的Q弹小调皮
高担酿皮绝对是“颜值担当”,透亮的米白色卷卷裹着翠绿黄瓜丝,淋上芝麻酱和红亮亮的辣椒油,用筷子一拌,每根酿皮都裹满了酱汁,咬起来“咯吱咯吱”脆生生,酸辣鲜在嘴里炸开小烟花。

灰豆子是暖乎乎的甜糯小豆丁
砂锅熬了好久的灰豆子,圆滚滚的豌豆熬得烂烂沙沙,混着红枣的甜香和冰糖的清甜,勺子一挖,豆子在嘴里轻轻一抿就化开,汤汁稠稠的像蜜一样,喝一口从喉咙到胃里,舒服得想叹口气。

麻辣三样是会“嘶哈”的快乐炸弹
土豆片、宽粉、豆皮组成的“麻辣小分队”,刚端上来就飘着勾人的香辣味!土豆片切得薄薄的,炸得外脆里嫩,裹着辣椒面咬下去,“咔嚓”一声香到跺脚;宽粉像小QQ糖,吸饱了汤汁后糯叽叽的,辣得舌尖发麻却停不下来;豆皮吸足了麻辣汁,每一口都带着豆香和香辣,吃完忍不住舔舔嘴角的酱汁。

还有会“爆汁”的肉馅饼小胖子
刚出锅的肉馅饼圆滚滚金灿灿,像个胖乎乎的小元宝。轻轻咬开酥脆的外皮,“噗”地冒出热气腾腾的肉香,肉馅嫩得能爆出汁来,咸香中带着一点点葱花的鲜,外皮脆、内馅软,一口下去酥到掉渣,吃的时候要小心烫嘴哦。

从甜滋滋的燕麦甜醅到清爽的冬果梨汤,从裹着芝麻的炒粉到酸溜溜的浆水面,每样小吃都像个可爱的小宝藏。




每次想起兰州,都会忍不住怀念这一口口软乎乎、甜辣辣的幸福呀,下次来兰州,一定要拉着小伙伴的手,沿着兰州的大街小巷,尝一尝这份藏在小吃里的可爱味道!

下午在兰州老街晃悠,青瓦白墙的房子像从古装剧里搬出来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石板路上,连影子都变得慢悠悠的。


当暮色浸染黄河两岸,兰州的夜市便成了这座城市最鲜活的注脚。从南关正街的开阔热闹到正宁街的紧凑丰盈,一条条街巷被烟火气唤醒,将金城的夜滋味铺展得淋漓尽致。

南关正街的仿古牌坊下,灯光点亮了青花瓷盘里的兰州古八景。炒拨拉的铁鏊前总是围满食客,羊杂与青椒在热油中翻腾,铁铲碰撞的叮当声与食客的谈笑声交织成趣。烤肉的炭火上,肉串滋滋冒油,孜然与辣椒的香气顺着晚风飘远。必须打卡的牛奶鸡蛋醪糟更是绝绝子,奶白色的汤里浮着绵密的蛋花,还有葡萄干、花生碎、芝麻粒,勺子一搅,甜香混着淡淡的酒香,喝一口像在嘴里放烟花。








转过街角,正宁街的烟火更显浓稠。烤肉的香辣、灰豆子的绵甜、甜醅子的微醺、羊杂汤的鲜爽,在小摊前的吆喝声里,汇成最朴实的快乐。本地人端着碗站着吃也乐呵,游客举着烤串边走边尝,脚步总被突如其来的香味轻轻拽住。




这一天的兰州,是牛肉面汤里的暖意,是非遗手艺里的巧思,更是夜市烟火里的鲜爽和甜醇。原来快乐这么简单,一口美食、一眼惊艳,就能把心填得满满的兰州,下次我还要来对你“吃”心不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