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韩春晖(甘肃)
2024年5月中旬的一天,是一个炎热的天气。据手机
的天气预报提示,两当县广香河沿岸的气温是30°。两点半走出酒店到外面,就感受到了毒辣辣的大太阳。刚一上车,却凉意清爽,原来是师傅把车上空调老早就打开了。随车讲解员小黄青春靓丽,讲解清晰,很有感染力。给大家介绍了两当县基本情况以后,讲了这次体验的内容:踩着起义队伍足迹,感受先辈革命情怀。
车程是四十分钟。三点过几分钟的时候,就到了竖立“两当干部学院现场教学体验线路”的大牌子跟前,体验线路从这里开始。
我们邀请的随行讲解员叫小赵,是一个精精干干的小伙子。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路上不断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注意脚下石头、注意松针很滑、大家拉着铁链,令人暖暖的,是让人感动的那种。
我们踩着河里的大石头过了广香河,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穿行在丛林中。现在,窄处陡处都有栏杆铁链可以攀扶。宽阔处设有好多标识牌,比如刻有“红色记忆”的大石头,刻有毛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等身高的大青石,有“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发展”的组合广告等等。
讲解员小赵介绍说,1932年4月2日两当兵变,200多起义队伍脱离了杨虎城的部队。为了避免伤亡,在零点,部队连夜从县城出发,继续向北。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队伍不走大路,或趟河涉水,或穿行林间,或盘山崖侧行。到太阳寺大槐树下,区区20多公里路程,走了近十个小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甚至难以想象。我们沿着先辈们的脚印,听着讲解员感人的讲解,踩着修整过的依然崎岖不平的小路,攀扶着沿路搭建的栏杆铁索,明显地感觉到,大家的情绪也越来越低沉起来,似乎都沉浸在对九十二年前的那个夜晚的想象中。想象着当年年轻的战士们,在漆黑的夜晚,在几乎没路的河边乱石和草木丛生的山林里摸索前行的场景。进而切身地感受着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历尽艰难,却又砥砺前行;屡遭挫折,却又百折不挠。一路劈荆斩刺,矢志不移,带领中华民族,终于昂首世界强国之林,十四亿同胞进入小康,并将一步步创造更大的辉煌。
当年,习仲勋等革命先辈们在太阳寺前的大槐树下,将起义队伍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成为陇南第一支红军队伍。随后,这支队伍继续北上,汇入到中国革命的大潮流当中。
今日,我们依然在大槐树下,怀古抚今,百感交集。在不到半小时的徒步体验中,与当年战士在心灵上完成了一次跨世纪的交融。升华了我们的爱国思想,坚定了我们为民族复兴继往开来的决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