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2024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消费新场景。
青梅煮酒论英雄,古今轶事笑谈中。锦官城里,丞相祠堂,身着汉服的才子佳人漫步青砖红墙,在时空交错中回顾君臣合祀的千古美谈。武侯区,因蜚声中外的武侯祠而得名,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旅资源。踏上亘古不变的古蜀土地,“扬一益二”的繁荣跃然眼前。
三国故事、玉林民谣、成都音乐坊、城市音乐厅、四川省体育馆、《科幻世界》、星球研究所,步入新时代,武侯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符号层出不穷,为成都“三城三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7月11日,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指出,要推进品牌、产业、场景、市场、体制机制融合创新,构建文商旅体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系,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武侯区将坚定落实市委全会精神,立足资源优势擦亮“三国”“音乐”“玉林”三张名片,抓好塑品牌、强产业、促消费三件大事,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努力在成都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作出武侯探索,贡献更大力量。
塑品牌
提升“三国文化”名片显示度
古柏苍翠、红墙环绕,作为全国影响力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武侯祠吸引着千千万万“三国迷”专程来“打卡”。“浪花淘尽英雄”的故事传颂至今,日益丰富的形式给游客带来独特体验,2024年,武侯祠接待游客近1400万人次。
每年春节,武侯祠成都大庙会都是传统重磅节目,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都在璀璨花灯中感受中国年,热闹景象多次登上央视。大小长假推出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体验的文旅活动,数字赋能让文物“活起来”,“三国匠造所”“银发数字学堂”等教育普惠活动吸引群众充分参与,成都武侯祠早已“破圈”,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创新交汇,让“三国”被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接受、喜爱。今年6月,“三国智旅”研学项目发布,12个项目覆盖全学龄、多文化品类,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三国”不仅是经久不衰的旅游资源,更是底蕴深厚的文化标志。武侯区深入挖掘三国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价值。作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承载地,武侯区围绕文化IP开发,将更多三国文化元素融入产品与服务,加速传统文化拓展海外市场的步伐。目前,基地共有文化贸易企业145家,覆盖游戏动漫、版权贸易、文博旅游、创意设计等领域,6家企业获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出口产品已辐射至全球超70个国家和地区。
为鼓励多方参与,推进资源整合,不断延长出口产品的文化增值链条,去年11月,成都音乐文创园管委会携手四川省社科院文学所、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南阳武侯祠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成都服务贸易协会等,共同建立三国文化产业生态联盟。联盟各成员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文化贸易规模稳步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强产业
提升“音乐文创”园区支撑度
成都自古弦歌不绝,深厚的音乐基因传承至今。去年,成都音乐文创园启动了“天府回声——知名音乐人共兴音乐坊计划”,一批川籍音乐人和知名艺人在这里落地个人工作室或公司,共同在锦官城的琴键上弹奏未来。
位于武侯区的成都音乐文创园是成都市音乐产业的主承载体、主发展区,也是成都市唯一以音乐文化与数字创意为主导产业的重点园区。依托四川音乐学院和成都音乐坊,这里已形成了以原创音乐、版权交易、演艺演出等音乐产业核心层为引领,融合音乐教育培训、乐器产销等关联层和拓展层的全方位、多层次“音乐+”全产业链条。园区聚集音乐企业740余家,2024年音乐产业产值90亿元,培育了一批纳税超千万元的音乐高能级企业,招引了阔景音乐、摩登天空等音乐版权及演艺演出头部企业。
成都人热爱音乐和演艺,各类演唱会经常开票即售罄。成都音乐文创园立足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双重定位,全年不间断推动各类演出持续上演。既有依托于城市音乐厅上演的《只此青绿》《剧院魅影》等中外名作,也有中国音乐金钟奖、蓉城之秋等大型活动赛事,还有“音乐365”“仲夏音乐节”等本土打造的街头音乐展演品牌。这里有黑胶文化体验馆、X剧场、蜀宫琴台等消费场景,区域内高品质音乐消费场景和丰富多彩的音乐展演活动串联形成了独具成都魅力的音乐旅游消费动线,为音乐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立园满园”行动的开展,成都音乐文创园正努力打造全产业赛道布局、全生态要素齐聚,人才、产业、场景融合发展的音乐产业示范高地,武侯区也不断建立完善“票根”联动“演赛展商旅”消费模式,推动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向好。
促消费
提升“玉林生活”场景融合度
一首《成都》唱火了玉林,也让玉林民谣深入人心。玉林路民谣音乐季已连续举办两届,吸引了数十万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爱好者,推出了数百首优秀音乐,更助力了无数原创音乐人追逐梦想。“像成都人在玉林那样生活”逐渐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IP。
与民谣音乐季相得益彰的,是玉林街区的更新升级。曾经的玉林是老成都市井生活的缩影,楼下的菜市场熙来攘往、街边的象棋“擂台”人声鼎沸、串串香老火锅香气扑鼻。如今,浓厚的生活气息仍在,只是业态更加丰富、运营更加成熟、管理更加有序。街区消费业态向年轻化、国际化、品牌化倾斜,推动传统型生活社区向一流的产业型生活社区转型。自街区业态调整以来,玉林东路的日均人流量增加近5倍,年均接待青年消费者超50万人次。今年3月,住建部印发《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第二批),玉林东路特色街区改造项目作为全省唯一老旧街区改造类优秀案例获全国推介。
玉林有烟火气、有音乐,也有体育。建成于1988年的四川省体育馆,让一代代成都人在这里绽放活力和激情。经过提升改造,这里的场馆设施焕然一新,继续承载着国际重大赛事,比如近两年备受关注的成都国际乒联混团世界杯。自2023年落户武侯以来,该赛事已连续两年火爆出圈,仅2024年就吸引线上线下超4亿人次观看。赛事在提升社会关注度的同时,也转化成了经济效益。2024年12月,武侯区借势比赛,创新打造了世界杯公园暨混团黄金周活动,以赛事举办地四川省体育馆及周边玉林片区为核心,辐射至成都全市,文商旅体融合呈现,从体育赛事到文旅餐饮,极大地带动了消费。今年4月,国际奥委会决定,乒乓球混合团体项目进入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这无疑让成都混团世界杯再次成为焦点。
紧挨着四川省体育馆,国际体育公园城项目也已初步呈现,预计2026年竣工并投用。国际体育公园城是省级重点项目,探索“体育+产业”“体育+大健康”“体育+商业”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提升高端体育产业要素集聚能力,孵化新兴文体产业矩阵。
体育的热度还在继续,8月7日至8月17日,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将在成都举行,武侯赛区将承办泰拳、自由搏击两个竞赛项目,届时,玉林又将迎来消费热潮。
未来,武侯区将继续立足资源优势,创新思路举措,进一步推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更好地支撑高质量发展。
来源:成都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