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我走得多远,总是回首美丽罗洪”的动人旋律,久久在白马山上空回荡…
在白马山隆回县袁吉六文化教育研究院夏令营地里,孩子们正在倾情演唱《美丽罗洪》。
夏令营用歌声传颂家乡,本土歌曲成为文化浸润载体,表达对乡土情怀,通过夏令营实现“以歌传情”,深化青少年对乡土文化的感知。
神奇白马山

白马山雄踞隆回县西北部,主峰顶心堂海拔1780米,为湘中地区最高峰,民间自古流传“白马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落鞍”的民谣,生动诠释了其险峻高耸之势。山脉绵延二十余公里,横跨多个乡镇,中山地貌层峦叠嶂,登顶可远眺魏源湖与木瓜山水库如碧玉镶嵌群峰之间,云雾缭绕中尽显山水诗意。
生物秘境与生态宝藏,森林覆盖率超97%,12.8万立方米蓄积量的原始林孕育55科160余种木本植物,银杏、南方红豆杉等12种国家保护珍稀树种在此生长。
生灵乐园,麂、锦鸡、猫头鹰等野生动物栖息其间,娃娃鱼游弋于清澈溪涧,五步蛇隐现林下,构成鲜活生态画卷。
药材宝库,作为全国金银花主产地之一,山中天然名贵药材数十种,药香与花香交织成独特山野气息。
白马山麓是抗日战争雪峰山会战主战场,见证歼敌两万余人的壮烈史诗,被誉为“涤荡中华民族耻辱的中华脊梁”。山上宝莲仙寺供奉陈友谅之女“白马仙娘”,北宋以来瑶民起义的往事与神话交织,赋予山脉厚重人文底色。
四季幻境与云端体验,年均温仅10.4℃,夏季清凉无暑,85%以上湿度与高负离子空气铸就“天然空调氧吧”。登顶可见“风轮擎天”奇景,巨型风车在云雾中旋转,风声呼啸如天地低语。
山间龙瑶幽谷打造四季花海,玻璃鹊桥横跨峡谷,精灵乐园点缀林间,现代游乐与自然野趣相融。
白马山林场以白墙蓝瓦建筑群隐于青山,红枫摇曳、湖水粼粼,营造“车行绿中,人游画里”的意境。春赏樱枫,夏避酷暑,秋观金钱松金叶漫山,冬览冰雪北国风光,四季皆成诗行。
两首乡土歌
袁吉松律师作为从罗洪镇走出的杰出乡贤,将对故土的热爱倾注于文艺创作中,以两首本土原创歌曲唱响了罗洪的文化强音。
《梦回春溪河》作为袁吉松代表作,由他亲自作词并策划,深情描绘了罗洪镇春溪河的自然灵韵与游子的乡愁眷恋。该歌曲由同乡音乐人钱建社谱曲并演唱,于2022年正式全网发行,成为展现罗洪风貌的重要文化载体。
这首饱含深情的作品不仅以优美旋律传递了罗洪山水之美,更通过“重返故乡深夜抒怀”的创作故事,凸显袁吉松心系桑梓的赤子情怀。歌曲发行后引发广泛共鸣,让无数罗洪人因家乡的文化表达而倍感自豪,成为凝聚乡土情感的艺术纽带。
袁吉松出生于罗洪镇双井院子,出于对家乡怀有深厚情感,2022年他灵感突发,写下《美丽罗洪》歌词抒发对罗洪山水与历史的眷恋,填补了本土原创音乐的空白,唤起游子乡愁共鸣。
《美丽罗洪》由袁吉松担任出品人,舒一夫作曲,歌曲通过深爱榜音乐全网上线,迅速触达广泛受众,MV画面展现大夫第牌楼、春溪河等标志性景点,强化乡土视觉冲击。
快乐夏令营

袁吉六文化教育研究院夏令营活动以“强军魂、展口才、传文脉”为核心目标,通过党建引领搭建平台,为参营少年提供免费全方位的成长支持,包括发放学生服、迷彩服和学习用具,让孩子们在零负担环境中专注提升能力。
活动设计多元丰富,以口才艺术赋能,省级口才导师教授“语气、语调、语态”表达技巧,结合《美丽罗洪》情景剧排练,帮助孩子在共情表达中传递家乡温度。
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引导理解隆回先贤智慧,书法与写作实践让孩子们用笔墨勾勒山水灵秀,将乡土情怀凝练成文字。
组织民俗文化互动活动,非遗手工体验和地域风情探索,深化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孩子们在实践中显著提升综合素养,口才训练实现从“敢说”到“善说”的跨越,多名学员在选拔中脱颖而出,展现了对文化理解的深度表达;集体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红色主题表演,将家国情怀植根心底,体现了情感成长与社会责任感。
此次夏令营不仅缓解了双职工家庭暑期看护难题,更以“党建+文化”模式点燃了少年们的自信与担当,未来将持续滋养新一代的成长之路。
最美家乡调

研究院通过整合音乐、舞蹈等元素,丰富夏令营的文化内涵,助力青少年在乡土艺术熏陶中成长。
夏令营活动,高度重视乡土歌曲的传承与培养,孩子们练习原创歌曲《美丽罗洪》和《春溪河》,通过练唱理解声音艺术的多元表达,激发对家乡的热爱和本土文化的认同。 夏令营邀请隆回县文化馆副馆长、著名本土歌手、长期活跃于县域文艺舞台、擅长演绎地方特色歌曲的杨玲平,以及隆回县音乐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本土原创音乐人、致力于推广隆回文化的阳清华为音乐老师。
两人的专业演唱背景与歌曲年轻化定位,为夏令营开展本土音乐教学提供了可行性。
《美丽罗洪》和《春溪河》以流行曲风展现罗洪镇山水人文,获专业评价“歌词与编曲具有现代吸引力”。
在2025年暑期夏令营活动中,乡土音乐教育成为亮点。袁吉六文化教育研究院夏令营通过原创歌曲《美丽罗洪》和《春溪河》的练唱,引导孩子们理解声音艺术的多元表达,激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歌曲以纯净童声传递家乡镇温度,音乐指挥老师通过专业指导让孩子们将情感融入旋律。
二人以“音乐+乡土”为纽带,成为隆回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其作品持续唤醒在地情感共鸣,赋能乡村振兴。
这些活动印证了融合地域特色的音乐创作,更能唤起青少年的文化共鸣,朗朗上口的歌词与昂扬曲调对培养少年志向具有独特感染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