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7月20日)即将入伏,意味着三伏正式开启。高温之下,大家对“清凉”的需求愈发强烈。在空调卖场、夜市小吃摊、室内游泳场等场所,一股股“清凉经济”的热潮正在涌动。
啥是清凉经济?清凉经济是源发于气候、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特殊业态,作为消费垂直细分若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支点,如今成为了消费一大热点。
此时的青州,热浪裹挟着蝉鸣,催生出一片火热的“清凉经济”。无论是购买风扇、空调、防晒衣物等降温神器,还是游山玩水、自驾露营避暑,抑或是逛夜市、喝冷饮,人们的消费需求高涨,市场活力被激发,青州在酷暑中追逐着多元消费新体验,勾勒出一幅夏日“追风”的生动图景。
炎炎夏日,青州的“清凉经济”究竟有多“热”?
文旅市场热起来
山环水绕、文化底蕴深厚的青州,自然和人文风貌独特,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清凉资源。在弥河国家湿地公园体验游船带来的惬意、在井塘古村听蝉鸣与流水合奏的夏日交响、在青州博物馆来一场“文化纳凉”……在青州,独具人文特色和城市辨识度的文旅消费场景,为承载市民和游客夏日旺盛的消费需求提供了更多选择。
现在的避暑旅游不再是简单的“躲热”,而是通过场景再造实现体验升级。为此,天赐山景区不断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增加休息点和餐饮点,新增游船、沿河观景栈道、漂流等亲水设施,将长达4000多米的河谷景观打造成了一个集瀑布观赏、游船休闲、栈道漫步和漂流体验于一体的亲水系列,大大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
入夏以来,这里的游客量每天大概在五六百到一千,估计到七八月份,每天的客流量能达到七八千到八九千人。
旅游与夏日撞了一个满怀,人们在避暑中感受着青州独特文化魅力,让一个个爆款文旅产品火爆网络,也将人们的有效需求转换成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清凉运动火起来
近年来,清凉经济”中体育领域表现亮眼。据统计,室内泳池等消暑场所成为人们消暑的首选去处,消费者数量均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
炎热天气下,既凉爽又能健身的运动,非游泳莫属了。正值暑期,扎堆儿学游泳的孩子,更助推了这项运动的火爆。这几天,青州各大游泳场馆内,客流量纷纷看涨。
在青州一所室内游泳场馆内,孩子或腰捆背漂,或手拿浮板,有的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游泳训练,有的则在家长陪同下,在水里嬉戏玩耍,在亲子互动中享受清凉时刻。
“最近几天的高温天气给青州各游泳馆带来了不错的客流量,成年顾客也比平时多了不少,这段时间每天陆陆续续都有新增学员。”游泳馆工作人员表示。
夜间消费热起来
琳琅满目的商品,香气扑鼻的小吃......躲开盛夏骄阳,夜幕降临,夜市成为青州市民寻觅乐趣的首选去处。
在云门山南路,今年进行了整体提升与亮化的大学城美食街彩灯闪烁,如往常一般热闹喧嚣。商户王舒在美食街上经营一家炒饭摊位,美食街改造后,她的生意越来越好,每天都能卖百八十份炒饭。
聚焦新消费、新模式、新业态,青州利用现有资源精心打造了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夜间经济综合消费区,重点发展夜游、夜娱、夜购、夜宿等业态,推动消费全面提质扩容。目前,青州已打造独具特色的“夜游古城”“夜游云门山”“夜游南阳河”“等六大集聚区,全面开展“夜游”观光、“夜娱”体验、“夜宿”休闲等主题活动,丰富夜游业态。
气象经济学中有个概念叫做“一度效应”,意思是气温只要有1℃的变化,商品的销量就会随之发生很大改变。比如德国曾统计,夏季气温每上升一度,就会增加230万瓶啤酒的销售量。
可以说,“清凉经济”走热,其背后蕴含巨大商机。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发展“清凉经济”,更是需要抓住时机,趁“热”打铁。在“清凉经济”的带动下,青州正积极挖掘自身的清凉资源,将自然景观、文化特色与休闲娱乐相结合,激发行业多元活力,让“清凉经济”释放出更强大的消费动能。
编辑:赵晓敏
审核:王新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