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有一座桥名为魁浦大桥,
横跨闽江。
北岸是魁岐村,南岸是林浦村。
林浦村,人杰地灵,
南宋君臣曾逃难至此。
魁岐村,诸多故事,
今日说魁岐村。

也许,
你曾听说清朝时期魁岐炮台,
那是闽海防御。

也许,
你曾驱车进入三环魁岐隧道,
那是快速交通。

红色圈中为协和大学建筑,从马尾方向进入魁岐隧道前可看到
也许,
你曾看到魁岐隧道上方建筑,
那是协和大学。

也许,
你曾看到魁岐村中魁岐站台,
那是货运铁路。

也许,
你曾经过魁岐村中海王医药,
那是制药公司。

M……
鼓山南麓,在山谷中,
有魁岐村,南临闽江,曾是沃野。
今日为晋安和马尾交界。
村中往南看,
与海峡会展中心,隔江相望,
你若在仓山区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在会展环岛中心,望北瞭望,
远处那座山便是鼓山,
山脚的村落便是魁岐村。

有时想想,
魁之意,
名为北斗七星第一星,
如古有文魁,武魁之说。
岐之意,若通“崎”,
有山路险阻之意。
冥冥中,
魁岐文教发展之路总是曲折。

魁岐,
纵观历史,文魁之光似乎些许黯淡,
相对之下,彼岸的林浦村星光熠熠。
至今魁岐村中,
依旧有文财神庙比干庙,
亦是一种期许,一种寄托。
以前的魁岐村,
枕靠鼓山,面朝闽江,春暖花开。
顺流而下,
便是三江口,
那有马尾船政,那有罗星塔。

清朝晚期,
西方列强,海上舰队,强舰重炮,
撕开中国海防,
为抵御列强从海而来,沿闽江逆流而上,
在魁岐村高处设置炮台,
与林浦村成为犄角之势。
1884年,
中法海战后,福建水师一蹶不振。
魁岐炮台在历史中出现,寂静无言。

也许,你觉得魁岐村开始沉寂,
其实不然!
清朝灭亡,民国之初,
魁岐村,
开始了它那段精彩的人文历史,
文魁之光终于来了。

1915年,福建协和大学成立,
这是西方教会大学。
最初校址在仓山区仓山路观音井一带,
在今日解放大桥南桥头处,
在其附近,会看到石台阶,
台阶可通往美丰洋行,
此处便是最早福建协和大学所在地。

后来,准备新建校区,选址在魁岐村。

1919年,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在接受邀请,
开始设计魁岐协和大学建筑设计,
在接下来的十多年,
在经历美国罗氏基金赞助下,
中国何氏文化研究基金扶持下,
(期间,协和大学慢慢转为国人自保办)
闽江江畔,鼓山之腰,
一栋栋中西结合的建筑,拔地而起,
师生相聚于此。

因学院数量不够且经费有限,
1931年,协和大学更名为协和学院。
鼓山苍苍,闽江滔滔,魁岐村中,孕育人才,
培养毕业生1300余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有5名来自于此。

那些年,
叶圣陶先生曾在此执教,
农学家卢浩然在这执教,
历学家傅家麟在这教学,
只是美好时光总是短暂。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
福州沦陷,
福建协和大学迁址至南平邵武。

抗日胜利后,
协和大学迁回福州。
协和大学的教训依然是“博爱、牺牲、服务”,
因此,
在国共内战期间,
协和师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青春之光,渲染福州其他院校师生。
亦有人加入地下组织,
为抗战奔走前后,
为新中国出现负重前行。

新中国成立后,
在经历教育部调整合并后,
福建协和大学不再,
但是多了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学院,
民国时,
福建农学院,
是在福建协和大学农科基础上所建。
便是今日福建农林大学,
今日福建师范大学中有协和学院,
此名称便是铭记,为纪念
福建协和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学校合并成为福建师范大学。

在1958年,福州铁路局成立,
福建协和大学成为国有铁路所有。
铁轨、魁岐站、铁路宿舍、各种杂货店……
慢慢出现,魁岐村规模慢慢形成今日规模。

上世纪七十年代,
福州制药厂搬入福建协和大学,
教学楼成为生厂车间,
宿舍楼成为职工宿舍。
在2001,
药厂整合为福州海王制药有限公司。
曾经的福建协和大学,便是在此公司中。
协和建筑文物,依然在鼓山之中。
因地域划分,
此地为马尾区和晋安区交界,因诸多原因,
目前属晋安区管辖。

想想,在魁岐,
村中的协和大学,
却是近代教育的一道光。
清末的福州四大书院,
那是封建古典教育。
“鳌峰”“凤池”“正谊”“致用”这四大书院,
随着清朝衰落,古典儒家教育求变,
变法图强失败。
西方列强的入侵,
教会大学在中国陆续建成,
那时教会大学,是诸多名牌大学前身。

中西结合的教育,
犹如协和大学中的中西建筑,
西方罗马柱台与中式飞檐翘角,
如此结合,相得益彰,尽显建筑之美。
那时的教育是奢侈品,
但是亦有人为教育负重前行,
教育,百年树人,国之根本,
教育公平,民之所向……

看今日魁岐村,
村中铁轨延伸远方,
村外江滨东大道,今日高楼大厦,
村中的魁岐路,旧时的铁路村庄,
眺望鼓山大桥和魁浦大桥。

百余年,
这里走出有志青年,
承担着时代使命,闪耀着文魁之光。

只是,
慢慢地,
很难听见那铁轨的汽笛声,
很难听见山中传来读书声,
吃不到铁皮盒饭中的菜肴,
找不到木框玻璃窗户教室。

鼓山常青,闽江悠悠,
某天,重拾旧时岁月时光,
从福建协和大学光荣楼走出,
沿着台阶,往山脚走,

回头望一眼罗马柱台,那是你倚靠过的地方,
望一眼屋檐的飞檐翘角,那是你避雨的地方,

然后走出协和大学的大门,
穿过铁轨,看一眼魁岐站台。

来到闽江河畔,登上小船,
往东也行,往西也罢,

那是青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