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这片土地上,总有种魔幻的荒诞感:那些在外人看来匪夷所思的 “奇葩事”,早已成了当地人习以为常的日常。
那些足以让人咋舌的 “愚昧行为”,竟被一套套不成文的规矩串联成了体系。
信教本是个人选择,可到了这里,信仰却成了吞噬基本人权的黑洞。
多少荒唐习俗踩着 “传统” 的名义横行,一次次刷新着外界的认知底线:明明是践踏人性的糟粕,却被捧为不可动摇的规矩,剥夺尊严的枷锁,却被当成世代相传的 “智慧”。
这般既让人怒不可遏,又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景象,大概也只有在印度,才能如此集中地上演
“洁净” 的执念:露天如厕与圣河的悖论
在印度教的观念里,“洁净”是头等大事,尤其关乎身体的排泄。
这套逻辑认为,粪便是至秽之物,绝不能与圣洁的居所共存。
听起来,这似乎是讲卫生的源头,可现实,却拐进了一个荒诞的死胡同。
正因为要离“不洁”远远的,无数印度人宁可在野外“回归自然”,也不愿在家中建一个厕所。
在他们心中,把污秽之物圈在房子里,简直是对家庭的亵渎。
于是,清晨的铁轨边,田埂上,提着水壶的身影成了一道奇特风景线。
印度政府其实早有行动,2014年便推出了一项声势浩大的 “全民建厕计划”,当时喊出的目标相当惊人:要在全国范围内一口气新建足足一亿座厕所,让 “如厕自由” 覆盖每一个角落。
他们不是没条件,而是发自内心地觉得,露天解决,比在密闭的厕所里更“干净”。
这堵无形的观念之墙,让政府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处处碰壁。
耗费巨资建好的公厕,要么被当成储藏室,要么干脆没人用,很快就废弃了。
信息来源:《环球网》
精神上的“洁净”,换来的是现实中触目惊心的肮脏。
露天排泄,让病菌肆意横行,水源被污染,霍乱、伤寒如幽灵般在这片土地上徘徊。
最讽刺的莫过于“圣河”恒河,信徒们心中洗涤罪恶的母亲河。
人们在河中沐浴、祈祷、饮下“圣水”,寻求灵魂的净化。
然而,他们扭过头,便将生活废水、工业垃圾,甚至烧不尽的浮尸,都排入同一条河。
用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水来洗涤罪孽,这本身,就是印度最大的悲剧性隐喻。
2022年10月28日,日本一名22岁女网红“惠子”在印度体验净身仪式,结果上岸一小时后就感到鼻子、喉咙痛等不适症状,当晚还发起了烧,症状一直持续了两天,才勉强"活了过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警告,使用恒河水作为饮用水和沐浴水,带来皮肤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的几率是普通人的6倍。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
神牛的特权:三亿头 “活图腾” 的甜蜜负担
如果说对“不洁”的执念是种自残,那对“神性”的崇拜,则是一种甜蜜的自缚
在印度,牛,就是这种“甜蜜负担”的化身。
它们是湿婆神的坐骑,是生命的象征,地位超然。
在德里、孟买的交通高峰期,最淡定的“路霸”往往是一头牛。
它可以在马路中央安详地打盹,任凭周围车流排成长龙,喇叭不敢响,人不敢赶,任何对神牛的“不敬”,都可能招来信徒的围攻和法律的惩罚。
城市交通的瘫痪,只是最表层的代价,神牛们随意啃食,破坏绿化。
它们在街头终老,尸体却无人敢轻易处理,任其腐烂,滋生瘟疫。
更深的代价,是资源的巨大错配,印度拥有世界第一的牛群数量,超过三亿头。
这是一座何等庞大的“肉类银行”和“畜牧金矿”?
可惜,这座金矿只能看,不能挖。
这些牛不能被有效率地用于产奶,更不能成为盘中餐,它们消耗着本就紧张的粮食和水,却几乎不产生任何经济价值。
在许多贫民窟,人与牛挤在同一屋檐下,分享着逼仄的空间。
坐拥世界级的畜牧资源,却因信仰而将其变成纯粹的消耗品,这是一种令人扼腕的浪费。
当新冠疫情来袭,全世界都在谈论疫苗和口罩时,印度的一些“大师”和信徒却公开推广喝牛尿、抹牛粪来防疫。
当对神灵的崇拜,压倒了对科学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神性,也就成了人性最沉重的枷锁。
嫁妆的血祭:女性成 “可交易的商品”
然而,在这片土地上,最沉重的代价,是由女性支付的。
这种代价,赤裸裸,血淋淋,集中体现在“嫁妆”这一残酷的社会契约上,在这里,女儿出嫁,不是两个人的结合,而是一场“资产转移”。
女方家庭必须倾尽所有,为女儿准备一份丰厚的嫁妆,这份嫁妆,是她在夫家的护身符,也可能是她的催命符。
如果男方对嫁妆不满意,或者单纯想“再赚一笔”,一场“厨房意外”就可能发生。
每年,数以千计的年轻新娘,就这样“意外”死于煤气罐爆炸或炉火焚身。
2021年6月18日,印度时报报道,印度北方邦莫拉达巴德发生一起男子杀死19岁未婚妻的案件,杀人动机竟是男子不满女方给钱太少。
人人都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但它被巧妙地包装,成为一桩无法追责的悲剧。
女性,在这里被物化到了极致,一件可以明码标价,甚至可以“报废回收”的商品。
嫁妆的阴影,从一个女孩出生前就已笼罩。
为了逃避这笔未来注定要付出的巨款,许多家庭从源头解决问题——扼杀女婴。性别选择性堕胎,让每年数十万女孩连看一眼这个世界的机会都没有。
影星阿米尔·汗曾在节目中表示——印度每年有100万女婴死于腹中,而那些没有被流产的女孩来到世上后,一些父亲会把她摁到水里溺死。
子宫,成了她们最早的坟墓。
即便侥幸出生,等待她们的也可能是童婚的牢笼,或是被丈夫“出租”给别人以换取收入的屈辱。
在某些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地区,女性不再是人,而是一种可以共享的资源。
这一切听起来如此魔幻,却是印度社会肌理中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
信息来源:《新京报外事儿》
割裂的巨人:现代与传统的剧烈碰撞
一头在街上游荡的牛所享有的自由和安全,可能都远超一个生活在传统家庭中的女孩。
这才是最令人心寒的现实,印度像一个被割裂的巨人。
一面是飞速发展的经济,直奔火星的探测器,以及遍布硅谷的精英头脑,另一面,却是露天排泄的孩童,堵塞交通的神牛,和在嫁妆阴影下颤抖的少女。
现代文明的硬件,被安装在了一个极其古老的操作系统上,冲突与崩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这个国家最汹涌的交锋,从不在边境的硝烟里,而在每个人的观念深处。
那些流淌了千年的文明印记,究竟是滋养民族的无尽宝藏,还是裹着锦绣的沉重枷锁?
这道没有标准答案的考题,印度或许至今仍在迷雾里寻找答案。
当传统与现代在街头巷尾碰撞,当陈规与新知在人心深处角力,这场不见硝烟的较量,比任何边境冲突都更能决定这个国家的走向。
古老文明的荣光与阴影交织成网,有人在其中看见传承的力量,有人在其中挣扎于束缚的阵痛。
而答案,或许就藏在无数个普通人日复一日的选择里,藏在时代车轮碾过的辙痕中,尚未尘埃落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