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一个神秘又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一名职业海员,有幸进入农村,见证了太多带有穿越时空变化,进入到我们曾经那七八十年代历史场景的时代里。没错,这里有着七八十年代的气息感,而我却成了这里的经历者,体验者,然而,长时间的停留,让我看到了他们太多真实的变化,有些新的做法和新的发现,让我感到不可思议。
09年来这个国家的时候,村民见了我两眼发直,好奇我的长相,好奇我这个“外星人”一样的陌生人进入到她们国家。因为她们没有见过外国人,更没有了解朝鲜以外的外国人的真实生活。
随着来这个国家的次数多了,年头久了,和当地人熟悉了,我发现这里的一切都在变化,都在升级,不得不说,有些变化确实很像我们,有那么一种时代感,更有那么一种曾经经历的生活感。
那一次,我们船舶靠上了清津港。再次靠泊,熟悉的人,熟悉的码头编号,熟悉的人民军。每个人还是老样子,连远处那棵白杨树还是老样子,仿佛见到我就如见到老朋友一样,在微风的吹拂下,摆弄身姿,向我说道“来了吗?老朋友。”
是的,这一次我又来了,而且来的很突然,连我自己也发现了朝鲜的变化让我还没准备好呢。
一大早,出了港后,我开始踌躇是先去城市还是先去农村。以前,我会毫不犹豫的先去农村,因为那里有可爱的村民,淳朴的村民,不过这一次,我还是选择去城里看看,因为码头工长告诉我,他们的国家升级了,希望我去发现发现,探索不一样的新样貌。
出于好奇,也很期待去看看,所以出发前,我特意叫上了船上的老水手长,他可是在这个地方有女朋友,没准还能从她那里了解更多呢。
走在前往城里的泥巴路上,正值种植时间,田地里集体干活的村民真不少,每个人的眼神都很刁钻,时刻盯着来往的行人,要是他们的社长来了,就得装出一副很努力,很积极干活的样子。
在这里,大集体公有制的农村,集体干活,集体吃大锅饭,别有一番滋味。
村民们看到我后,虽不认识,可是好奇啊。这一次,没人理我们,也没有人民军出来巡逻调查我们,否则每次都要好好被问询一遍。
我半开玩笑地向水手长问道“水头,你年轻的时候挑过粪吗?你看,那一队人马就是村里专门挑粪的工人,他们按年头轮,轮到谁家,这半年的挑粪工作就得每天五点起来干。”
“哟,这活儿我没干过,我虽然是农村长大的,我住海边,不像你是山区人。我们农村也叫渔村,村民家门口就是海边,一早起床就往自己的渔船上跑,干嘛呀?就是蹲船边直接往海里排,随风飘着,随浪分解。”水头信誓旦旦地说着。
听着水头这么说,我对海鲜食欲大减。
看来农村山里的人才有我这样的感受,更或者说,更有七八十年代农村的生活气息。没错,当我再次看到农村的样子,他们的做法令我喜欢。
水头看我注视着水田里的人,说道“你看,人家好像在抓泥鳅吧,我以前听你们山区人说过。说泥鳅就是水质和土质的鉴定专家,只有水质好,土质好的水田,才会有泥鳅。”
没错,我来过朝鲜太多次了,河里确实不少鱼,看到村民在田里找泥鳅的场景我还是第一次见。不过,确实和我在农村年幼的生活有一番相似性。只是这样的日子再也没有了,我那的水质,土质早已不是这样,水田里想要再找到泥鳅,真是大海捞针啊。
顺着泥巴路,吹着田地间的微风,我们还是老样子,先来找水头的女朋友,波浪女郎。
刚到店里的时候,波浪女郎一眼就看到了我们,一本正经地问道“哟,回来了,回清津港靠码头了。今天怎么没有多邀请几个船员兄弟下来体验体验,我们这一次新升级了套餐,一定让你们满意的。”
一听波浪女郎提及升级两字,我立马打住波浪女郎的想法,向她说道“同志,我听码头工长说,近来你们城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是什么变化,能说一说吗?”
波浪女郎见我对她的套餐不感兴趣,也无心理睬我。而水头也不在乎的心情,于是我决定一个人就此出发,亲自前往城里看看。
我对这里是熟悉的,这些年,这条路可没少走,每一次还能遇上那么点有意思的事情。
这一次,我希望不会遇上野猪,抄近道,走田埂路过去城里,大约半个小时的路程就进城了。
离开波浪女郎的店铺,我朝着东边那条早已破烂不堪的水泥路,走了十几分钟后,又转向田埂路,走了十分钟后,顺利地抄小道来到了城区。
没错,在城区的入口我就看到了新发现,这里真的可以摆摊了呢。
首先映入眼帘的小摊点就在三岔路口,是一个老妇女蹲在那里等候着行人过去问问。
出于好奇,我赶紧上前看看。
对方见我一个陌生人,长得还不像本地人,一脸疑惑还表现出特别面生,小心的样子。小摊女老板或者说农村小老板,看着我,好像很担心我抢走她的小商品,故意用粗糙的手摆弄几下小商品,试图要装起来,准备离开的样子。
我示意她不要紧张,更不要离开,我就是看看。
我尝试着翻看了一些东西,是小零食,不过,我认不出到底是什么。当我准备掏钱买的时候,对方一本正经地摇了摇头,撂起布袋就跑了。
她好像很怕的样子,这让我感到很郁闷,怎么回事?
沿着进城的马路,我再次看到一个建筑通道口又蹲着几个人。不得不说,这是新的面貌,以前我到城里还真没见过,能见到的小卖部都还是国营的,类似于我们国内那种流动小木屋。
这一次,看到的不一样,每个人看着好像很闲的样子,每个人蹲在自己的小摊面前,注视着左右来往的人,让我感觉他们有一种做贼的样子。真是蹲出了做贼的样子。
见我朝着他们走去,他们试图站起来,当我走近的时候,他们一定是见到生的面孔,又蹲下了,试图要保护好自己的商品。
我伸手示意她们没关系没关系,我就是看看。
其实,我发现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我所见到的小摊点都是妇女,而且都是年纪大的。意思是,小摊点难道只允许大龄妇女才可以做买卖吗?
我看地板上放着的是一些小豆子,应该是我小时候吃过的那种炒黄豆。
城里就是不一样,一定是生活富足了一些,在吃的方面有了剩余,否则不可能拿出这么好的东西来街上卖。
我蹲下来,试图想要尝尝,她却变现得很紧张。我想要问她价格,想想对方也听不懂,索性掏出现金,没想到对方根本不认识我手里的美元。我改用人民币,人家也是不认识。
这是令我遗憾的事情。
不过,很有意思,沿着街道往前走,我看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这里的城中小摊就很少了,越是往城中去,摆摊的人就越少,到了中心城市后,几乎就见不到了。
这大概是规定,也可能是小摊老板们明白生意抢不过国营小卖部的,所以只能往城市边沿走。
当然,我还看到了那种背着一个小布袋,扛在脖子上,撂在胸口的小摊老板,她也不叫卖,静静地在街上走着,让人感到非常的舒适,非常的文明。
没错,这一定是有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不允许他们叫卖,不能像我小时候一样,卖冰棍还可以全村喊着“卖冰棍罗,好吃又甜的冰棍。”
她们很实在的样子,如果城里是这样,是不是农村也是这样呢。
为了探个究竟,我在城里转悠了半天,很遗憾,我有钱也没人敢卖给我,心情有些不美丽。
这算是我的新发现,他们就是开放了小摊贩,也不是很赚钱,基本就是补贴家用。这些妇女应该是类似于那种被淘汰的老牛,没有力气干活,又不想让他们太闲,于是让这些人选择做生意,过过日子也是可以的。
这一点我是猜测的,不然那些年轻人怎么不见呢,那些年轻人难道不想多赚点钱吗?
为了深入了解这个行业,我顺着城区前往清津农村三村的马路上前进。
一路上,那熟悉的样子,熟悉的马路,让我有很多感受,有很多回忆。
走了大约一个小时,总算看到了三村村口那一片林区。
穿梭在林区里,我还是很怕野猪出没的。
不过,这一次很幸运,顺利进入到村里后,我发现村里也有些些变化,尤其是走到村口妇女委员家附近,我就看到了李长生的母亲正蹲在那买东西。
这次我就高兴了,心里尤其激动,因为总算遇到了熟人,相比这一次可以了解了解这个行业了。
李长生的母亲对我不是很熟悉,但是见过我,所以见我走过去,并没有害怕,脸上一本正经,认为我要买,所以摸了摸自己的商品,好像是要整理好自己的商品的样子。
见我来到跟前,果断站起身,示意我去前面。
这我就不明白了,难道前面也还有人开了小摊点吗?
我朝着前面,也就是村中心看去,桥边确实站着一个人。
当时一脸疑惑,不知道李长生的妈妈为何要示意我这么做,我想要买些东西的时候,她好像说自己不想要美元,也表示自己找不开。
这就有意思了,我可是你们村里的熟客了,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好歹也送我一个小零食吃一吃呀。
为了满足自己一点点好奇心,我去了村里的中心,桥口上还真的蹲着人,而且不是陌生人,就是金二狗。
那一刻,我笑开了花,远远地喊着他的名字。见我来了,也回应了一句“同志,你回来了啊。”
热心的金二狗没有让我失望的,果断地给我一个小零食,没想到是用纸包着的炸土豆。
这就有意思了,这个做法肯定是新吃饭,否则谁家还没有个土豆了呢。
我告诉金二狗,小零食叫薯条,他既然听不懂,只说这是城里学来的做法。
这还不是我觉得有趣的事情,金二狗告诉我,其实,我也是替我老婆卖的,男人是不可以做这个事情的。国家有规定,男人可是壮丁,可不能浪费了体力,需要去干农活,干体力活,不能做这个小买卖,只有女人,尤其是带着孩子的女人和老妇女可以开小摊贩。
这么说,我就明白了。
在城里我没见过男人摆摊,都是老妇女和带着孩子的妇女。这么说的话,金二狗的话和我见到的场景就对上号了。
金二狗还说了,像这样的小摊,一个村只有开两家,要是想多开一家,那么第三个摊点老板就得上城里买,这是规定,也是为了促进商品的销售。
这个新发现正有意思,和我那个时候听父母说的七八十年代,以及自己经历的有几分相似。
可见这样的新活法还是不错的政策,不仅让年老的人再就业,而且还能带动经济的发展,关键还能提高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就这样的政策下达得好,过去可没有这样的政策,现在好了,还是进步了。这样的新做法升级了,令人喜欢,虽然有些规定比较呆板,但是还是令人满意的。
进入到村里,除了这一方面有了新的改变,我发现住在村里的人,每家每户都有了新的变化,曾经那些村民家门口都是杂草丛生,现在不是了。
村里的村民们好像变得更加勤劳,更加珍惜土地资源了。
我看到了村里的变化不是一家人的变化,环视整个村子,我发现每家每户的村民家门口都有了一个类似于我们农村的小院子。
小院子都是篱笆围起来的,围在一起,里面还能种东西呢。
当我问当地朝鲜姑娘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也是新的政策。
原来,之前的规定是房子由国家给建设,除了庭院里的一亩三分地是自己的之外,其余土地资源都是国家的,个人不得占有。
没错,很多靠近房子的地皮都是杂草丛生,几乎就是荒废在那里。
这一次来村里,明显不一样了,村里的房子外面,也就是庭院外面,有了新的离谱园子。
我看了几户人家的园子,都是菜园子。不问不知道,这是新的做法,所谓农村自留地归属法。
听到这样的说法,怎么感觉和我们农村是一样样的。在我们农村,也是有自留地的说法,不过,我听朝鲜姑娘说,他们的自留地只允许私人用来种植,并不允许拿来搞建设等等用途。
我好奇这样的地拿来搞种植,村民们有时间种?
每天都在忙碌着公家的田地活儿,自己家里的活怎么有空呢。
朝鲜姑娘告诉我,自从开放了小摊,上面就给大家留了一块地。但是这可是有指标的,必须达到一级村户才可以有这个条件。
也就是说,这个村每年上面下达得指标都是超额完成的,那么村民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腾出一点点属于自己的时间,用来家里搞种植。
至于腾出的时间不是自己定,而是社长统一安排。
为何要这么做,不了解不知道,很多事情都是相辅相成的。
因为有了小摊点,为了促进这个小摊的长久发展,所以鼓励大家在空余时间种植瓜果蔬菜,要是吃不掉,就可以用来出售。
听到这样的做法,我当场竖起了大拇指,确实是好政策啊,一点资源也不会浪费,一点体力也不会浪费,关键是还能赚到钱,拿着这个钱可以换工分,也可以直接买东西。
这对于村民来说是莫大的利好。
没错,勤劳的人这一次真的可以致富了,每家每户都有自留地,都可以用来种植个人的蔬菜瓜果。
我笑着说道“真不错,这个做法就是一个跨时代的进步啊,没想到有些领导还真的有办法啊。”
“没错,这可是我们当地清正廉洁的好官,李大校大队长。是他想出来的办法,还听说一提名就被认可了。”金二狗非常了不起的说道。
听着这事是李大校大队长办的,真是太令人欣慰了,怎么也没想到农村还有这么好的清官啊。
有了这样的政策,大家在村里的积极性就高了,大家的想法也就是更多,不仅在完成公社里的农活有了效率,而且村民们还致力于发展自己的菜园,这么以来,村民的生活水平就提高了,还有了新的职业也就随之而来了。
可以说,一政策好利好千家万户啊,有了这样的领导,我相信村里不发展,城里不进步都很难。再说了,时代在变化,这样的变化正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好办法。
没想到这一次到朝鲜有这样的经历,这样的新发现可谓是正能量满满,瞬时间,我感觉农村再也不是曾经认识的那种农村,曾经的七八十年代的气息,在这一刻也升级了。可以说,这样的变化,一时间是让我不可思议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