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去了趟日本。
以前没来过,本打算去北海道的——我对北海道向往已久,《情书》、《铁道员》都是我很喜欢的电影,但因时间关系,最后还是选择了本州。
《情书》故事发生地:小樽
《铁道员》故事发生地:南富良野町几寅站
没关系,来日方长。
(一)
东京这座城市我不喜欢,那就是个购物天堂。新宿、银座、涩谷......在我看来都差不多。我对高楼大厦和灯红酒绿不感兴趣,我喜欢观察城市的“暗角”。
歌舞伎町游人如织
新宿站附近的街头露宿者
走在繁华的商业区,望着眼前肤色各异、说着各国语言的人们,一时我竟恍惚于自己到底置身于哪个国度,这种感觉不太好。
还有迪士尼、晴空塔,我都没去。我想,这俩地方对上海人肯定没什么吸引力。
东京晴空塔
新宿区
主要逛了逛大名鼎鼎的秋叶原,可惜万代魂店里稍微像样点的黄金圣斗士手办都卖光了,在一家小店好不容易淘到个沙加,花了540人民币。说实话:组装完的那一刻我就后悔了。
秋叶原
万代魂店
东京的消费蛮高的:一瓶可乐9块,一碗拉面70,我从成田机场坐地铁到市区花了60。
不过,拉面的味道还好,汤汁很浓郁。南方的朋友大概会觉得有点咸,新疆人还能接受。
东京街头到处都是中国餐厅,对那些旅居国外的人来说,想回忆家乡的味道不是难事。
讲讲日本的交通吧:地铁当然是首选。打车根本打不起,起步价就是25,之后每公里都要加价,堵车也要花钱,因此打的打个几百块是常有的事。
但东京地铁实在堪比迷宫,一些大站——像新宿站光出口就接近200个,站内通道错综复杂,初来乍到者很容易彻底晕菜。你不下个Google Map,根本毫无办法。
东京地铁的复杂性主要由线路众多(同一站台有不同线路运行,得根据列车抵达时间和车身颜色选择是否搭乘)、换乘复杂(有些可站内换乘,有些需出站重新检票)、速度差异(同一线路分特快和普快)和动态调整班次(不同时段同一列车运行方案变化频繁)造成。我觉得距离5公里以内的话,还不如坐公交。
日本的公交倒是很方便:你不用自备零钱,跟在便利店购物一样,投一枚500(日币)的硬币进去,机器会自动找钱(我乘坐的公交车成人210日币)。不过话说回来,日本这些千元以下的钢镚儿实在麻烦,揣一把在兜里走路晃啷啷直响——我的建议是:离开日本前你在饮料自动贩卖机上把它们全花光。
再说说日本的“住”:日本的酒店宾馆一般都比较小,有时小到一个大点的行李箱都无法平摊在地上。但即便再小,卫生间也会配一个小小的浴缸,就像这样:
山梨县的这家温泉酒店,是我入住的所有宾馆中最大的一个。
在这家酒店的大门口,我拍到了有意思的一幕:以下这面旗应该是2021年挂的(武田信玄生于1521年),然后我将它和我在银座街头拍的一张照片拼贴了一下。什么意思呢?都是文化输出:只不过一个是从前的,一个是现在的。
还一件小事值得记录:这家酒店的前台,是个一头银发的老大爷,看模样有80了吧。我出门有失眠的毛病,入住第二天凌晨4点半,天刚蒙蒙亮我就醒了(东京时间比北京时间快1小时),于是到一楼吸烟区抽烟。
我惊讶地发现:老爷子已经像杆子一样立在大堂了。当时明明一个客人都没有(酒店的早餐供应最早也是六点半),这个点儿也不会有人来办入住,可他还是准时准点上岗了。
日本人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可见一斑。关于这点,只要你和他们的服务人员打过交道——不管是司机、超市售货员、餐厅服务生还是酒店工作人员,都能感受一二并心生感慨。
(二)
富士山是座活火山,跟一般的雪山外貌不同。但即便如此,我也觉得没多大意思。因为我是新疆人,这一“日本最高峰”(海拔3775)比起新疆绵延不绝的雪山群来实在相形见绌。
都不提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就是距乌鲁木齐(我生活的城市)仅60公里的博格达峰的海拔也达到了5445。
且我到富士山五合目(半山腰)的当天突然天降大雾,什么都看不清。
至于富士山附近的忍野八海就更没意思了,它被誉为“日本九寨沟”——但远远不如九寨。此地不建议大家来。
接下来说说大阪吧,它比东京可转的地方多一点,但我也不喜欢。之前讲过:太商业化的大城市,我都不喜欢。就说心斋桥、道顿堀这些地方,跟新宿、银座有啥区别?规模小点而已。
大阪最值得打卡的,还是大阪城公园。
耸立于公园中央的大阪城天守阁1583年由日本战国著名武将丰臣秀吉建造,曾是丰臣政权的中心。然而,德川家康以两次大阪之役(冬之阵、夏之阵)消灭了丰臣家,因此丰臣秀吉建造的旧城已全部不复存在。
如今你看到的城堡,是1931年重建的混凝土建筑。
大阪城天守阁
我到大阪城的时候赶了个巧:每逢周日,园内有街头音乐表演。而当天,正好是个星期天。
乐人弹奏的是创作于江户时代末期的日本民歌《樱花》。
不过,你猜一旁的丰国神社在表演什么?——耍猴。这真有点打脸。
我想:什么时候李如松也有这么多人纪念就好了。
(三)
此行最喜欢的地方是京都。因为在这座城市的某些地方,我能想象出唐朝是什么样子。然而在西安,我已经想象不出来了。
始建于唐朝(778年)的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为日本佛教北法相宗的本宗,由慈恩大师创建。相传慈恩大师是唐僧在日本的第一个弟子。整个京都挺安静的,而这里却人山人海。
京都的清水寺要比东京的浅草寺更值得一游,浅草寺实在太小,虽然其历史更悠久一些。
其实若论景色,小小日本真是无法与中国相比,尤其以一个新疆人的视野来看,这些大名鼎鼎的景点就跟“盆景”差不多,我相信一个日本人或韩国人看到喀纳斯,会惊讶到说不出话。
来日本就是感受它的古韵,就是看那些大大小小的神社和寺庙。但有个前提:你最好事先做点功课,知道这些神社和寺庙的来历,若只走马观花地瞅一眼,八成会觉得索然无味。
如伏见稻荷大社:这里供奉的是日本的稻荷神。稻荷神是日本神话中的谷物和食物神,主管丰收,又称宇迦之御魂神、仓稻魂命、御食津。民间俗称“三狐狸之神”——狐狸之所以被视为稻荷神的主要神使,是因其能捕食危害农田的老鼠。
伏见稻荷大社中最出名的当属千本鸟居。鸟居,是类似牌坊的日本神社建筑物,可以将其看作一道“门”或“结界”,用于区分神域和人类居住的世俗界。 鸟居的存在是为了提醒来访者:踏入鸟居即意味着进入神域,所有行为举止都当注意。
“本”这个汉字在日语中是形容长条圆柱物的量词,“千本鸟居”意即这里有超过一千座这种红色牌坊(实际超过一万座)。
千本鸟居分左右两条通道,右进左出。
好莱坞电影《艺伎回忆录》曾在这里取景:小千代在吃了会长给的冰淇淋,下决心要当一名艺伎时,跑过的地方就是千本鸟居。
《艺伎回忆录》,2005
说件在京都有意思的经历:以下这个路口,是通往清水寺的。这个路口应该很安全,因为游人太多。然而在我拍完这张照片后出现个“惊险”场景——人群刚挪到一半,电车警报声又起,人们发出阵惊呼随即两头开始跑,并夹杂着不太严肃的笑声,对面一哥们儿愣是撑着正在下坠的杆子等到所有人钻过去,等我到对面回头一看,刚所站位置的一小截杆子竟也被人掰断了,一老白男还举着断杆朝这头人傻乐。
这让我想到今年年初在神户不幸殒命在电车下的那两位女生,跟那位把杆子掰断的洋人相比(当然这事儿干的也不对),她们实在太“乖”了——这件事给人的启发是:面对人生的恐惧与未知,有时,放纵不羁爱自由的“危险”之举强过留在“安全区”的一味等待。
(四)
奈良距京都50公里,我对大名鼎鼎的奈良公园感觉一般。主要是对这里“流氓成性”、追着游客跑的奈良鹿印象不佳,瞧着就跟峨眉山的猴子差不多。当然,有一头刚出生没几天的小鹿,还是挺害羞、挺可爱的。
什么东西,都是小时候好。
再来说件你意想不到的事:日本人的墓地建在市中心和居民区,这让很多刚到日本的人大惑不解并感到不适。
这一现象是有原因的:神道教认为万物有灵,死亡只是生命形式的转换。加之受佛教轮回观的影响,普通日本人视死亡为自然现象,认为逝者会以另一种形式陪伴在自己身边。
此外,这也同历史有些关系:日本土地资源有限,自江户时代起,人们便在城市边缘区域修建墓地,但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居民区逐渐覆盖了这些区域。因土地私有化且政府无法强制迁移,遂成今日局面。
游记写到这儿,差不多就该结束了。其实我最喜欢的,是日本的农村。在人迹罕至的乡间小路上随心漫步,心情真的很惬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