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去过好多与小三线相关的地方了吧:
代号9363的山东新华翻砂厂旧址(钢城区)
大上峪村9363军工厂生活宿舍区(钢城区)
709文化产业园(原山东人民印刷厂旧址,莱芜塔子村)
13号信箱战备金库(莱芜朝阳村)
代号5823的山东红旗机械厂(淄博沂源)
618战备电台旧址(淄博沂源)
9381山东蒙阴民丰机械厂(蒙阴县岱崮镇)
-----我喜欢这类地方,一为怀旧,二则敬佩和崇仰那个时代的革命和工作精神,三是战友与同事之间的真挚感情。现如今的社会,物欲横流,多快好省,大家眼里只有现实和利益。
(以上各处小三线,可在微信公众号:“浮想联翩的大猿猿”账号下面搜索了解相关内容)
这回还是跑去了莱芜,在高庄街道有这么两座村子:北王庄和南王庄,两村之间由一条河道隔开来。
北王庄
据村碑记载:清朝初年,石姓由石家花园迁至,王姓早居,故名王家庄。因与邻村重名,冠以北字,改称北王庄。现村人口中有孙、李、吴、张四大姓,吕、谷姓人口较少。
南王庄
据石碑记载,清朝初年邵姓迁此建村,后又有王姓迁来,为与北王庄相区别,故称南王庄。
本来只是普通的两个古村,但因所处位置四面环山,具有一定的隐秘安全性,1967年山东朝阳修配厂落户在北王庄,并遵循“分散、靠山、隐蔽”的原则,依山建设了厂区,又在河对岸的南王庄盖起了职工宿舍。
山东朝阳修配厂,代号“泰安15号信箱”,俗称15号厂,是山东小三线建设中规模较小但技术含量较高的军工企业,曾生产军用20门便携式交换机。
南、北王庄虽也是历经了几百年的古村,但由于有了厂子的进驻,村子里的房屋建筑在六七十年代也有了很大的改观,除了现已改为村委会的三层办公楼,入目而来的村居多是一排排下半部石块基底上半部红砖或青砖垒砌而成的房屋。就是说,在村里没有看到清代遗留老宅院。
查找的相关新闻报道及资料介绍上说,1969年,莱芜供电局在村北建有一处变电站。1970年莱芜粮食局在变电站以北建一处备战粮库。1976年,山东发电厂在村西北的卧牛山处,建成一座大型灰坝,并两次扩容。1977年,在村东北处建一处灰坝泵房。这些工程的建设,也拉动了村里的经济,照明由油灯换成了电灯,老式石磨被电磨取代,拖拉机替换了镢刨牛耕。厂子里也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然而在1988年,厂子进行了迁址,这里也改为了市邮电局养鸡厂,曾经辉煌的小三线建设企业所在村自20世纪90年代末走了下坡路。
当今天的我们再次来到村里,游走于街巷中、大桥边、河道旁、山跟下,还有能看到15号厂的部分车间及曾经的办公大楼,这些建筑主要位于北王庄。大河对岸的南王庄只有两座年代感很强的职工宿舍楼和一座四面墙体残破没有屋顶的大礼堂,南王庄村委更是将原厂职工宿舍改建成为村里的民宅。村子里留守居住人员还挺多的,道路停放的轿车也多,这里虽然不再是当年的小三线军工厂所在地,但村民们看着并不穷困。
15号厂车库,最南侧的一间库房,用于存放班车
15号厂办公楼,现为北王庄村委会
15号厂区南大门及传达室
职工食堂
八十年代,我老妈的单位临沂第四建筑公司就在临沂地区人民医院附近,老妈常“指派”我去医院食堂买馒头,是用现金还是用粮票?我倒没任何印象了,就记得热气腾腾的白面大馒头从蒸笼里拿出来,那叫一个香哟,那时候买馒头也不是用塑料袋装,是白纱的笼布包着馒头抱回家。
传达室对面,大门西侧的原电镀车间
瞧这直耸入天的红砖大烟筒
二哈同学看到上面还有残留的上了锈的铁梯子,跃跃欲试想攀上去,这个能爬吗?揍不挺你!
过河就到了曾经的职工宿舍区,立即就让面前这座通风撒气还没了顶子的大建筑吸引了目光:大礼堂。
大礼堂西墙上的黑板报,上书“奋斗目标”
围着残破的大礼堂绕到东墙,这里还真成了养鸡厂----里面散养着好多公鸡母鸡。刚巧里面出来位大姨,指着墙上被封了门洞的位置,我自作聪明地问大姨,“大姨,这里是不是传达啊”?
“这是锅炉房!”大姨笑笑说,“原来烧水做饭的地方。”
哦哦,原来如此。
当初的职工宿舍楼现在也都转卖给了村民,除了没有集中供暖,水电和楼内有卫生间都还是很方便的。想必当初能分到这样一套楼房宿舍,得工作表现非常积极才行吧。
宿舍楼南面的一排排平房宿舍也被村民进行了翻盖,再也看不出以前的样子。如果不是大姨介绍,还以为就是近年来新修建的村居呢。
在南王庄宿舍区转悠了大半圈后又折返回到北王庄的厂区,依山而建的这些平房以前全是作业车间,只是现如今,都成了村民的宅院。
15号厂的东门,两边柱上的字,我把眼珠子抠出来也没猜到原先是啥。
东门正冲着车库,车库后面也就是西边往南的山坡上有座圆形大水塔,我当时看到了,但未近前拍照,因为要走上去,我怕夏季杂草茂盛,草里有虫蛇。。。
那时期想进厂子里工作都要进行严格的政审,不合格的甭想进来,毕竟这是一家军工企业。
现在的南、北王庄,早在几年前就对村里遗存的小三线建筑进行了保护,如能进一步开发,比如设置标牌和更多的文字介绍,就能吸引到更多的游客来此参观,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并学习当初前辈们“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三线建设革命精神,那就更完美了。
今日写这篇游记,查找相关资料时有点懵,因为这篇报道里写的是“山东朝阳修配厂”,那篇文章又成了“山东省邮电局通讯设备厂”,而在村里遇到的大姨则说“这里原来是电话设备厂,都搬到泰安去了。。。”我现在也终于明白:山东朝阳修配厂也叫山东省邮电局通讯设备厂,更是大姨口中的“电话设备厂”,因为这里生产交换机啊。
莱芜博物馆
其实今天我主要是想去莱芜博物馆,但时间没掌控好,人家中午11:30--14:30午休,偏偏11:45到了地方,咋办?只好改变计划,先去了南、北王庄。
莱芜博物馆面积不大,不像章丘博物馆那样是单独的建筑物,倒是类似泰安博物馆和沂源博物馆,也是在一座楼里的几个房间里单独设置的展厅。
对于古文物,我很喜欢但不懂,因此更喜欢去参观党史馆,不仅是对小家伙,对我自己也是思想上的提升和熏陶。
展厅里有一张武工队队员合影的照片,四个小伙昂首挺胸,精气神十足,眼神里透着完全的自信,一看就是个顶个的高手----真的和书上写的一样呢!
前阵子看完了《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暴风骤雨》,旧社会的老百姓真是太苦了,饿死冻死累死病死被打死。。。要多惨有多惨,而最近正在阅读《山居杂忆》,大户有钱人家却又真真富得流油。
接下来的日子,我备足了精神食粮,可以让我的脑子吃得饱饱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