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县古城也称溱洧古城,因密县境内有溱(读音真)水和洧(读音伪)水两条河流而得名。密县在隋大业12年(公元616年)开始设县,所以它是千年古县。

密县古城东街村主街,现在是半古半今的建筑

检查院办公房


七十年代检查院办公房

西街村的魏氏家祠

全景

曾被改建成学校,如今荒废

魏氏家祠这里称魏氏家寝
1974年探测出在县城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经过国务院批准,在密县北四公里青屏山韩庄村一带建造新的密县,1979年建成后,密县搬迁到新县城,千年古县县城就成了密县的城关镇,由东街村和西街村组成。经过国务院批准,密县在1987年被设立郑州市新密区,从此密县改名叫新密,1994年又改成新密市,由郑州市代管。

老县衙

右侧旌善亭,记录当地好人好事予以表彰

密县古县衙大门,右侧有鼓

县衙鸟瞰图

两侧莲花池,在这里就看到了大堂

位于东街村主街的法海寺

修建于北宋真宗时期的法海寺和青石塔

古钟

法海寺,修建于宋真宗咸平4年(公元1001年)
密县县衙自隋炀帝大业12年开始设置,至民国末期一共有193位县官在此办公,在此衙署任职过38位清官,155位庸官和贪官。衙署在历史上也多次被毁,在元朝末年毁于战乱,大明洪武3年知县冯万金在原址上重建。明末崇祯14年被起义军夷为平地,于大清顺治5年知县李芝兰重建。


法海寺修建于宋真宗咸平4年,寺名由宋真宗亲赐,取佛法如海之意。是一位居士倾家荡产根据梦境而还愿建造的,寺内有一四面九层青石佛塔比较罕见,可惜毁于文革时期,此塔是后期复建的,地宫里面出土了国家一级文物收藏在郑州博物馆。

密县城隍庙,崇祯年间硫璃照壁被毁复建的

罕见的城隍庙五孔山门午朝门

桧阳书院

断壁残垣的桧阳书院,曾是最高学府

如果修复最好也是土坯青砖瓦,别用钢筋混凝土

看出来肯定被改建成现代门窗
在密县古城里,还有一些明清古民居胡同,这些代表古城的建筑不久后都要拆掉了,这里给记录一下,将来能成为图片资料。
桧阳是密县古称,是周朝古桧国所在地,现存密县最高学府桧阳书院遗址,目前已坍塌成危房。
桧阳书院始建于大清乾隆40年,有三进院,现存大门斋舍讲堂自习室等建筑。

即将拆掉的古民居

老胡同

在新建的溱洧古城南有一条公路,那里原是古城墙遗址,城墙外有一座火神庙,据说始建于东汉时期,现存建筑是清代的。

东汉时期的火神庙

火神庙

火神庙

火神庙

火神庙

火神庙


火神庙前是一片沟壑洼地,在这里也有一座小村庄,还有几孔土窑洞都废弃了,村里还有一座五龙庙,村民在田里忙着种菜,一片田园美景。

火神庙东汉古井

五龙庙
关于密县古城及周边古迹遗存就介绍到这里,咱们下期再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