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建水参加朋友婚礼的,并且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7月16日晚,2025“多彩中国云南行”应用新闻传播融媒体实训营的师生们来到了建水县,在紫陶街的出口,师生们遇到了一位来自法国的游客亚历山大,向他问起“用一个词概括建水”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说:“Très accueillant(非常热情)。”
建水紫陶街夜景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夜幕降临后,建水紫陶街便成了诗中景象:街道流光溢彩、灯火辉煌;游客们熙熙攘攘,或互相交谈,或驻足观看,或品尝美食。建水紫陶街透出的人情味是从每一个人的身上散发出来的。
建水紫陶街夜景
紫陶传情,艺韵无双——紫泥韵,彩陶情,贝山深处隐峥嵘
建水紫陶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彩泥刻填”与“无釉磨光”是其独特的两大艺术工艺技术。对于紫陶的手工艺者来说,“传承”是他们对紫陶赤诚的心。
“百窑堂”店主赵文
“我从毕业开始就在这做紫陶器了,到现在已经八年啦。一个完整的紫陶器制作完成大概需要一个半月,你中间要是稍微磕着碰着、烧过了头,陶器就废了,我们手艺人的心里要有一个标准,每一个陶器做出来,面对的不仅是消费者,更是自己心里的这一关。”“百窑堂”的店主赵文先生说道:“这是我的孩子,现在虽然才几岁,但是我会让他继续把紫陶制作手艺传承下去。”
制陶
制陶
狮子糕甜,香脆满腔——巧手捏狮形,糕香溢古城
“狮子糕”是建水县的传统名食,相传是清代后期“荣香斋”糕点铺的吴师傅所创,因糕体蓬松有纹理,状似雄狮颈毛而得名“狮子糕”。
今年六十多岁的摊主杨建彪先生是建水本地人,售卖“狮子糕”已经三十多年了,他介绍说:“这个东西是我们这里的特色,外地来的游客基本上都会买来尝尝。我们家的‘狮子糕’制作历史有一百多年了。”杨先生说完稍作停顿,又继续说道:“对我来说,我们不仅仅是小商贩,也像是一张张建水的名片。游客问我们朱家花园怎么走啊,孔庙在哪里啊,我们都会认真地回答他们,我们建水人都是很热情的。”
摊主杨建彪
美食琳琅,舌尖欢畅——人间烟火,最是难忘
建水也是美食天堂,建水美食历史悠久,且种类繁多,极具特色,既有清真烧烤、新疆炒米粉等民族特色美食,也有汽锅鸡、傣味卤鸡爪等云南风味。
来自新疆的金康先生来云南已经十几年了,近两年迁来建水继续做起了餐饮。金先生一边翻炒着米粉一边说道:“我是伊犁的,但是很早很早以前就来云南了,我的妻子是这里的人,生活在建水对我来说很舒适,老百姓们都很热情,虽然餐饮干起来累还是累的,但是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就很开心。”锅铲翻动间,是异乡与故土的融合,更是紫陶街包容气息的缩影。
店主金康
地灵人杰,文脉悠长——钟天地之造化,聚古今之荣光
与来来往往的游客不同,有一位老先生手拄拐杖,步履虽慢却神采奕奕,饶有兴致地漫步在紫陶街中。他叫龙大林,今年78高寿,建水本地人。
说到建水的故事,老先生兴致极高,向我们娓娓道来:“往大了说,建水古城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了,这个历史底蕴可是非常深厚了,建水以前叫‘临安’,有‘临半榜’之称,是说光建水的历史就占了云南的一半。”
龙大林接受记者采访
暮归陶市灯如昼,笑看星河又一程
不论是本地建水人还是新建水人,他们时时刻刻都把“热情”刻进了骨子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职业到达什么年龄,对古城的热爱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是亘古不变的,或许这就是让这座古城生生不息的密码——藏在紫陶纹路里、狮子糕香甜中、笑脸相迎间的、无处不在的人情味。
来源:云南网
编辑:杜孟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