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呐喊,胡笳喧,山鸣谷动。”“为救李郎离家园。”……循着悠悠琴声、阵阵檀板声和袅袅戏曲声,沿着古镇石街寻音来到万寿宫,这里已聚集不少游客,品盖碗茶、赏川剧。
这座180多岁的古建筑是古镇的核心景点之一,区文广体旅局通过对万寿宫实施本体修缮加固、文物配套设施改造建设和文物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引入品茗餐饮、戏曲演绎、戏服体验等业态,将其打造成区域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品牌。
“现场观看川剧和在电视里看那可是天壤之别。演员们的表演十分精湛,一招一式都饱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功底,极具感染力。”来自陕西的周琳惊叹不已,由衷地为传统文化的魅力所折服。
穿过青石板铺就的明清街巷,中共川陕省恩阳县委旧址的文物保护标志牌静静矗立。这座始建于清末的四合院建筑群,青瓦白墙间仍留存着“红军胜利万岁”等标语,默默诉说着这里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峥嵘岁月。
步入旧址,映入眼帘的是按历史照片复原的议事堂,煤油灯、泛黄的文件、悬挂的《川陕省苏维埃区域图》等文物,无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最珍贵的是保存完好的《平分土地手册》,纸页上的毛笔字迹,记录着当年打土豪分田地的具体数据。
“第一次看到这么完整的县委旧址,墙上的标语就像把历史拉到了眼前。”来自成都的历史爱好者王先生边拍摄边说,“这些老物件没有华丽的展陈,但每一件都带着沉甸甸的故事。”
漫步古镇,既能在万寿宫听一场原汁原味的川剧,也能在红色旧址触摸历史的温度,转身便可走进现代街区,品尝恩阳十大碗、提糖麻饼等非遗美食。
在恩阳,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从不是单选题。在保护中发展,以发展促保护,古镇创新打造多部红色剧目和川剧“文艺大餐”,打造恩阳特色的经典元素和标志符号。
近年来,恩阳扎实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双试点”(历史文化遗产综合利用县域试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特色区域试点)工作,保护、开发、利用恩阳古镇等文化遗产,让“沉睡”的历史文化焕发生机、绽放光彩。
(恩阳区委统战部供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