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河新闻网忻州频道】
作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地,近两年,五台山景区年接待游客量均在600万人以上。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游览环境,景区于今年4月中旬启动人行通道建设项目,通过构建地下通行网络实现人车分流,切实提升游览安全与交通效率。目前,该项目已投入使用。
项目聚焦中心区主干道黛螺顶、殊像寺路段客流量较大的两大核心节点,分别建设一处地下人行过街通道,系统性解决黛螺顶公交枢纽区域因公交车与社会车辆混行,以及殊像寺公交站周边游客集中带来的人车交织矛盾突出等安全隐患问题。
据了解,殊像寺通道全长25.70米,建筑面积541平方米;黛螺顶通道全长52.30米,建筑面积672平方米,净宽均达6米。工程严格遵循高标准规划,涵盖通道主体结构、排水系统、照明设施及市政综合管线改造等核心内容。地面采用防滑地砖铺设,配套完善下水道排水体系,确保雨雪天气通行安全。通道出入口与公交站点无缝衔接,并设有无障碍通行缓坡,为携带行李或行动不便的游客提供便捷,实现“下车即达、过街即乘”的零距离换乘体验。
“我和朋友今天驱车四小时,从天津来到五台山。把车停到殊像寺后,我们到附近的景点去转了转,到了这个地方发现去黛螺顶需要过马路,我们根据公交站牌旁边的指示牌进入地下通道,过去就是黛螺顶。这个通道很方便又安全,不用站在路口等没车的时候过马路了。”来自天津的游客陈先生激动地说。
移步皆景观,俯拾有文化。通道内部装饰深度融合五台山自然和人文景观元素,除了有明确醒目的标识标牌引导游客通行外,两侧灯箱展示有景区自然风光和主要寺庙景点,用光影艺术将五台山独特的景致浓缩为“一幅一景、一框一故事”的视觉画卷,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欣赏。
来自浙江舟山的游客邬先生正在灯箱前打卡拍照,他迫不及待地分享道:“我是一名大巴司机,常年往返于五台山和普陀山。这几年五台山的变化真的很大,道路更加通畅了,这次来到这里发现新建了地下通道,更加方便游客过马路和坐公交。我刚刚在这里看了每一个灯箱上面的景色,真的太美了,我准备分享给我的家人朋友,下次有机会一起来好好转转。”
“地下动脉”连起的不仅是景点和站点,更是五台山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旅发展的交融活力。五台山建设生态环境中心负责人杨建荣表示,两处人行通道的建成,是景区践行“以游客为中心”服务理念的重要实践,让游客在感受五台山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享受安全、舒适、智慧的旅游体验。
未来,景区将持续优化交通体系,提升来山游客“轻松游”体验,全面深化文旅融合发展,通过智慧化、人性化的服务升级,不断擦亮“世界遗产”金字招牌。
(来源:五台山融媒体中心)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