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融江中游西岸。东接融安县,南与罗城、柳城二县为界,西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和北部接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北与贵州省从江县交界。融水是大桂林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唯一的苗族自治县,交通便捷,名特物产丰富;历史沿革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具有源远流长的革命传统;科教文卫兴盛,社会和谐文明;素有“杉木王国”“毛竹之乡”之称,享有“百节之乡”“中国芦笙·斗马文化之乡”的美誉。融水先后荣获“中国百节民俗之乡”“广西优秀旅游县”“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民俗风情旅游目的地”“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广西林业产业发展十强县”“‘平安广西’建设先进县”“自治区卫生县城”“广西园林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2016—2018年,融水连续三年荣获“广西科学发展先进县”,是全区连续三年唯一获此荣誉的县。“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广西#
历史沿革
融水美称玉融(见宋碑),春秋战国时为百越地。秦代属桂林郡。西汉武帝时将岭南三郡(南海、桂林、象郡)改为苍梧、郁林、合浦、南海、珠崖、儋耳、交址、九真、日南等九郡,在融水设潭中县治,属郁林郡。潭中县疆域很大,辖柳城、雒容、马平、怀远(今三江县)等潭中县地,融水居中。
西汉在融水建潭中县治,是为融水建县之始。三国时属东吴,孙皓凤凰三年(公元274年)将郁林郡分为桂林、郁林两郡,潭中县属桂林郡。两晋因之。
南北朝时,刘宋沿袭晋代建置,潭中县建置不变,只是到南齐时,才改潭中县为齐熙县。并于县治设齐熙郡,是为融水建郡之始。南梁武帝时,又于郡东置东宁州(即今水东村),是为融水建州之始。郡治与州治隔江相望,而州治处在有利于可进可退的战略地位(即州治背山面水,郡治反之)。陈朝时不变。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废郡,改齐熙县为义熙县,并于县治设融州治,这是当时桂州总管令狐熙(领十七州诸军事,融则其属州也)为避免州县同名而奏请朝廷,把东宁州改为融州的。
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把州治义熙县改名为融水县,是为融水县名的由来。这里要说明一下,这并不是融水建县的开始。因为,融水建县是从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算起,至今已有二千零九卡六年的历史。称为融水县是从唐武德六年算起,至明代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止,只有七百四十四年。其后唐明皇于天宝初搞郡县制复古,把融州改为融水郡,十余年后恢复州名。五代、北宋、南宋至明初,融水都是融州治所。
其间,北宋于崇宁初将融州升为军州,置清远军节度。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还从广南西路二十五州中“割融、柳、宜及平、允、从、廷、乎、观九州为黔南路,融州为帅府,宜州为望郡”。帅府设在独秀峰的南麓。这是融水设路治的开始。
元初仍设融州路(元时中央置中书省,于各路设行中书省,称为行省。明改行省为布政使司,自后即以省为地方行政区域的通称),后改为州。明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为县,名融县,属柳州府。
清朝,融县名称不变,属柳州府。
民国时期,仍称融县,先后隶属柳州府(1912年);柳江道(1913年)、柳江区行政督察委员会(1926年)、柳州民团区(1930年)、柳州行政监督区(1934年)、第四行政区(1940年)、第二行政区(1942年)、第十五行政区(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49年11月至1952年7月融县隶属柳州专区。1952年11月,以融县中区为主,从罗城县划出今怀宝、杆洞、三防、汪洞、滚贝;从三江县划出今大浪、白云、红水、拱洞,成立大苗山苗族自治区(县级),属宜山专区。1953年从贵州省从江县划出大年乡、安里乡(今属良寨乡),从融安县划出和睦、永乐乡,归属大苗山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称大苗山苗族自治县(属宜山专区),1958年后属柳州地区。1966年改称融水苗族自治县。2002年11月划归柳州市管辖至今。2013年,国家批准融水苗族自治县为革命老区县。
行政区划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融县分10团4镇:上郭团、铁坑团、桥头团、下郭团、水东团、古鼎团、背江团、东良团、博塘团、小村团、鹅颈镇(以上属现融水苗族自治县)。长安镇、思管镇、清流镇(以上属现融安县)。
上郭团下辖6村:
上郭(即小东门德隆坊)、古选、插花、鲤鱼岩、麻洞、兴庄(于七岭)。
铁坑团下辖6村:
铁坑、北府、岭脚、古楼岭、大囊泠、白沙。
桥头团下辖:桥头街、下街、旧县,洞口。
下郭团下辖7村:下郭、麦家湾、西郭、小源、古营、黎邓、十路。
水东团辖16村:
水东上甲(共8小村)、上寺、东安、阳湾、下洞、新寨、小洞、平北(现属融安)、水东下甲(共8小村)、下伞、黄陵、山头。
小村团辖:小村、紫佩、大黎、粟家、崖头、黎伍、中寨。古鼎团辖:
古鼎(原名古顶共6小村)、康田、鸡村、西洞、刘公寨、上村坡。
东良团辖:龙园、岭头、香炉、大山园、北门、南门、寨颈、寺门、龚家、谢家、同家、山脚、六伍寨、坡寨、黄坡、廖山头、陆村、中洞、木柬塘、蛟精塘、吴村。
博塘团辖:浔阳、兴隆、岭岗、崖口、上罗、下罗、高沙、偏连寨、割茅坪、岭平、岭头、江门圩。
背江团共91村:
周村、螺口、大思、小思、硕博:喇利、北府、落九、牛湾、长赖、石门、勾滩、小榄、南团、白露、峦潭、小苏、太平、太古、小黎藤、大苏、李沟、板懒、三江门、大约、龙舌、马案底、下落油、上落油、田头口、田头寨、洞洗、大东江、上坎、蒙江、洞巅、寨怀、林洞大村、北科、寨由、瑶良、瑶殿、贵妈、贵讲、贵科、培地、上寿、洋东头、小江村、白州村、阳槛、白竹、荣藤、荣弟、上蓝、长潭、都郎、岭脚、都仆、龙臂、九溪、卢家、上四赖、下四赖、大方、拉难、高山、门田、大坡、龙巩、香粉、古平、古龙、都儿、茶山、九向;群儒、都颈、如产、大盘、茅坪、古鉴、平塞、新村、四荫、麒麟、小东江、潘四、洞头、平林、平安。
背江附近山谷小村:
金鸡、杨开、黑饭寨、分水、蒋江、滩头、都沟大段、经路隘底、经路头、黑石、古龙、苏田。
鹅颈镇共85村:
大路底、西榜、大岩、东阳、五官、永乐旧圩、大座坡、龙脐、诸楝、大庙、回龙、上瑶山、下瑶山、大莫、西寨、永安、新圩、葫芦、下覃、白马、复蒙、复群、将军山、龙物、古盆、火虎、芦荻、小莫、韦村、思龙、平坡、英田、北高、蒙村、上里、林村、卯村、榄口、新村、落西、低梁、里洞、庵伺、大洲、底村、坡头、水铲、罗洞、大用、铜岭、矮山、大塘、里塘、西村、北炉、下炉、山湾、山背、古豆、古顶、莫家村、榨油村、上村山、降龙、下荫村、境背村、古型村、古都、高村、高桥村、读楼村、龙莲村、新村、南寨、安塘、石岭村、水漕村、石龙村、汶姑村、圩岭村、和睦圩、七星村、新回村。
民国元年(1912年)融县划分为东、南、西、北、中五区,西区和中区现属融水县。
中区辖融乐团、水东团、上廓团、六安团、保合团、四合团、三江团、荣安团、极安团、平安团、东备团、南和团、博塘团:东良团、古鼎团、筱荣团、富思团、西安团。
融乐团辖:县前横街、西门街、高所街、自由街、云头街、县前直街、赵家巷、祝家‘沟、石狗头、南街、居施巷、东门外、下街、哨上、旧院、胡家巷、桥头街、卖谷行、卖桨行、济安圩、圩尾街、鸡公园、凸头街、洞口、船户街。
水东团辖:下龙村、王家巷、大巷、雷巷、曹巷、东宁街、曾巷、雷道巷、上寺村、施巷、黄巷、长塘村、东安村、阳湾、下洞、小洞、平北村。
上廓团辖:白沙村、铁坑村、古选村、古榴岭、北府村、岭脚寨、鲤鱼岩村、麻洞村。
六安团辖:蒲令村、雨卜村。雨梅村、古龙村、都景村、香粉村。
保合团辖:南团村、榄口村。
四合团辖:小黎藤、大苏村、小苏村、大平村。
三江团辖:大约村、路家村、等潭村、三江门。
荣安团辖:大东江、白竹村、培旧村、高王村、翁牛村、基桶村、荣地村、小东江、上兰村、九莪村、都郎村、九溪村、都卜村、卜问村。
林安团辖:寨外村、培课村、培正村、大寨村、寨由村、培地村、学良村、东岭村、上坎村、尧良村、甲抱村、岑被村、岑碑村、培乃村、唐留村、尧殿上村、尧殿下村、培弱村:南已村。
极安团辖:归赖村、寨登寨、寨顺村、彩林村、平城村、高巴村、甲放村、高马村、高千村、三叉村。
平安团辖:桐树村、归留村、归背村、甲吊村、老寨村、培洞村、培或村、增漏村、求守村、南口村、小培村、尧信村、上六石村、下六石村、甲韶村、甲基村。
东备团辖:黄陵村、下伞村、山头村、江门村、达东村、东鲁村、里次。
南和团辖:下廓村、崖头村、油麻崖、中寨村、大黎村;黎伍村、粟家村、小村、紫佩村。
博塘团辖:上罗村、下罗村、岭岗村、新村、滩底村、兴隆村、新寨村、浔阳村。
东良团辖:寺门圩、南北巷、隆武村、廖山村、木楝塘、梧村、黄坡村、陆村、中山辟、上龚村、贞吉村;达巷村、康乐村、周家村、山脚村、回龙村、崖头村、岭头村、大山、南北门。
古鼎团辖:寺底村、山安村、大村、岭头坡、新村、新寨村、康田村。
筱荣团辖:小荣村、西洞村、上村坡、金鸡村、都沟村。
富思团辖:富叨村、小源村、古营村、黎邓村、思榜村。
西安团辖:西廓村、洞口村、稽村、刘公寨。西区辖和睦团、高街团、玉高团、东阳团、大莫团、小莫团、下覃团。
和睦团辖:和睦圩、蒙童村、古豆村、油榨村、下芦村、新木村、老木村、北芦村、西村、山湾村、山背村。
高街团辖:古型村、读楼村、高桥村、莫家村、石岭村、庙门村、龙源村、石龙村、圩岭儿、汶头村、江头村、黄连村、岭背村、上安塘、中安塘、下安塘、西安村、古都村、新村、龙连村、南寨、船户村、大村、汶姑头、六家村、半路村、蓝家村、上油榨村、下油榨村、回龙村、沙湾村、龙和村、古顶村、境背村、降龙村。
玉高团辖:落西村、底良村、里唐村、古架村、东岭村、九龙村、大用村、罗洞村、坡头村、坡尾村;水盏村、上林村、下林村、上里村、北高村、覃村、蒙口村、榄口村、新村、印村、安洞村、里洞村、地欧村。
东阳团辖:大岩村、大座坡、龙脐村、东阳村、五官村、大瞰村、永东村。
大莫团辖:兴隆村、朱杆村、朝山村、旧圩、川山村、平地村、底晚村、西寨村、权地村。
小莫团辖:小莫村、古益村、大光村、福蒙村、思龙村。
下覃团辖:下覃村、葫芦村、龙物村、白马村、福群村、将军村、英田村、白崖村。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融县改为三区,中区及西区合为和睦区(现属融水县),东区及南区合为大良区,北区为长安区(以上两区今属融安县),和睦区辖1镇10乡。
融乐镇辖:护城街、拱城街、大南街、大同街、旧县街、桥头街、‘谷行街、济安街、圩尾圩、河岸街。
东廓乡辖:水东第一村、水东第二村、水东第三村、水东第四村、水东第五村、铁耕村、古选村、福安东村、福安西村、福安南村、福安北村、福安中村。
四安乡辖:蒲令村、雨玉村、古都村、香粉村、保合村、四合村、三江村。
荣安乡辖:高基村、荣地村、东兰村、九都村、白竹村、培秀村。
安泰乡辖:寨怀村、培科村、培安村、培地村、学良村、洞安村、尧良村、尧殿村、洞头村、平安第一村、平安第二村、平安第三村。
四和乡辖:东华村、泗柳村、下廓村、乐群村、大黎村、同益村、罗龙村、滩底村、兴贤村、东福村、西吉村、南禄村、北祥村。
和睦乡辖:和睦第一街、和睦第二街、和睦第三街、古豆村、新咸村、蓉山村。
高街乡辖:古型村、读楼村、高桥村、石岭村、圩岭村、高锡村、安塘村、古都村、龙连村、吉塘村、油榨村、龙和村、古顶村、境和村、玉高村、里塘村、东岭村、罗洞村、林村、上里村、北高村、覃蒙村、榄口村、安洞村。
永乐乡辖:上东阳村、下东阳村、上大莫村、下大莫村、上小莫村、下小莫村、东下覃村、西下覃村。
四联乡辖:古鼎村、筱榕村、富思村、西安村。
玉高乡辖:落西村、里塘村、东岭村、罗洞村、下林村、上里村、北高村、覃蒙村、榄口村、安峒村。
民国35年(1946年)融县分为两镇22乡,即:融乐镇、和睦乡、永乐乡、四联乡、四和乡、东郭乡、安太乡、安陲乡、四安乡、荣安乡、玉高乡(以上今属融水县)、长安镇、安江乡、鼎安乡、德里乡、西隅乡、东起乡、大良乡、安石乡、安东乡、磐石乡、永青乡、东岭乡、潭头乡(以上今属融安县)。
1949年11月融县解放,12月成立融县人民政府,全县划分为7区1镇。
7区即:融水区、和睦区、香粉区(今属融水县)、大良区、长安区、龙妙区(今属融安县)。
1镇即:长安镇(今属融安县)
1951年7月融县人民政府机关由融水镇迁往长安镇,1952年数序将全县分为10区。第一区辖融水镇、四合乡、四联乡、新国乡;第二区辖永乐乡、玉高乡;第三区辖和睦乡、高街乡、第四、五、六、七、八、九区属现融安县境域;第十区辖荣安乡、四安乡、安太乡、安陲乡。
1952年11月成立大苗山苗族自治区(县级)下分11区1镇。
11区:融水区、四荣区、安太区、安陲区、三防区、中寒区、滚贝区、杆洞区、大浪区、拱洞区、白云区。
1镇:融水镇。
融水区辖12个乡:
东华、罗龙、兴贤、水东、新国、新安、西廓、寺门、古鼎、小荣、三合、下廓。
四荣区辖13个乡:
保合、四合、三江门;大方、新平、香粉、古都、雨蒲、和平、东田、金兰、荣地、荣塘。
安太区辖16个乡:
洞安、元宝、平安、小桑、培地、培秀、三合、尧良、安全、高安、江竹、六进、寨怀、尧殿、洞头、林洞。
安陲区辖11个乡:
乌吉、暖平、江门、四溪、洋冷、大段、大伞、大田、九同、吉曼、新塘。三防区辖15个乡:联合、腾合、平时、烟洞、池洞、荣洞、产儒、廖合、罗洞、三联、才杰、乃文、本洞、新合、新兴。
中寨区辖12个乡:
喷沟、永靖、河村、水安、中寨、兴洞、民洞、东水、永和、盘荣、江潭、九东。
滚贝区辖13个乡:
吉羊、滚岑、甲朵、甲烈、同心、支文、结合、滚贝、同乐、三团、烈洞、平等、尧贝。
杆洞区13个乡:
花孖、归江、杆洞、尧告、高培、大平、小河、英洞、同练、百秀、朋平、和平、高强。
大浪区辖11个乡:
高培、河口、上里、桐里、中团、焦花、竹桥、大新、大安、潘里、大德。
拱洞区辖16个乡:
振民、拱洞、培基、黄奈、高武、平卯、广雄、高文、良友、芝东、良陇、瑶隆、羊鸟、龙培、大勾、良双。
白云区辖15个乡:
白照、枫木、保江、田里、龙岑、龙令、荣帽、公合、大湾、瑶口、大坡、林成、邦阳、高应、大道。
融水镇辖10个街道居委会:
护城、拱城、大南、河岸、大同、新民、新兴、新华、济安、和平。
1953年2月,从贵州从江县划出大年、安里乡归属大苗山苗族自治区并组成大年区,下辖10个乡:古楼、木业、高僚、吉林、归和、高汉、苗平、良寨、大里、归平。
1953年3月从融安县划出和睦、永乐乡归属大苗山苗族自治区,组成和睦区,下辖14个乡:古顶、安塘、独楼、吉塘、庙门、和睦街、和睦、北高、毛潭、洛西、东阳、古豆、四莫、兴隆。
1957年8月,从融安县划出芙蓉、巷口两个小乡归属和睦区。
1958年9月全县划为12个人民公社:东风公社、山鹰公社、万宝山公社、安陲公社、三防公社、中寨公社、滚贝公社、杆洞公社、大浪公社、白云公社、拱洞公社、大年公社。
1959年5月,将东风公社分为融水、和睦、永乐三个公社,将山鹰公社分为江门、香粉两公社、将万宝山公社分为林洞、洞头两公社。
1961年7月,全县划为25个公社:
融水公社、新安公社、和睦公社、水乐公社、江门公社、香粉公社、林洞公社、元宝公社、洞头公社、安陲公社、大田公社、三防公社、汪洞公社、中寨公社、滚贝公社、甲朵公社、杆洞公社、同练公社、大浪公社、白云公社、大湾公社、拱洞公社、龙培公社、大年公社、良寨公社。
1962年8月将25个公社改为15个行政区:融水区、和睦区、永乐区、四荣区、安太区、洞头区、安陲区、三防区、中寨区、滚贝区、杆洞区、大浪区、白云区、拱洞区、大年区。
1968年4月,行政区转改称公社,并增设融水镇公社和汪洞公社(从三防区分出)。
1982年,全县设17个公社:
融水公社、和睦公社、永乐公社、四荣公社、中寨公社、安太公社、洞头公社、安陲公社、三防公社、汪洞公社、杆洞公社、滚贝公社、大浪公社、白云公社、拱洞公社、大年公社、融水镇公社。
1984年7月,将公社改为乡镇,全县划分为3镇16乡:
3镇:融水镇、和睦镇、三防镇。
16乡:融水乡、永乐乡、四荣乡、香粉乡、安太乡、洞头乡、安陲乡、汪洞乡、中寨乡、滚贝侗族乡、杆洞乡、大浪乡、白云乡、红水乡、拱洞乡、大年乡。
1987年7月增设良寨乡和同练瑶族乡(1991年改称英洞瑶族乡)。
1995年设3镇18乡。
2012年全县辖4镇16乡(含1个侗族乡、1个瑶族乡),198个行政村,1668个自然屯,2009年末总人口达49.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56万人。
2018年,融水苗族自治县辖融水、永乐、和睦、怀宝、三防、洞头、大浪7个镇,四荣、香粉、安陲、安太、汪洞、杆洞、白云、红水、拱洞、大年、良寨11个乡和同练瑶族、滚贝侗族2个民族乡。各乡镇下辖8个社区、198个行政村委会。
2024年融水苗族自治县辖7个镇、13个乡(含2个民族乡):融水镇、和睦镇、三防镇、怀宝镇、大浪镇、洞头镇、永乐镇、大年乡、良寨乡、拱洞乡、红水乡、白云乡、同练瑶族乡、汪洞乡、杆洞乡、滚贝侗族乡、香粉乡、四荣乡、安太乡、安陲乡。
大美广西欢迎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