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原
永定区高陂镇辖西陂、睦邻、上洋、黄田、北山、和兴、平在、富岭、增溪、许佳、曲峰等11个行政村和先富街、富园、先锋3个社区。高陂位于龙岩中心城市半小时经济圈,铁路、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等穿境分布,公交车往返市、区,环镇运行。高陂先后获评国家生态乡镇、省绿色乡镇、省文明乡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省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省小城镇机构改革试点镇等。
西陂村-天后宫
西陂旧称西坡、西坡岭,全村辖46个村民小组,有林、郑、卢、陈、邱、刘、黄等姓氏,以林姓为主。全村人口6000余人,为高陂较大村庄。西陂林氏元初迁居于此。西陂“迎春牛”为闽西重大民俗活动之一。西陂正月闹元宵盛况吸引人。古建西陂天后宫为高陂唯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西陂还是一个红色古村,村内有众多苏维埃时期红色遗址。
睦邻村-大夫第
睦邻村辖黄坑头、余屋、岭背、易屋、坎下、山前、福梓村、上刘、下刘、富瑶坑、长楼坑边、山子下、石下、大夫第、仁本堂(大甲堂)、大甲圩等自然村,有陈、张、邱、刘、沈、谢、范、阙、余、易、王、卢、叶、吴、赖、李等姓氏。因姓氏多,为和睦相处故名睦邻。睦邻大甲圩为镇政府驻地。
上洋村-遗经楼
上洋村辖上洋、田心二自然村,有陈、廖、王三姓氏,以陈姓为主,全村人口约4000人。上洋村风文明,民风清良,团结进取,人才辈出。上洋线面久负盛名。遗经楼为永定最大的方形单体土楼,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田村-龙显寺
黄田村有园山、许屋、魏屋、水寨、白屋下、新园里、上增塘、下增塘、凉棚下、上老屋下、茂龙屋下、大墩上、背头排、新屋下、井骨头、新楼、任背、荷树下、塘背营、確下坑、大水坑等自然村,有张、许、魏、廖、陈、林、卢等姓,人口约3000人。有“十月半”民俗。村民现集中居住于莲花小区。
北山村-关帝庙
因北面有山故名北山。北山村辖北山、三角塘、大甲三个自然村,有张、邱二姓,人口6000余人,为高陂较大村庄。除了一二百人的大甲邱氏,全村余皆姓张。北山张氏于南宋末便迁此居住,为高陂古村。南唐保大十二年(公元954年)上杭场从下湖雷迁至秇梓堡,后上杭场升为上杭县,场所与县治均为秇梓堡。秇梓堡即今北山。村内土楼众多。古建关帝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和兴村-高陂桥
和兴村辖田段、塘厦、石门隔、江屋、罗屋、马屋等自然村,有廖、吴、江、罗、马等姓,人口约4000人。由翰林王见川倡修的高陂桥建筑技艺高超,富含文化色彩,远近闻名。明清时期,高陂桥附近为行政、文化与商贸中心。太平巡检司曾驻于此。
平在村-五谷庙
平在村辖老富坑、洋头排、官田、下庄、郑排、排下、水枧头、大坑头、卢联发、黄泥坎头、观音井、石符、林屋、邱屋、上屋子、铜锣坪、桐树下、中村屋、张阙郑、九墟排、厦黄、墩子上、圳背、干洋坪等自然村,有张、王、吴、邱、黄、林、阙、郑、卢、熊、赖、沈等姓氏,全村人口5000余人。现村民多居于永高小区。五谷庙又名先农庙。
富岭村-裕隆楼
富岭曾称布岭头、富岭头,辖21个村民小组,有王、赖、杨、罗、廖、邱、熊等姓,人口约4000人。富岭村土楼众多,景点丰富。裕隆楼为客家土楼“五凤楼”经典建筑,曾编入大学教材,吸引众多学者。裕隆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富岭绿竹公园景色怡人。
增坑村-笔架山
增坑村曾名沾坑、增溪,辖中村、上村、大片坑、赤树凹、梯子岭、堵南塘、大圳背等自然村,有黄、郑、王、陈、温等姓。村民居于海拔640~1150米的山中。山域广阔,树木苍郁,风景迷人,水秀山清。
许佳村-陂圳溪
许佳旧称许家山,平均海拔700米以上,辖新屋下、老屋下、前丰、陂圳溪、上山、墩上、湖里、下山、富基坑等自然村,有许、吴、沈三姓,人口二千余人。土楼依山而建,镶嵌山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如在画屏。许佳村除了竹木资源,矿产亦丰富,煤炭储量大。
曲峰村-天上坑
处于高海拔的曲峰村由增坑村分出,辖赤峰溪、曲坑、蛇坑、天上坑、庐脚坝、铁扎坑等自然村,有郑、黄、温、阙四姓。因居高山,全村无一分良田,靠山吃山,以山养人。今村民已迁出山外居住。村内山峰林立,竹木茂密,天高云淡,步步皆景。
依托高新区(经开区),高陂飞速发展,快速融入中心城市。除了以上行政村,还有富园、先富街、先锋三个社区,吸引了不少外来户,体现了高陂的开放与包容。一个工业发达,经济繁荣的新高陂已然腾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