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东莞市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提出,丰富文娱消费场景。加强文化场馆建设,鼓励兴办特色剧场、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创商店;落实“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围绕传统节日、法定假日及暑期等旅游旺季,举办重点文旅体消费促进活动;支持草莓音乐节品牌化运营,加大大型演唱会等高端演绎项目招引力度;激活夜间消费动能,对酒吧、娱乐场所的驻唱、驻演等营业性演出活动实施“应批尽批”便利化审批;统筹传统剧场与新型演艺空间,引进举办票价亲民、类型多元的夜间演出等。
图源/政法之家
诸多举措犹如投向市场的巨石,在文化娱乐领域激起千层浪,也为声光视讯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演出市场:审批松绑,供需两旺
在过去几年,受后疫情、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声光视讯行业面临诸多挑战。演出活动停摆、场馆建设放缓,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而东莞此次新政,从丰富文娱消费场景到激活夜间消费动能,每一项都精准指向行业痛点。
“应批尽批” 的便利化审批政策,对于酒吧、娱乐场所的驻唱、驻演等营业性演出活动而言,极大地缩短了筹备周期,降低了行政成本。以往,繁琐的审批流程可能让一场演出从策划到落地耗时数月,如今政策助力,演出频率有望大幅提升。
理想音乐季 图源/东莞东城
此次东莞的政策松绑并非孤例,在6月30日,北京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就公布,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展览展销、招聘会、游园会等大型群众性活动,以及需要通过外摆摊位开展临时性促销售卖、展览展示、餐饮服务、产品发布等商业经营活动,无需消防部门审批或备案。
5月22,广东重磅发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其中除了真金白银对各类演出项目进行奖补外,也提到了“优化演艺新空间竣工验收、活动审批等环节。”
此前,相关审批流程繁琐、周期长、标准不一,给组织方带来诸多不便。取消/优化大型活动和外摆经营的审批,释放出积极信号,将进一步激发城市消费活力,点燃新的增长引擎。
图源/视觉中国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文化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能够激发市场活力,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演出行业。而这些都直接带动了声光视讯设备的租赁与采购需求,无论是舞台灯光、音响系统还是视频显示设备,都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文旅市场:场景拓展,科技融合
政策还提到“鼓励兴办特色剧场、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建设”。文化场馆的建设和改造不仅有助于推动相关产业发展,还能促进就业、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如今,在各类文化场馆中,高科技产品的应用已十分普遍:剧场和剧院中,专业化的舞台灯光、沉浸式声场系统、可移动舞台与座位设计日益常见;博物馆和美术馆中,3D大屏、全息投影、互动多媒体等技术广泛用于展陈与导览,馆内各处也普遍配备了音响与广播系统。随着新建和改扩建文化场馆不断推进,沉浸式展示空间成为趋势,对全息投影、互动多媒体等声光视讯技术和相关设备的需求正持续增长。
东莞展览馆 图源/摄图网500827136
激活夜间消费动能是东莞新政的一大亮点,夜间演出市场的繁荣将成为声光视讯行业的新增长点。相比白天,夜间演出对灯光效果的依赖更强,绚丽多彩的灯光秀可以成为吸引观众的一大卖点。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中,“发展夜间文旅经济” 成为六大核心措施之一,明确提出支持各地对消费集聚商业区的夜景灯光升级改造。
图源/东莞文旅
对于声光视讯行业来说,夜间经济的繁荣意味着更多的市场需求,如夜间演出需要更优质的灯光和音响设备,夜市灯光秀需要特色的灯光设备等。
东莞此次出台的《东莞市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犹如一场“及时雨”,为文娱演出行业注入强劲动力,也为声光视讯等相关产业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作为推动文化消费升级的重要抓手,政策不仅激活了市场活力,更释放出多重叠加的发展机遇。
图源/东莞文旅
从优化审批流程到激发夜间经济,从支持高端演艺项目到推动文化场馆建设,一系列举措构建起涵盖“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完整生态链,为行业复苏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在此背景下,声光视讯行业迎来了从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到内容呈现的全方位发展机遇。
值得关注的是,东莞此次发布的政策动向并非孤立现象,而是与国家层面推动文化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战略高度契合。2025年以来,各级政府持续释放政策红利,通过资金扶持、流程简化、场景拓展等方式,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种种迹象都在昭示:行业的春天或许正在悄然来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