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湖北宣化店红色文旅特色小镇
(二)项目定位
依托宣化店镇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秀美的自然风光以及深厚的历史底蕴,以红色旅游为核心,融合绿色生态游、民俗文化体验游等多元业态,打造集红色教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生态宜居为一体的全国知名红色文旅特色小镇,成为湖北省红色旅游新地标、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三)项目目标
1. 短期目标(1 - 2年):完成小镇核心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包括道路修缮、水电通信升级、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对中原军区旧址等核心红色景点进行深度提档升级,引入先进展示技术与互动体验项目;启动红色文化主题街区建设,初步形成红色旅游产业集聚效应,年接待游客量达到50万人次。
2. 中期目标(3 - 5年):建成多条特色旅游线路,将红色景点与绿色生态景点、民俗文化村落串联起来;完善旅游服务配套,建设高星级酒店、特色民宿集群、游客服务中心等;打造多个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活动品牌,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亿元。
3. 长期目标(5 - 10年):将宣化店特色小镇打造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实现红色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

二、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一)建设背景
1. 政策机遇:国家高度重视红色旅游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21 - 2025年)》,强调要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也积极响应,将红色旅游作为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宣化店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
2.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需求不断提升,红色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据统计,近年来全国红色旅游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超过20%,市场潜力巨大。同时,游客对红色旅游的需求已从单纯观光向深度体验、教育研学等多元化方向转变,为宣化店特色小镇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3. 资源基础:宣化店镇是著名革命老区,解放战争第一枪在此打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从这里起飞,走出了16位开国将军,拥有中原军区旧址等22处革命遗址,是孝感市唯一一家4A级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此外,小镇还有九女潭、八字沟等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独特的民俗文化,具备打造特色小镇的优质资源条件。

(二)建设必要性
1. 传承红色基因:宣化店镇承载着厚重的红色历史,建设特色小镇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2. 推动经济发展: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及相关产业,可带动餐饮、住宿、交通、农产品加工等多行业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助力乡村振兴。
3. 促进文旅融合:将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民俗文化有机融合,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品质,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4. 提升区域影响力:打造特色小镇能提升宣化店镇在全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吸引更多人才、资金和项目落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三、项目建设条件
(一)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宣化店镇位于湖北省大悟县东北部,毗邻两省三县九镇,处在武汉城市圈与中原经济区的交汇地带 。武大高速已通车,108省道拓宽,悟宣线改造升级,交通便捷,可进入性强,能够快速承接武汉、河南等周边客源市场,辐射全国。
(二)资源条件
1. 红色文化资源:拥有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周恩来与美蒋谈判旧址、中原军区大会场等核心红色景点,这些旧址见证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2. 自然资源:有九女潭、八字沟、界岭寺国家森林公园、五岳山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森林覆盖率高,山水相依,生态环境优美,适合开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项目。
3. 民俗文化资源:当地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如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表演、特色美食等,为文化旅游体验提供了丰富素材。

(三)基础设施条件
目前,宣化店镇已具备基本的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部分道路、桥梁进行了升级改造,镇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循环体系 。但在旅游配套设施方面,如高等级住宿设施、大型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系统等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一)红色文化核心区建设
1. 中原军区旧址群提档升级:对中原军区司令部、中原军区大会场、首长旧居等旧址进行保护性修缮,运用声光电、VR/AR等现代技术,打造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空间,生动再现历史场景。
2. 红色文化博物馆建设:新建一座现代化红色文化博物馆,全面展示宣化店镇的革命历史、英雄事迹,收藏和陈列相关文物、史料,成为红色文化研究、教育的重要基地,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
3. 红色主题广场建设:在核心区打造红色主题广场,设置标志性雕塑、主题景观,用于举办大型纪念活动、文艺演出等,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 。

(二)红色文化主题街区打造
1. 中原红街改造提升: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中原红街750米街道进行深度改造,增加红色节点元素,如“两块豆腐钱”“扁担队的故事”等主题景观;引进红色文化创意商店、特色餐饮、民俗展示等业态,打造融红色研学、地方特色饮食、文化演艺、特色产品贸易为一体的红色文化一条街。
2. 新建红色文化商业街:在镇区规划新建一条红色文化商业街,建筑风格体现鄂北特色与红色文化元素,引入知名红色旅游品牌、老字号商家,丰富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等功能,街道长度约800米 。
(三)绿色生态旅游区开发
1. 九女潭生态景区建设:完善九女潭景区基础设施,修建游步道、观景台、休息亭等;开发水上娱乐项目、森林探险项目,打造集自然风光观赏、户外运动体验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景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
2. 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整合周边农田、果园、茶园等资源,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开发采摘体验、农事活动体验、乡村美食体验等项目,让游客感受田园生活乐趣,园区面积约1000亩 。

(四)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1. 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在小镇入口处建设综合游客服务中心,提供旅游咨询、票务预订、导游服务、投诉处理等一站式服务,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 。
2. 旅游交通设施建设:完善镇区及景区内部道路标识系统,建设停车场5个,总停车位达到1500个;开通镇区至各景区的旅游专线巴士,购置新能源观光车50辆,方便游客出行。
3. 住宿餐饮设施建设:建设1家五星级度假酒店、3 - 5家精品民宿集群,新增床位1000张;打造美食广场,汇聚当地特色美食,建设特色农家乐50家,满足游客多样化住宿餐饮需求。
(五)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提升
1. 道路升级改造:对镇区主干道及通往景区道路进行拓宽、黑化处理,修复破损路面,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总里程约20公里。
2. 水电通信设施完善:升级供水供电设施,保障小镇及景区用水用电稳定;加强通信基站建设,实现5G网络全覆盖。
3. 污水处理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设污水处理厂1座,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5000吨;完善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建设垃圾中转站3个,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
(六)文化旅游活动策划
1. 红色文化节:每年举办一次大型红色文化节,包括红色文艺演出、革命历史展览、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提升小镇知名度。
2. 民俗文化活动:定期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如传统庙会、民间艺术表演等,展示当地民俗风情,丰富旅游体验。
3. 研学旅行活动:与学校、教育机构合作,开发红色研学课程,设计多条研学旅行线路,每年接待研学旅行团队不少于50个,人数达到2万人次 。

五、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50亿元,具体如下:
项目分类 投资金额(亿元) 占比
红色文化核心区建设 12
红色文化主题街区打造 8
绿色生态旅游区开发 10
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10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提升 6
文化旅游活动策划 2
其他费用(包括规划设计、项目管理等) 2
(二)资金筹措
1. 政府资金:争取国家及湖北省红色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特色小镇建设专项资金等,预计申请资金10亿元。
2. 社会资本:通过招商引资、PPP模式等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已与武汉建工集团等达成合作意向,预计引入资金30亿元。
3. 金融机构贷款: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预计贷款金额8亿元。
4. 其他资金:包括小镇自筹资金、居民入股等,预计筹集资金2亿元。

六、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 前期准备阶段: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划设计、土地审批、项目立项等前期工作;组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职责分工 。
2. 项目建设阶段:
第一年:启动中原军区旧址群提档升级、中原红街改造提升、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等重点项目;开展道路升级改造、水电通信设施完善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年:推进红色文化博物馆建设、红色文化商业街建设;开工建设五星级度假酒店、精品民宿集群;启动九女潭生态景区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
第三年:完成红色文化核心区主要项目建设,投入运营;加快绿色生态旅游区开发,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举办首届红色文化节。
第四年:持续完善小镇各项设施和服务,打造文化旅游活动品牌;加强旅游市场推广,提升小镇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五年:对项目进行全面验收和评估,查缺补漏,优化提升;实现小镇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亿元目标。
3. 项目运营阶段:建立健全小镇运营管理机制,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不断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持续举办各类文化旅游活动,保持小镇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项目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 项目建成运营后,预计年旅游综合收入可达8亿元以上,带动相关产业增收5亿元以上,对大悟县GDP增长贡献率达到10%以上。
2. 创造直接就业岗位5000个以上,间接带动就业人数2万人以上,促进居民收入大幅增长,预计小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0%以上。
3. 增加地方财政收入,通过旅游税收、企业税收等,预计每年为地方财政增收1亿元以上 。
(二)社会效益
1. 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每年接待研学、参观人数可达50万人次以上,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2. 促进乡村振兴,带动周边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3. 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升居民文化素养和幸福感 。
(三)生态效益
1. 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绿化建设,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0%以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2. 推广绿色旅游理念,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旅游与生态的和谐共生 。
八、项目风险分析与对策
(一)政策风险
国家及地方政策调整可能影响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如红色旅游政策变化、土地政策调整等。对策: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及时调整项目建设和运营策略,确保项目符合政策要求;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利用政策机遇推动项目发展。
(二)市场风险
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可能面临周边同类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市场需求变化快,游客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升级,若不能及时满足,可能导致游客流失。对策:加强市场调研与分析,精准定位目标市场,打造差异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大旅游市场推广力度,提升小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项目业态和内容 。
(三)资金风险
项目投资规模大,资金筹集难度大,可能出现资金短缺影响项目进度;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可能导致项目成本增加。对策:拓宽融资渠道,多元化筹集资金,确保项目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加强资金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制定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 。
(四)环境风险
项目建设和运营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运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等。对策: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在项目建设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定环保措施;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运营过程中加强环境监管,完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

九、保障措施
1. 组织保障:成立由大悟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宣化店镇政府领导为成员的特色小镇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和监督管理;组建工作专班,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的日常工作,明确职责分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 政策保障:制定出台一系列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的优惠政策,在土地、税收、产业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简化项目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 人才保障: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吸引旅游规划、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参与小镇建设;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升当地居民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为小镇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4. 宣传保障:制定全面的宣传推广方案,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宣传宣化店特色小镇,提升小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举办各类旅游推介活动、文化节事活动,吸引游客关注和参与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