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15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金 实习生 彭傲)户外烈日炎炎,馆内纳凉充电。随着长沙“文博热”持续升温,博物馆成了桑拿天众多游客和市民的文化避暑胜地。15日,正午的阳光晒得路面发烫,而在长沙博物馆内,凉爽的温度里正涌动着别样的热闹。
记者了解到,这个暑期,长沙博物馆在每日9:00—17:00开放时段内,实际接待量稳定在7000~8000人次,周末高峰时过万人。这份紧俏的清凉,加上中学生们集体研学的身影,更添了几分热闹的青春气。
纳凉充电玩穿越,暑期迎来研学大流量
上午10时,馆前广场的遮阳棚下,穿白色校服的中学生们正排队入馆,准备开展暑期研学活动。
“大家拿好研学手册,一会儿在‘长沙历史’展厅集合,注意听讲解老师的提问哦!”在带队老师的举着旗帜叮嘱声中,30多个中学生迅速围成小圈,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手册上的预习内容。
一位同学的铅笔已经在“汉代长沙国”页面上画了个小问号:“老师说这里有吴简的真迹,我要仔细看看上面写了什么。”
走进一楼大厅,穿红色马甲的讲解员正带着研学团往“古代文明”展厅走。玻璃展柜里,战国铜剑的寒光映在学生们专注的脸上,有人掏出笔记本快速记录,有人举着手机拍展品细节,还有人举手追问:“这把剑的花纹有什么意义?”
讲解员姐姐笑着抬手示意:“注意看剑柄的蟠螭纹,这和当时的等级制度有关……”问答声混着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成了展厅里独特的背景音。
大厅另一侧,刚结束研学任务的另外一组学生团挤在文创区,手里举着“四羊方尊”造型的文创雪糕,边吃边讨论:“刚才那个青铜镜的讲解太酷了,原来古人也有‘梳妆镜’!”
带队的张勇老师笑着拍下这一幕:“比在教室看图片直观多了,孩子们连午休都在聊刚才的展品。”
据悉,为迎接暑假学生研学游,长沙博物馆专门开展了“穿越小达人”系列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将长沙历史文化陈列展览以及特别展览做成轻松好玩的“穿越任务单”,引导孩子们在展厅中仔细观察展品,进行思考、互动,在完成“穿越任务”的过程中发现博物馆里的丰富奇妙文化。15日起,“原始人的一天”“大汉王国“找长沙”等多条“穿越”线路已经开放,等孩子们预约参与。同时,2025年暑假线上网络课可自行通过人人通账号登录长沙教育服务平台报名。
200余件国宝级文物吸引外省游客
在长沙博物馆一楼,有一幅气势恢宏的长江全景图,寓意着全长6300多公里的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在光影交错中流淌。这是馆内正在举行的“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与中华文明展”的主题图片。
来自武汉的张女士正给儿子念导览牌上的文字,小男孩盯着三星堆青铜神树的模型,小手在手册上画着简笔画:“妈妈,这个树好高,古人是不是觉得能通上天?”
记者了解到该展览开展日期为6月14日—10月12日,汇集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全国51家文博机构的珍藏,旨在通过文物间的对话,展现长江与黄河并肩为源,共同孕育中华文明的生命根系。这是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的重头戏,也是长沙博物馆新馆迁建以来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珍贵文物占比最重的特展,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展览以长江为舞台,200余件(套)珍贵文物为“演员”,文明演进为主线,在“欢腾·星斗”“汇聚·璀璨”“磅礴·辉煌”三大篇章中徐徐展开中华文明的壮阔画卷,展示了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足迹,到良渚玉琮的神徽纹饰;从战国鄂君启舟节的税收制度,到近代长江畔的民族觉醒……
“躲凉是顺带,真正吸引人的是这份‘沉浸式充电’。”特意从江西带娃来看“长江文明展”的周先生表示,女儿盯着三星堆面具问了一路“古人为什么要造这个”,这种好奇比吹一晚上空调更有意义。
据悉,为了应对暑期激增的需求,长沙博物馆已将每日预约名额提升至1.2万,即便如此,名额仍基本天天约满,不少家庭得提前两三天“抢票”才能如愿入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