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平原这块古老且充满烟火气的土地上,散落着众多承载历史与文化的寺庙。位于新都区古窑村毗河河畔的观音寺,宛如一颗被岁月尘封,却依然悄然屹立于尘世之中,吸引着人们前去探寻与寻求心灵的抚慰。
观音寺四周都是农田,远远就看到红色的围墙,围墙上绘有二十四孝图,这也是观音寺外墙所特有的。寺庙的历史如同悠悠毗河水,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距今已有430余年历史。明朝末年张献忠兵燹,寺庙化为废墟,后经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重建,同治四年,云坞长老扩建为新繁龙藏寺下院,各殿呈方形布局,双重四合院结构,逐渐成为川西重要佛教道场。寺院原名“观音古寺”,历经战乱与时代变迁,上世纪中叶一度沦为龙桥酿造厂,建筑损毁严重,到厂房倒闭停产。改革开放以后,寺庙被列为文物保留至今。本世纪初有心安法师驻寺,信众筹资重现古寺庄严。2016年因城镇规划,观音寺迁建古窑村西北,就是我们来到的这里。
来到寺庙前,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扑面而来,两棵枝繁叶茂的黄葛树,撑起了寺前的这片荫凉。寺庙建筑呈中轴线布局,川西风格的第一重青瓦建筑,古朴而庄重。山门横匾之上“观音寺”三个大字,浑厚、苍劲有力,透露着岁月的沧桑。山门正对着照壁,照壁中央有一大大的福字。进入山门,后面是弥勒殿,殿内弥勒佛袒胸露腹,笑容可掬,仿佛在欢迎每一位到访的游客。左右两侧并非四大天王塑像,而是四大天王的画像。
从弥勒殿进来,里面是布局紧凑、安静清幽的四合院,一股淡淡的香烟飘逸在院中。其建筑风格融合明清特色,青瓦红墙,飞檐斗拱,虽无华丽装饰,却以古朴庄重取胜。四合院内正殿为大雄宝殿,单檐歇山顶,采用了传统的抬梁式木构架,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梁柱雕刻简朴,屋脊上的神兽造型栩栩如生,香火缭绕中透出肃穆。左侧为观音殿,右侧为客堂、雪堂文化苑。
在四合院左侧角处,有一小出口,出来之后虽没有参天大树,但也是绿树成荫,一座法鼓亭立于小庭院中。沿着红色围墙的内侧,可以绕到大雄宝殿右侧的五官堂、诵经堂,沿路小巷还种了不少的盆栽荷花。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寺内很难见到香客,实乃一片清幽之地。走过五官堂,便来到金钟亭,亭子旁边立有一块石碑,详述了观音寺的往昔。在寺庙外侧,这里还有一座吉祥塔,塔体较新,想必是新建而成。
整座观音寺规模不大,小巧玲珑,漫步其中,令人感到无比宁静与安心。据寺庙师傅说,每月初一和十五,这里可以吃斋饭。
【旅行攻略】
地址:成都新都区龙桥古窖路(古窑村西北)
门票:免费;
自驾:导航“新都龙桥观音寺”;
公共交通:地铁27号线,石佛站B口出,地铁石佛C口站乘坐X44路,新龙桥社区站下,步行1.2公里;或 九里堤公交站(长庆东路)乘坐149路公交,龙桥站下,打车或步行2公里到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