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北平原蒸腾的热浪中
巍巍太行宛如“天然结界”
为三晋大地阻挡高温
地处太行山西南边缘
上党盆地中央的高平
便是一处清凉胜境
山风裹挟着丹河的清冽
掠过青瓦覆盖的古村
高平以23.8℃的夏天
邀您共赴一场
穿越千年的清凉之约
古建华彩
高平
战国时称长平
北魏至今称高平
这片上古神话
与历史烽烟交织的热土
有着“中国古建博物馆”之誉
深巷藏奇观实属寻常
百年沉寂的铁佛寺中
铁线缠筋骨
泥彩塑狂颜
若驻足凝望
琉璃嵌目
凛凛凉意顿生
数千年的历史
将印记刻入每一块砖石
这座县级市
拥有22处国保单位
1574处不可移动文物
行走其间
俯仰皆是故事
站在开化寺斑驳的壁画前
仕女执团扇倚栏
文人雅士在槐荫下对弈
宋人生活场景恍如再现
这幅中国古建筑中
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壁画
因此也被称为
壁画界的《清明上河图》
崇明寺的梁架间藏着巧思
两根短木凌空挑起千斤横梁
“小材大用”的妙用
在千余年后依然带来丝丝穿堂风
炎帝中庙无梁殿
穹顶藻井绽放的莲花
仿佛从天际垂落
既避火患
又投下遮阳的荫凉
羊头山石窟
藏在太行之巅的绿意里
像是北魏艺术
散落在山间的遗珠
拾级而上
山风拂面
暑热顿消
乡野清幽
二十二处国保星罗棋布
八百年古村风物各异
且随青石巷弄
慢寻高平底色
在寺庄镇王报村
中国现存最早的戏台
二郎庙金代古戏台
携一把蒲扇静坐
上党梆子的唱腔响起
八百多年前的金戈铁马掠过耳畔
釜山村藏在绿荫深处
建于乾隆年间的棋盘六院里
戏剧、剪纸、泥塑、珐华、潞绸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扮靓一间间老屋
村边釜山水库的碧水倒映着云影
岸边的帐篷缀在花树间
山风拂过水面
煮茶的清幽
伴着烤串的香气
也能合奏出
属于乡村的“欢乐颂”
红楹联、红灯笼、红标牌……
河西镇苏庄村
满目皆喜
太行人家的“喜”文化
让古典与流行完美适配
北庄村巷陌里
社火基因沸腾不息
大槐树下耍乐故事
正排练炽热乡音
道具车间飞出金鳞游龙
古院墙内陈列着
九莲灯的千年密语
烟火日常
榫卯之间,飞檐之下
有根脉,更有生活
公元前260年
长平之战白起大败赵括
赵军伤亡惨重
为祭将士
就有了“长平水席”
鱿鱼汤鲜而不腻
核桃肉外酥里嫩
八荤二素的十大碗
明明是热菜却偏要“凉吃”
这独有的饮食习惯里
藏着当地人解暑的智慧
时至今日
这一桌飘香千年的传统名筵
成为高平人的待客筵席
后厨那锅沸腾的高汤里
正汩汩蒸腾着高平人的热情
高平的美食
也并不都背负着烽火印记
一锅在火上咕嘟咕嘟的肉丸汤
那是儿时庙会里的味觉记忆
小店手写的菜牌上
“炒饽子”三个字
歪歪扭扭却格外醒目
这用杂粮面做的吃食
熨帖又扎实
听说要想知道一个人
是不是高平人
问他什么是炒饽子就对了
还有那油亮的里圪抓
外皮酥脆
内馅鲜嫩
配上一碟老陈醋
别有风味
观不尽的古建华彩
赏不够的乡野清幽
品不完的烟火日常
都是高平
来源:人民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