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何勤华
7月5日,西昌市举行低空文旅航线首飞仪式。直升机从建昌古城建平门广场徐徐升起,环绕古城低空飞行一圈后平稳返回,解锁一场文旅新体验。不久前,凉山启动2025年“五彩凉山·夏季清凉”文旅季系列活动,端出文旅套餐,邀请八方宾客共赴一场盛夏之约。
7月5日,执行西昌低空文旅航线首飞任务的直升机。西昌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年来,凉山持续擦亮“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文旅品牌,大力发展“夏季清凉·冬季暖阳”全域全时旅游,加速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链建圈强链,加快建设四川文艺副中心、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近日,记者在凉山州多地采访,了解凉山探索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擦亮文旅品牌 畅游凉山全域
7月8日傍晚,不少市民游客在西昌邛海边散步,其中不少是全家一起出游。在泸山景区,成都游客何敏一家四口喂猴、爬山,玩得很开心。
凉山山水壮美,全州共有80个A级旅游景区:“世界古冰川博物馆”螺髻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邛海泸山、“东方女儿国”泸沽湖、“北斗母港”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凉山气候宜人,是康养旅居福地。当地年均日照时长2500多小时,空气优良天数达99%以上,既有阳光康养地西昌、德昌,也有夏季平均气温为20摄氏度的越西、“小春城”会理……夏季清凉、冬季暖阳的凉山,全时宜游、四季宜居,是四川银发经济核心承载地之一。
在凉山旅游,不仅是赴风景的邀约,更是一场与文化的邂逅。凉山有445处文保单位、514个非遗代表性项目,会理古城、建昌古城南北对望,彝族火把节被誉为“东方狂欢节”。
近年来,凉山着力打造“夏季清凉”与“冬季暖阳”双季文旅品牌。今年“五彩凉山·夏季清凉”文旅季期间,凉山推出5条精品旅游线路,邀请游客避酷暑、沐清风、观星河、品美食。
2024年以来,凉山以“东西南北中”五线布局,助力凉山全域旅游发展。东线依托昭觉、布拖等5县原生态彝族文化旅游资源,建设东部大凉山彝族风情体验区;西线以盐源、木里为主,挖掘摩梭文化、藏乡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打造大凉山香格里拉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南线以会理、会东、宁南为主,以冬季暖阳、高峡平湖等为特色,打造大凉山川滇风情旅游精品线路;北线包括喜德、越西和甘洛,在小相岭等山水中领略多民族文化。以西昌为代表的中线,文旅发展已迈上快车道。
景点与场景上新 火把节盛宴邀客
进入仲夏,凉山文旅热潮涌动。
在会理市,文旅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凌霄楼焕新改造项目预计9月底完工,瀛洲园酒店将于10月全新亮相;仓圣宫、城北门保护修缮项目预计8月底开工,西城墙改造提升、非遗展示中心、“八馆”文化公园提质等项目也将陆续启动,为古城文旅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西昌市,火把节虽未到来,但建昌古城的火热氛围已提前升温。7月5日晚,建昌古城沉浸式光影夜游节启幕,一场视觉盛宴吸引八方游客共赴光影之约。
当晚8点,46组造型各异的灯组依次点亮古城墙,将古城装扮成璀璨星河。此次光影夜游节除灯组展示外,每晚还有融合民族风情与现代艺术的舞蹈、杂技演出,并设置多个互动体验区,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古城文化。
近年来,凉山州深入推进文旅强州战略,文旅新场景、新景点、新路线、新玩法不断涌现。
螺髻山下的凉山手工艺活态馆和非遗工坊。凉山观察 王荣升 摄
本月初,螺髻山景区下的凉山手工艺活态馆迎来试运营。这是一座集展示、体验、研发、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空间,设置了四大功能区。其中,非遗核心体验区依托凉山丰富的非遗资源设计课程,通过“技艺展示+手作体验+文化沙龙”的模式,让游客通过亲手绣制一方彝绣、打磨一件漆器,实现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
凉山州将持续擦亮“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文旅品牌,通过举办主题活动、推出惠民政策、强化服务保障、创新宣传推广等,推行“宠客式”服务,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激发全州夏日文旅消费潜力、提升夏季文旅经济新活力。
今年夏季,凉山州将以“火把狂欢”“民俗盛宴”“彝绣之旅”“精品展演”“彝族选美”“烧烤美食季”等主题活动,矩阵式点亮游客行程。在“五彩凉山·夏季清凉”文旅季期间,凉山州级和17县(市)将配套发放5000万元消费券,涵盖住宿、餐饮、景区、购物等场景。6月21日至7月18日,购买螺髻山、泸沽湖景区门票的游客将有机会抽取火把节开幕式入场券。
再看文旅促消费,凉山正将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蓬勃的消费动能。在西昌,当地正打造集文化展示、美食品鉴、休闲娱乐、夜间观光为一体的小渔村串烧发源地等5大消费新场景,举办“春启万象”“清凉消夏”“潮购金秋”“悦享暖冬”四季主题消费活动,联动商圈、商业综合体、行业推出系列举措,发展银发经济、亲子经济等。
这个夏天,凉山将迎来一场“火热”的“清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