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三件套,研学游终于还是来了!
携程平台后端显示,从“五一”小长假开始,父母与孩子出行的研学订单就呈上升趋势,暑假期间,研学游更是火热。
在广之旅平台,含专业导师的“智趣营”学习类产品,占亲子订单60%,亲子研学群体成为暑期消费巨头。
虽然费用不便宜,但家长们却还是趋之若鹜。
不过,第一批研学游回来的家长开始骂街了,流水线式拍照打卡,性价比超低。
当教育遇见旅游,究竟是在培养孩子,还是在收割家长钱包?
研学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我国,是2013年。
到2016年后,研学游人数一年比一年高涨,2019年时研学游市场规模达1523亿元,截至去年已达1791亿元。
一到放假,一群又一群的学生集体出没,博物馆、科技馆、特色景点到处是研学的孩子,穿戴着各种具有辨识度的马甲和帽子。
随着参与研学的人数增多,研学活动也变得越发丰富,其逐渐以等级划分。
一等研学,参加外国的研学;二等研学,参加首都、大城市等地的研学;三等研学,省内游,或者到隔壁农村科研基地走一遍。
所谓研学似乎可以覆盖每一个年龄段的中小学生,一般学校也会安排此类活动。
家长陈方的孩子已上初三重点班,最近他收到学校发来的研学通知。
虽然行程仅一天,每个人费用也不到500元,但学校并未公开明细清单,让陈方心里没底,不清楚自己的钱到底去了哪里。
去了烧钱,不去又怕孩子有情绪,陈方陷入两难的境地。
毕竟,从幼儿园到初三,按保守估算,每个学期两次研学,累积下来费用也得上万。
有些学校更夸张,去趟北京游学,张口就是16000元;出国研学,英国4万起步,美国要5万以上了。
研学游市场的部分价格高得令人咋舌,这也让家长们纷纷发文吐槽。
他们的吐槽并非小题大做,而是研学背后的“门道”实在太深,让人惴惴不安。
研学的初衷是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然而,如今却有80%的坑是研学游带来的。
因为一些组织研学的机构,名义上搞教育,骨子里是为了赚钱。
“下次再也参加了!太敷衍了!”网友@心墙 愤愤不平地在社交平台上写道。
他曾满怀期待地给孩子报名了8000块5天的北京研学游,包含体验清北学术圣地的氛围,希望孩子可以通过旅行来获得更多的知识。
然而,现实却让他大失所望。
研学过程中,带队老师似乎要完成任务一样,不断地引导孩子一个接一个跟紧拍照打卡,完全没有过多的停留和讲解。
更离谱的是,连清北的校门都没踏进去,纯在门口拍照。
这让@心墙 家长气愤不已,这样的学习质量,去报个旅游团都比这值。
研学研学,重在“研”上,需要花上“凿开石头”的时间去探索学习,此类流水线式的打卡交差,明显已偏离了研学的本质。
不仅学习内容质量差,而且实际环境与宣传严重不符。
报名前,宣传海报吹得天花乱坠“名师带队”“1000一桌饭菜”“下榻4星级酒店”……实际上无一相符。
带队的研学老师,大多是低价聘请当地的大学生,经过一天培训包装后充当的专职老师。
来自一线的公园检票网友透露真实情况。
他上班的地方是一个景区公园,多的时候一天能遇上几十个研学团。
基本上是几个年轻人带着一堆小朋友拍照打卡,正午十二点半,太阳正当头照,小朋友耷拉着脑袋,看起来疲惫不堪。
他们就让孩子坐在停车场休息,累的人随地大小躺,饿的人吸着尾气,吃着快餐。
此情此景让人忍不住吐槽:知识没多学,苦没少吃。
以上的研学质量确实令人担忧,而有一些研学,溢价严重,普通家庭连门槛都进不去,根本支付不起。
媒体人张欢,早就对研学这件事有所了解,为了给孩子好好过一个暑假,下决心去报名研学团。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国内的小众运动,泰山皮划艇运动营,7天就要2万。不仅贵族运动玩不起,而且连出国都感觉在放血。
埃及/克罗地亚游人均费用3万,一家三口一起去,加上交通费,就上十万了。如果需要另外增加主题活动,价格还要翻倍。
为了托举孩子,普通家庭几千块的课程可以说花就花,但是溢价严重且不值得的课程,也是有心无力啊。
即便如此,研学游热还是只增不减。
自从针对孩子的减负政策实施后,不能增加孩子日常的学习长度,家长们便把寄希望放在了暑假,通过另类的方式,拓宽孩子的见识广度。
那些一生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觉得,比起放任孩子在家,不如让孩子去外面增长见识,正好为自己“充充电”,于是研学就成了“复合型内卷”的出路。
有需求就会有生意,研学机构抓住家长痛点,用高明的营销话术,例如,“研学一周,改变一生”“别让孩子跌倒在假期的弯道上”,让家长心甘情愿掏钱。
正是家长对孩子托举的“大方”,吸引无数商家纷纷前来。
据企查查2025年4月统计数据,企业名称/经营范围/品牌名称中带有“研学”“游学”等字样的现存相关机构/企业超3万家。
跨过易“夭折期”后稳步成长(5~10年)的企业数量占比接近统计数量的一半。此外,去年平均每个月相关企业注册的数量达到213家,全年超2500+家。
今年开年仅4个月,注册的相关企业数量就已经达到583家。由此可以看出,该行业目前仍处于扩张上升阶段。
以教育闻名的机构新某方,受到“双减”政策影响后,也开始在新的方向上开发业务,2023年正式涉足文旅业务。在某平台搜索「研学」,首页就能刷到各地新东方文旅的直播间在推广研学项目。
该机构曾推出ESL线路15天13晚的价格为46800元起,研学时间越长,价格越贵,且每年都在上涨。
同样专注于搞教育张雪峰,也不想错过这个大蛋糕。
去年推出的研学营,有个项目定价8999起,6天5夜游大厂,住商务酒店,被网友戏称为“自费提前20年体验牛马生活”的项目。
虽然价格贵,但依旧挡不住报名热情,上架一秒而空。
传统旅行社更不想放弃自己原本的优势定位。
在现有产品中加上“学”的项目,让客户群体主动获得体验机会,也能秒变“研学团”。
有关研学市场的研究报告显示,自口罩时期结束后,研学游无论在人次还是经济营收方面,每年都呈上升趋势。
预计2028年,研学类目将贡献3000亿元市场份额,前景依旧非常广阔。
能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孩子们探索这个世界不一样的一面,是这个时代的红利。
然而如何让研学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才是多方该思考的课题。
只有真正地为孩子着想,研学的意义才能权利发挥出来,而不仅仅是为了割家长的韭菜。
-END-
参考资料:
1.每日人物:《天价研学团归来中产已经在维权了》
2.视觉志:《北大亲自辟谣研学团还能骗多久?》
3.锌刻度:《这个暑假多少家长被逼报名5000元的研学营》
作者:疏疏篱落
编辑:柳叶叨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