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辽西万物繁茂,美景如画。7月5日至6日,为深入贯彻落实2025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精神,国内首次以“古今对话·心性觉醒”为主题的红山文化“一元复始”交流体验会议在辽宁朝阳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圣源通学、大连市朝阳商会、以及筹建中的红山书院联合主办,通过“学术交流+文化体验+创新传承”三维融合模式,共同开启了红山文化研究之旅、朝圣之旅。
感知“爱越千年的精神共振”
以“敬天·爱人”为核心的红山文化精神对当代社会有何启示?会上,朝阳市人大领导、牛河梁遗址博物馆负责人及红山文化专家联袂发声,强调红山文化不仅以龙图腾、龙信仰而闻名,还是“中华礼制之源”,早在6000年前就已构建了发达的祭祀礼仪体系,形成了中华民族敬天、崇祖、尊王的传统信仰。红山文化深刻揭示了中华文明的起源路径和特质,探讨红山文化研究与创新传承的时代价值意义重大。“这里,是灵魂的原乡——因为他们,我们还在;这里,是梦想的故土——因为我们,他们还在。”随着大型微视频《爱越千年》的播出,与会者仿佛穿越千年时空,倾听到了“血脉相融中爱的回响”、古国文明的精神感召。
探寻“古国文明的高维智慧”
“红山为何这么红,牛河梁为何这么牛?以‘坛、庙、冢’为代表的礼制建筑,形成了以玉龙为代表的玉礼器系统,进入到精神信仰体系化和社会结构复杂化阶段,标志中国迈入古国文明阶段。红山的这一抹‘中国红’,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光。”山川形胜,气象苍茫。在矗立于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牛河梁遗址博物馆,与会者用心倾听来自5800多年前的“古今对话”,零距离接触中华文明“曙光之地”的考古实证:从积石冢现场,体悟“生死观”的原始哲学表达,探寻“高维智慧”;漫步牛河梁的山间,聆听远古文明的声音……“对红山文化的考古和探询才刚刚开始,还有太多未解之谜令我们期待。”牛河梁遗址博物馆馆长张淑祎说。
追溯“中华文明血脉的亘古传承”
“红山文化坛庙冢,中华文明一象征”。红山文化如此辉煌而重要,但公众对它的认知尚显朦胧。考古热和文博热的兴起,公众对博物馆文博大展趋之若鹜的热情,推动沉睡的“红山传奇”逐渐醒来。作为活动亮点,文化学者、“圣源通学”创始人刘洹江带来的《朝九州之阳,演红山华章》主题讲座,从解读“一元复始”入手,通过系统讲授红山文化信仰模式的形成,到实现“自然驱动”到“愿心驱动”的跃迁,将红山文化传承升维至德行、智慧共建层面,提出了稳定力、高维力、热情力、智慧力、幸福力五力具足的君子之道,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正在筹建的红山书院发起人表示:“红山文化不仅是考古对象,更是自然共生的智慧和开放包容的姿态。未来的书院就是要打造‘文化实证+心性培育’双轨体系,助力现代人在血脉基因中唤醒文明自觉、自信。”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范佳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