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古城北营庙所在区域,历史上曾是驻守军队的兵营。到了元代时期,人们相继在这些兵营当中建设了关帝庙,由此,这些兵营也就变成了营庙。这些营庙分布在古城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东西南北的四个方位分别位于古城的城门附近,目的是镇守城门要地。
城内有五营,城外有五寨,五座寨堡坐落在高出古城数十米的台塬上,其中最著名的寨堡是纠纠寨。纠纠寨位于韩城古城的北侧,台塬之上镇守整个古城,纠纠寨的取意非常有趣,纠纠之词也体现了雄壮威猛之意。古城东边的赵家寨,至今仍保存着当时的地下运兵通道。作战时,古城的士兵可以通过地下通道进入寨堡驻守,加强防御,形成寨堡拱卫城池的城寨格局。
历史上的韩城古城发挥着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形成了三道防御体系。第一道就是韩城古城东部的黄河,它是山陕之间的一道天堑;第二道防御体系,就是韩城古城北侧和东侧的台塬,依塬而建的还有五座寨堡,拱卫着古城,由此形成了城内五营、城外五寨的独特的军事防御体系。
一座地处黄河西岸的小城为什么要层层设防?构建出如此完备的防御体系?黄河是华夏文明重要的起源地之一,它所流经的关中平原与河洛地区构成了黄河文明的核心区域。黄河在中部突然向北转折,形成一个大几字形,将这两个区域分隔,并成为关中平原与河洛地区之间难以逾越的天险。韩城由于扼守黄河上的两大渡口,成为连接两大文明区域的重要枢纽之一。这种打破天险的地理优势,也使韩城始终处于军事争夺的前沿。
来源:韩城新闻
陕西网韩城站(编辑 王美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