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游来到天等县与大新县接壤的福新镇,天等县的乡镇历史既是神秘,而且又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来到天等县游玩,几乎是每个乡或者镇,历史上都是州治或者县治所在地,也就是说天等县几乎每个乡或者镇历史上最小也是县级行政单位。不过也有例外,就好比如本次游玩的福新镇,历史上就没有关于州治或者县治的记载,本文就肤浅的书写一下福新镇。
走进入场口,对于福新镇没有过多的期待,距离县城远,又是山区里的小镇,对于场镇又有何期待?此次前来福新镇,吸引我的就是前段时间高屯的水上公路,视频里四轮车行驶在水上公路,水花四溅,往小的说就像蜻蜓点水,往大的说就像赛车手水上漂移,比少林功夫所描写的轻功水上漂更有吸引力,为此还到高屯走一遭。可惜的是正好不下雨,水量不足,赶不上水上公路的奇观感到遗憾。
没能体验水上公路之美,那就来场镇逛一逛,到福新街上走一圈,对于福新镇的认知又多加一层。原本以为场镇小,经济落后,场镇建设差,看到临街边外墙同一颜色,整洁和宽敞的街道后不得不叹服福新镇绝对是天等县乡镇建设最美的地方。进远、东平、驮堪、进结、上映等乡镇都走过,唯有福新感觉最美。
福新镇历史上属龙英州,改土归流后属龙茗县,解放初期龙茗县并入镇都县,福新属镇都县,并且是第五区区公所所在地。1958年初福新析出救汉、江岸、松山和福新四个公社,同年福新乡改为福新公社。1961福新公社属龙茗区,次年恢复福新区,福新区辖有救汉、江岸、松山和福新四个公社。
不可思议的两个地名,江岸公社,也就是原来的江岸乡,去过江岸村,没看见有江为何起名江岸?其实去江岸村就是个意外,本想从福新镇直走龙茗镇,没想到走岔路莫名其妙的来到江岸村。毕竟是个乡,本以为江岸村也跟很多乡一样,有街道、菜市场等公共设施,没想到真的就是个村,江岸乡的建设布局为何没有了,莫非也被“破四旧迎四新”了。救汉乡还算好,虽然没有赶集,至少有街道和菜市场。
60年代的福新区,据说区长相当于副处级,到县里开会县里的副手都给区长点头哈腰、递烟倒茶。县里的副手名义上跟区长平级,但区长是地方一把手,拥有自主权,县里的副手自然对拥有自主权的地方一把手毕恭毕敬。可惜的是福新区的存在也就没几年,福新区再次撤销并入龙茗区。龙茗毕竟是曾经的州治、县治所在地,以当时小地方并入大地方的撤并规则,福新区撤销后只能并入龙茗区了。
分单干后的福新公社改为福新乡,2016年升格为福新镇,从乡到镇的转变,足以证明福新镇的经济基础更加的牢固。以当前建设乡镇以农为乡以工为镇的准则,福新能够升格为镇,也就是从农业发展转为工业发展。福新能够升格为镇,即便工业不行,至少当地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非常的丰富。
福新镇的大舞台,其实这个舞台是福星大舞台,福新镇驻地在福星社区,福星社区则是福新镇的核心。福星社区还有福星村,福星社区指的是街道上的,福星村则是街道周边的小自然村,水上公路就是福星村的高屯。据说福新镇的原名叫福星,为何叫福星只能翻看县志了。福星大舞台是举办文艺晚会的地方,当然还有福新的侬峒节的开幕式也是在福新大舞台举行。
永远跟党走,这几个字非常的显眼。记得以前看一部电影说跟着领导走有肉吃,福新镇这里的标语非常的好,跟永远党走有享不完的福。或许也只有共产党才能让桂西北的百姓死心塌地的跟党走,要是放在古代土司统治时期,北方朝廷几乎不敢触碰这个地方。龙英州是侬峒地,土著生活的地方,朝廷尽管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管理权都没染指过这里,包括民国时期,国民政府都不敢管也管不着。北方朝廷要是敢插手,必定又是一场混乱,唯有共产党才能让当地百姓死心塌地的跟着党走,主要原因还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好。
来到福新镇的当天正好是星期五,学生放学时校门口黑压压的挤满人,这些都是接送孩子的家长。福新镇的中心小学学生还是蛮多的,只是不知农村小学目前还有几所正常办学。从大新铀矿一路走来,很多农村学校已经停办,如果福新镇还有农村学校办学,那只能说明村子大人口多,而且距离场镇远了。本文是游记,就当茶后文看,谢谢。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