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特色产业、历史文化
和精准的旅居产业发展思路
日前
大理州永平县曲硐村
以“特色产业驱动型”发展模式入选
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起的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旅居云南典型案例汇编二》
50个典型案例之一


丝路古驿焕活力 产城融合促发展
——大理州永平县博南镇曲硐村

项目概况
曲硐村位于永平县博南镇,东距大理90公里,西距保山80公里,古代南方丝绸之路、320国道、杭瑞高速和大瑞铁路穿境而过,不仅是古丝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曲硐以“丝路古驿·臻味曲硐”为总体定位,“丝路古驿”展现千年古镇历史和厚重古丝路文化,让游客在古道老街中探寻徐霞客等历史名人留下的足迹;“臻味曲硐”充分依托特色人文和优势产业资源,形成以永平黄焖鸡为主食的美食风味,具备发展旅居的产业和资源基础。
曲硐有村民2816户8789人,大多经营打理着核桃、农副产品初加工、餐饮等生意。发展旅居前,村民总收入0.81亿元,人均收入9200元。通过改造闲置老宅院18院,培育了曲硐温泉酒店、“古道拾光”民宿等一批业态,精心打造了核桃产业商贸片区,吸引企业成功盘活15 栋闲置房产装修为温泉旅居民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客房单价在50-500元之间,旅居客人主要来自广东、浙江,以商贸合作、休闲体验为主要目的。2024年曲硐村接待游客31.12万人次,其中旅居14天以上的约2000人,村民总收入达1.19亿元,人均收入1.35万元。

发展模式
(一)特色产业添动力。打造以曲硐老街为核心的古村落片区、以核桃坊为核心的商贸服务片区、以特色餐饮为核心的美食体验片区、以温泉酒店为核心的温泉康养片区,努力将曲硐建设成为集历史文化、核桃商贸、特色美食、温泉康养于一体的度假旅居村。充分发挥“核桃、古道、古镇、温泉、美食”等多元优势,在不同季节推出针对不同人群的体验活动,吸引更多的旅居客人探寻“丝路古驿•臻味曲硐”的独特魅力。发挥“中国核桃商贸集散第一县”的产业优势,建成核桃(坚果)贸易中心,提供多种款式、多种口味的核桃系列产品,持续提升电子商务服务水平,不断丰富旅居客人体验,在核桃品尝、敲核桃比赛等活动中深度体验曲硐旅居的乐趣。

(二)多元融资强基础。村集体牵头收储、置换和提升古村落内闲置农房,吸引了上海山隐文旅、大理本境文旅等一批投资企业进驻曲硐,打造民宿、运营景区;带动了永平一方文旅、浴乐苑酒店等一批本地民企,建设温泉民宿,丰富景区业态。鼓励房地产企业,以温泉康养旅居为定位,盘活闲置房地产,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投资模式。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978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2023以来投入6200余万元用于旅居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涵盖游客中心改造、停车场扩建、智慧管理系统建设、老宅院改造提升等19项内容,拟于2025年3月底完工,曲硐旅居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提升。
(三)全链服务优体验。打造“永平黄焖鸡”特色美食示范街区,改造总床位330个的温泉民宿集群,建成景区智慧管理系统,实行机动车限时通行,购置景区电瓶车,布局电瓶车接驳点、充电桩,推出村BA、村晚、村T、黄焖鸡长街宴等8项特色引流活动,结合家家户户敲核桃的奇景,建成核桃(坚果)贸易中心,吸引多家核桃加工企业和电商入驻,为游客提供“厂家直销”的购物体验。

主要成效
(一)建立联结机制,共享发展红利。建立“村党总支+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引导15栋村民以闲置房屋入股合作社,村民以闲置房屋、土地等资产入股村集体合作社,由民宿改造运营公司统一打造温泉康养民宿,村集体资产租金用于公益事业返补农户,国有企业资产租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和景区宣传。村民不仅获得资产性收益,还能参与旅游服务、农产品销售等环节,实现多渠道增收。
(二)旅居收入攀升,带动村民致富。2024年,曲硐村实现旅居花费约200万元,带动周边消费市场活跃。实现旅居花费约200万元。企业带动农户助养帮销农产品,通过核桃协会解决3000余人就业,户均增收2万余元;景区托管企业解决20余人就业,带动相关农户年增收1万余元;民宿运营解决30余人就业,户均增收1万余元,形成了“一业兴、百业旺”的融合发展格局。
(三)政企村聚合力,三方协同共赢。政府发挥引导规划作用,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整合资金200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搭建招商平台引入企业,组织技能培训提升村民服务能力,为旅居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投入资金开发旅游产品,盘活闲置资产,拓展市场渠道;村民以闲置房屋、投工投劳参与其中,提供特色农产品和旅游服务,实现三方共赢。

来源:“永平文旅”微信公众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