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新闻】
午后,在位于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曼海村的“八仙过海 共享旅居”咖啡书吧,主人熊献贵帮客人准备完“手磨”咖啡的用具后,便在书吧的小院里和村民聊天。这是熊献贵、赵发英夫妇到墨江旅居的第二个月,也是他们成为曼海村“新村民”后的生活日常。
今年1月初,熊献贵夫妇从老家四川省都江堰市来到了曼海村。“因为儿子在墨江工作,所以我们选择来到这边旅居。曼海村的气候非常好,村民很热情,我们很喜欢这种乡村生活。”熊献贵笑着说。在这里,他们开了一间自己的咖啡书吧,过去从未了解过咖啡的二人学会了磨咖啡豆、制作手冲咖啡,为其他的游客提供了一方休息的空间。空闲时便到周边游玩,或是和当地的村民闲话家常,俨然已经成了曼海村村民中的一员。
从四川到云南,从“游客”变成“新村民”,熊献贵夫妇在曼海村开启全新的旅居生活,离不开曼海村“三活三变”实践模式的助力。
曾经的曼海村面临着人均耕地少、闲置土地多、村民外出务工导致劳动力减少等诸多困境。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22年墨江县通过系统摸排,结合当地自然环境优势、交通区位优势、非遗资源优势等,为曼海村民小组提供了500万元的乡村振兴项目资金。按照“美丽村庄+创业部落+非遗研学中心”的发展思路,曼海村民小组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参与策划,盘活村民闲置资产,提升村集体资产的价值。
2024年6月项目建设完成后,曼海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废弃的烟房、广场变为民宿、研学中心、竹编非遗展示中心、房车营地等,闲置的房屋也摇身变成了超市、餐馆等,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盘活闲置资产也惠及了旅居者。熊献贵夫妇现在经营的咖啡书吧,便是由一间闲置的老宅改造而成。
“我们希望有更多人来参与建设曼海村,计划开辟更多新的场所和点位,并公开招募,由我们提供场地,报名者提供创意,既能打造创业平台,又能以此来盘活闲置的资产,丰富曼海村的业态。”联珠镇副镇长程麟朝介绍,未来曼海村还将增加更多体验项目,让游客能参与其中,留得下来。
截至目前,曼海村民小组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实现旅游收入100余万元,其中旅居人数达4000余人次,创收15万余元。如今的曼海村,不仅初步实现了盘活资产变村寨为经营场所、用活优势变资源为经营产品、激发活力变群众为经营主体的“三活三变”的实践模式,也走出了让旅居者融入乡村生活、共同参与乡村建设的旅居产业发展新路子。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高玥 胡梅君
责编:李兴文
本文来自【云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