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江水畔,百年骑楼群重焕生机。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以来,开平市赤坎镇以“绣花功夫”推动赤坎华侨古镇保护和活化利用水平,辐射带动周边镇村农文旅产业加快发展。
赤坎华侨古镇。受访者供图
2024年景区实现游客接待量349.6万人次、营收1.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5%和136%,绘就出一幅农文旅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交融的崭新画卷。
守护历史根脉,侨乡古镇焕发新生机
在古建保护领域,赤坎镇创新实施“微改造”模式。高标准编制《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广东省开平市赤坎镇保护规划(2021-2035 年)》,对古镇保护范围、文物古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
面对百年骑楼修缮难题,赤坎镇采用“外立面修复+内部加固”双轨方案,既保留街巷肌理,又满足现代使用需求。此外,该镇更邀请专业技术团队编制古镇消防专项设计方案 ,破解木结构建筑防火困境。目前已经完成具备活化利用条件的14栋文保单位的保护修缮,并逐步开放展示。
在生态保护方面,该镇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克服古树名木保护成本高难题,凡是改建、扩建或新建工程影响古树名木或后备古树名木生长的,实现原址保护,采取避让和保护措施。截至目前,组织认定古树名木1棵(树龄100年以上)、后备古树名木58棵(树龄50-100年),让百年古树继续见证古镇变迁。
深挖侨乡基因,打造农文旅融合新标杆
夜幕下的赤坎华侨古镇,沉浸式光影秀《归途》正在上演。这个国内首个华侨文化主题大型度假区,以“文化+”战略构建多元体验场景:美堂酒店重现南洋风情,致公堂纪念馆讲述华侨奋斗史;景区内,“泮村灯会”传统技艺焕发新彩。
沉浸式光影秀《归途》。受访者供图
春节期间,赤坎华侨古镇推出的“赤坎过大年”活动,广泛发动古镇原有特色美食店、小吃店回归,引入本地有互动体验+商品售卖的知名“ 非遗 ”手作人、传承人,还原古镇生活风貌。
除夕当天,赤坎华侨古镇在抖音全国景点人气榜排第2;大年初一,景区POI热度全省第二,全网曝光2亿+ ,在江门市景点收藏榜、美团必玩人气榜、新春玩乐榜、古镇老街榜、周边出游榜、新晋网红榜、学生打卡榜均排列第一名;赤坎华侨古镇及周边酒店(民宿)从年初一至年初六期间更是一房难求……2025年蛇年春节是首个“非遗版”春节,赤坎文旅“火”力全开,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据统计,春节期间,赤坎华侨古镇累计接待游客超36万人次。
发挥龙头作用,农文旅协同发展谱新篇
赤坎镇紧抓开平—台山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重大机遇,依托开平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产业园,使得赤坎华侨古镇的辐射效应日益显现,更好辐射带动周边乡村、赤坎全镇以及周边镇乃至全开平农文旅产业加快发展。推动赤坎华侨古镇联合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 5A 级景区申报世界级旅游景区,辐射带动开平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产业园高质量发展。
带动塘口镇、百合镇等周边镇新增运营优质农文旅项目超30个、在建农文旅项目52个,形成“古镇核心区+田园综合体+乡村民宿群”的立体格局。新增“梦回开平·侨海华韵”夜经济项目、红溪鹰村田园综合体、“江门供销优品”丝苗米种植等10个优质农文旅项目,带动新增就业超2000人。引入先锋书店、粮语·艺术公社、里苑·稻香碉楼民宿、乡遇民宿等乡村旅游业态,带动一大批乡村民宿、乡村文创、乡村书店、乡村剧场、田园咖啡、休闲农场涌现。
南方+记者 申红洲
【作者】 申红洲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