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莉
近年来,冰雪旅游持续火热,不少景区围绕冰雪资源做文章,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游玩。不过,个别景区近日被曝光,在缺乏冰雪资源条件下,用棉花和肥皂水制造“雪景”,从而引发争议。目前,该景区已闭园整改并为此公开道歉。
旅游消费市场正发生着深刻变革,游客对真实场景的追求超越了对符号化景观的喜爱,更加注重实际体验。该景区生造的“雪景”没有生命力,实物与宣传图过大的差距遭到了游客大量差评。可见景区开发不能蹭一时热度,更不能急功近利。
旅游发展想要行稳致远,关键在于立足特色禀赋开发旅游资源。不能望着别家的雪景,而忽略了自家的美景。就算冬季温暖无雪,不少景区的生态资源、山水风光也别有一番风味。四季各有其美,正是这些景色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元的景观。那些深入挖掘和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往往能够赢得游客的青睐和好评。景区因地制宜,扎实开发和配置资源,方能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景区开发不能只“靠天吃饭”,要积极延长产业链,化被动为主动。一直以来,文旅产业都在从“看天赏景”向“全时服务”迈进,如黄山冬游以雾凇云海为核心、辅以温泉养生配套,张家界打造“云端栈道”突破季节限制。当景区形成“自然景观+文化体验+科技赋能”的全方位矩阵,气候条件便不再是制约枷锁,反而能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品俗”的立体化体验空间。
旅游业本质上是服务业。景区应以自身特色资源为根基,用真诚的服务为游客带来差异化的体验。只有让旅游开发回归“人本逻辑”,才能摆脱短视模仿的困境,培育出可持续发展的美丽风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