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路片区是南京的一部名片,以民国时期遗留的达官显贵,外国使领馆独栋小洋楼为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墙红瓦的街景。
以颐和路为中心,包含宁海路,赤壁路,牯岭路,珞珈路,灵隐路,普陀路,天目路,琅琊路等多条城市道路。
因为极具文化特色,有着“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的说法,同时因为街景出片,也成为了无数女人拍照打卡的圣地。
但是,在这些光鲜的外表背后,也是充满了尴尬。
停车难
去过的都知道,因为是民国时期的规划,颐和路片区的道路都异常狭窄,除了颐和路稍宽,周围其他道路都最多只有双向两车道。加上路边常年停车,实际车道只剩一股。行车都困难,更别说停车,几乎是停不下来的。也存在消防隐患。

人行不友好
片区内的部分道路,如牯岭路,赤壁路等,因为街巷狭窄,还要预留车行空间,人形空间几乎被压缩的只剩窄窄一条。就这样被压缩后还要面对行道树,灯杆等“拦路虎”,行人几乎无法在侧边道上行走。

街景太雷同
初次去的人都会有这种感受,颐和路片区的街景都是黄墙,路也不是完全正南正北,以江苏路广场为圆心往外辐射。路上也无明显路牌。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非常容易迷路。因为看上去都一样,不知道自己走到哪条路了,想去赤壁路,却走到了珞珈路,想去宁海路却走到了琅琊路。不开导航一般走不出去。

环境清幽的“过头”
颐和路片区的洋房主要可以分为居民楼,私宅,机构办事处,军产,商业会所,闲置建筑等。总体人口本就不多,晚上下班后人就更少。
而且片区内树木高大,枝叶茂盛,在阳光最盛的午后都感觉没多少阳光。整个片区的路灯也都是昏黄的色调。
除了稍大点的颐和路和宁海路,其他支路小巷白天都人烟稀少,冷清异常,晚上更是人迹罕至,更显幽篁阴森。

商业设施不足
整个片区内部没有超市,没有菜场,没有商店。只有在外围的如西康路,江苏路,北京西路等大路上才有。走路嫌远,要骑电动车。年轻人可能还好,老头老太跑起来就麻烦了。
没有公交
由于道路狭小,不具备走大车的条件。所以整个片区内只有318路等跑支线的小型巴士可以走,而且也只局限于颐和路,宁夏路等片区内稍宽的大路。想坐公交,必须到外围大路上去。
拍照的人太多了
每天会发现大量来自天南海北的人在颐和路打卡拍照,无论寒暑,无论早晚。有的就蹲在路中间也不管汽车,行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蚊虫太多
因为树多,又高大,无法修剪,所以给蚊虫繁殖提供了绝佳的场所。大路上其实卫生搞的还可以,没什么死角,而那些小院落就难说了。有些院落常年闲置,里面已经荒芜杂乱(如顾祝同旧居)。还有一些住人的杂院,因为硬件破旧,住的人又杂,素质不齐,杂物堆砌,装修垃圾,环境很不好,蟑螂,苍蝇,黄鼠狼是常客,一到夏天,在院子站一会儿,蚊子可以把人抬走,非常糟心。

总之,看似美好的事物也会有瑕疵,希望能保持精华,继续改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