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过西安的朋友可能观察到了一个现象,就是西安城区和秦岭山上的寺庙宫观和古塔古楼特别多,其实这个历史渊源非常久远,西安的宗教发展在隋唐时是顶峰,那个年代官方修建了大量的寺庙以更好地维护王朝的统治地位,这些寺庙有的早已消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的很幸运残存了下来,有的经历了重建和修复也得以流传下来。
网上零散的资料和游记很多,但缺乏全局的、系统化的、结构化的介绍,很容易让大家一下子陷入到细节中,本文搜集了大量网上和官方素材,试图先从地理上给呈现全局分布图,然后对每个地方的特色景观进行提炼总结,并对重点场所配图解读,从全局到局部,以便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旅行向导。同时,为了帮助大家历史宗教文化,对佛教和道教的基础知识进行了一次系统化的梳理。
本文共介绍了105个景点,其中佛教寺庙38个、道教宫观35个、清真寺7个、天主教堂7个、古塔楼18个,这些景点主要分布在西安城墙内、长安区和秦岭北麓各峪口内。
西安寺庙和塔楼分布(2024.12)

西安寺庙和塔楼不完全列表(1)

西安寺庙和塔楼不完全列表(2)
壹:佛教
佛教是由释迦牟尼佛所开创的一种宗教,佛教分为佛、法、僧三个基本层次。佛教是教育,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教育。时间上,讲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讲眼前的生活、浩瀚无边的宇宙。
佛教在中国分三大语系,分别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以及南传上座部佛教。过去佛教有不少派别,当下流行的主要是这八宗:三论宗(也叫做法性宗)、瑜伽宗(也叫做法相宗)、天台宗、贤首宗(叫作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也叫真言宗),八宗之中有六宗的祖庭在西安。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又译 乔答摩·悉达多)。通常认为他出生于公元前565年,逝世于公元前486年,与中国的春秋时期大抵相当。据说他从小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二十九岁时因寻求解脱之道而削发为僧,经过六年修行,最终悟道成佛,并创立了佛教。
关于佛教,我们需要了解如下一些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佛?
广义上来讲,凡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一切众生,都可以称为佛。“佛”就像一个职称,比如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如来佛、定光佛等等。
狭义上来讲,指的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因为是他创立佛教,并且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被称为“本师”。
佛包括横三世佛和纵三世佛,横三世佛分别是阿弥陀佛(管着西方极乐世界)、药师佛(负责东方琉璃光世界)、释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纵三世佛包括过去的燃灯佛、现在的释迦牟尼佛以及未来的弥勒佛,释迦牟尼佛在中间位置,同时也是横三世佛的核心。
另外,佛教还有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或“护世四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分别守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佛教寺庙中,四大天王的雕像通常分列在天王殿的两侧,象征着佛教的护法力量。
二、什么是菩萨、法师、和尚、罗汉?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指的是觉、智、道,萨埵意思是众生、有情,简单来讲,发愿去做菩萨行(也就是慈悲救苦)的佛教信徒,就被称为“菩萨”,意思是觉有情,也就是已经大觉的众生。佛教八菩萨是指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大势至菩萨、日光菩萨以及月光菩萨。
法师:一种学位的称号,要通达佛法并能为人讲说的人才能称法师,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称法师。还有较高学位的,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更高的是三藏法师,遍通经、律、论三藏的称为三藏法师,如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唐三藏法师玄奘。
和尚:本是一个尊称,是从梵文Upadhyaya这个字出来的,这个字到了西域被读成“乌阇”,到了汉地又读成“和尚”,它的意思就是“老师”,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和尚和尚”;原来,和尚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和尚这个字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做是男众专用的名词,这是和原来的和尚字义是不符合的。
罗汉:就是阿罗汉,他们是佛的已经得道的弟子,是小乘佛教修行能得到的最高成果。在佛教里,修行到罗汉的境界,意味着把三界的烦恼都断绝干净了。
三、什么是四众?
佛教按照年龄、性别以及遵守佛教戒律具体内容的不同而把信徒们区分为四种人,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种,被称为“四众”或“僧俗四众”,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种。
l 比丘:意思是乞士,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男性佛教信徒。比丘要受“具足戒”,即对正式出家的佛教徒规定的较完整的戒律。
l 比丘尼:意思是乞士女,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女性佛教信徒。相传佛教中最早的比丘尼是释迦牟尼的姨母。后来女子出家为尼成为佛教中较普遍的现象。在古代的许多国家中,都有比丘尼僧团。比丘尼要受“具足戒”。
l 优婆塞:意思是清信士、近事男,在家修行的男性佛教信众。这些信众虽然没有出家,但也要对自己的行为按佛教的教义加以约束,遵守“三皈五戒”。
l 优婆夷:意思是清信女、近事女,在家修行的女性佛教信众。她们与优婆塞同样,也要对自己的行为按佛教的一定要求加以限制,遵守“三皈五戒”。
比丘、比丘尼为出家众,优婆塞、优婆夷为在家众,总称之“四众”、“僧俗四众”、“佛弟子四众”。
四、什么是三宝四谛五戒八正道十二因缘?
三宝:指佛、法、僧。佛是梵语“佛陀”的音译简称,即觉悟者,是彻底觉悟宇宙人生真相并拥有圆满智慧与慈悲之人,如释迦牟尼佛等;法是梵文“达摩”的音译,是佛陀所宣讲的教义教理,包含经、律、论三藏经典,是引导众生修行解脱的指南;僧是梵文“僧伽”的音译,含义是“和合众”、“法众”,就是众多的出家人和合相处在一起,所以佛教的僧实际上是一种集体称呼,一名出家人不能称为僧,由四个以上信奉佛法、遵守佛教戒律的人所组成的组织才能称为“僧”,他们遵循佛陀的教导,精勤修行并弘扬佛法,在佛教的传承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指出人生充满各种痛苦,如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集谛阐述了痛苦产生的原因是贪、嗔、痴等烦恼以及业力的牵引;灭谛表明通过修行可达到涅槃的境界,彻底解脱痛苦;道谛则是通向涅槃的修行方法,也就是 “八正道”。
八正道:涵盖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十二因缘:细致地解释了生命流转的过程与因果关联,从无明起始,历经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最终到老死,揭示了生死轮回的根源与解脱之道。无明是指对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是一切烦恼和痛苦的根源。由于无明的存在,人们产生了各种行为(行),这些行为在意识中留下了业力的种子(识)。识在投胎转世时,与父精母血结合,形成了名色(名指精神层面的要素,色指物质身体)。随着胎儿的发育,逐渐具备了六种感官(六入),出生后与外界接触(触),产生各种感受(受)。基于这些感受,人们产生了贪爱(爱)和执着(取),从而导致了业力的积累(有),这种业力又促使新的生命诞生(生),而新的生命必然会经历衰老和死亡(老死)。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生死轮回的无尽链条。通过对十二因缘的深入理解和修行,可以洞察到生命流转的本质,从而找到解脱轮回的方法,即从斩断无明入手,逐步破除各个环节的因果联系,最终实现解脱。
五、什么是三毒三学三藏三界四大四法印五戒六根?
三毒:是贪、嗔、痴,这三种习气,会毒害我们的身命和慧命,所以叫三毒。贪,就是贪恋五欲,但凡碰到顺境,心里有想占有的念头。嗔,就是没有忍耐,心怀嗔恚,一旦遇到逆境,心里产生憎恨的想法。痴,又叫愚痴无明,对事理弄不明白,颠三倒四的。
三学:是佛法修行最根本的三种修学途径,包括戒学、定学、慧学,又称三无漏学。三学也是有因果关系的,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戒学,就是佛教徒的行动准则和规范;定学,指的是禅定、静虑;慧学,则是能彻底明白宇宙人生真相的般若智慧。
三藏:指的佛教经典的三种分类,包括经藏、律藏、论藏。
三界: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这三界是一直处在生死轮回里、迷迷糊糊又多情的众生生活的地方,因此三界也被叫做苦海。
四大:包括地大、水大、火大、风大,讲的是一切事物的四种基本属性,类似于我们传统文化中讲的”五行“。
四法印:法印,就是佛法的印记,就好像官印一样。凡是符合三法印的思想和法门,都属于佛法。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再加上大乘的“诸法实相”,就是四法印。
五戒:就是佛陀为弟子们制定的最基本的五条戒律,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不歌舞及旁听、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
六根:是六种感觉器官或者认识的能力,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在佛教看来,所有烦恼的出现,都跟六根还有六尘脱不了关系。
六、什么是小乘大乘?
小乘:指的是声闻、缘觉的法门,修行以自利为宗旨。
大乘:是菩萨修行的法门,是以自利利他为宗旨。
七、什么是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实际上是梵语“那摩(Namo)”的音译,“那摩”保留着古时的读音,其意思就是“敬礼”;“阿弥陀佛”是掌管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意为“无量光”、“无量寿”;合起来,“南无阿弥陀佛”意为向阿弥陀佛敬礼,并表达发愿回向的意愿。南无阿弥陀佛的正确念法是“nā mó ā mí tuó fó”,其中“南无”读作“nā mó”,“阿弥陀佛”读作“ā mí tuó fó”。
八、佛教寺院的格局一般是怎么设计的?
佛教寺院一般由多个部分构成。
山门:是寺院的大门,山门又称“三门”,多为三门并立(中间一扇大门,两旁两扇小门),象征着空、无相、无作三解脱门(中门:空门;东:无相门;西:无作门)。
钟鼓楼:进入山门后,有钟、鼓二楼相对,左(东)为钟楼,右(西)为鼓楼,一般早晨先敲钟,以鼓相应;傍晚则先击鼓,以钟相应。
天王殿:内供奉弥勒佛、四大天王和韦驮菩萨
大雄宝殿:寺庙中心主体建筑,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等佛像,是僧众早晚课诵及举行重大佛事活动之处;大雄宝殿前大院正中摆放着一个大宝鼎,通常刻有该寺寺名,其北则摆放有燃香供佛的大香炉。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规模较大的佛寺在大雄宝殿两旁还有东西配殿。
四堂:指法堂、照堂、经堂与讲堂。
其他建筑:藏经楼,用于收藏佛教经典;僧众居住的寮房、斋堂等生活设施区域;供奉罗汉的罗汉堂(最常见的有十八罗汉、十六罗汉和五百罗汉);修禅人居住之所禅房;还有监院和方丈院等建筑。
寺院的整体布局遵循着一定的佛教仪轨与传统,营造出庄严肃穆的宗教氛围,为僧众修行与信众朝拜提供了适宜的场所。
九、什么是佛塔?
佛塔原来是指为了安置佛陀舍利等物,而以砖等构造的建筑物,但是到了后代,多于“支提”混同,而泛指于佛陀生处、成道处、转法轮处、般涅槃处、过去佛陀经行处、有关佛陀本身谭的圣地、辟支佛窟、乃至为了安置诸佛菩萨像、佛陀足迹、祖师高僧遗骨等,而以堆土、石、砖、木等筑成,作为供养礼拜的建筑物。
根据《摩诃僧祇律》卷三十三,《法华义髓》卷十一等的记载,则应以舍利之有无,来作为“塔”与“支提”的区别。凡有佛陀舍利者,称为搭,无佛陀舍利者,称为支提。
佛塔也称作“浮图”,又作“佛图”、“浮屠”,是佛陀的两一个音译,另也指佛寺、佛塔。而俗话所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句中的“浮屠”即是指佛塔。
佛塔的种类极多,如果以样式来区别,则有覆钵式塔、龛塔、柱塔、雁塔、露塔、屋塔、无壁塔、喇嘛塔等。 如果以塔的层级来分,则有三十七重塔、十七重塔、十五重塔、十三重塔、九重塔、七重塔、五重塔、三重塔。以塔的形状来分,则有方塔、圆塔、六角形塔、八角形塔等。如果以所纳藏之物来区别,则有舍利塔、发塔、爪塔、牙塔、衣塔、钵塔、真身塔、灰身塔、碎身塔、瓶塔、海会塔、三界万灵塔、一字一石塔、籾塔。如果以建筑材料而别,则有砖塔、石塔、玉塔、沙塔、泥塔、粪塔、铁塔、铜塔、金塔、银塔、水晶塔、玻璃塔、琉璃塔、宝塔、香塔。如果以性质意义而别,则有祈福塔、报恩塔、法身塔、寿塔;就塔排列位置之样态而别,有孤立塔、对立式塔、排立式塔、方立式塔、拱立式塔、分立式塔等。
十、为什么现在很多寺院都要收费了呢?
其实很多寺院都反对收门票的,但是旅游局一定要收,也没有办法,普陀山的妙湛老和尚曾经就因为普陀山门票的事情,绝食3天,但是,也只是遏止了门票涨价,没办法取消门票,这是旅游局的问题,寺院本身也没办法的。
下面根据陕西省佛教协会官网和网上公开资料,整理了西安地区的佛教寺庙简要信息,方便参加参考和游览。
西安佛教寺庙分布图
大慈恩寺(唯识宗的祖庭,唐玄奘翻译佛经之地,寺内有大雁塔)
大兴善寺(密宗祖庭,西安佛教协会所在地;唐朝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位法师在此译经)
香积寺(净土宗祖庭,日本净土宗祖庭;安史之乱后期发生了历史著名的香积寺大战)
草堂寺(三论宗祖庭,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居于此,苫草为堂翻译佛经)
华严寺(华严宗祖庭,寺内有两座佛塔为初祖杜顺法师灵塔、四祖澄观法师灵塔)
净业寺(律宗祖庭,唐初为高僧道宣的弘法到场)
丰德寺(律宗祖庭,唐代高僧道宣律祖长期驻锡于此)
荐福寺(唐高宗李治驾崩百日后为其献福而兴建的寺院,室内有小雁塔)
兴教寺(唯识宗的祖庭,唐玄奘圆寂后的迁葬之地,室内有兴教寺塔)
青龙寺(密宗祖庭,西安佛教协会所在地;唐朝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位法师在此译经)
广仁寺(陕西唯一的喇嘛寺,寺名、匾额和碑铭真迹成了康熙皇帝给广仁寺的“三大御赐品”)
古观音禅寺(终南山千年古刹之一,寺内有一棵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栽种的1400多年历史的千年银杏)
卧龙禅寺(寺内古碑林立,文物丰富,现存从唐代至民国的重要碑刻文物达十六方)
大阿弥陀寺(净土宗修行道场)
莲宗庵(普通寺庙,主要建筑为山门,大雄宝殿,斋堂、客堂,寮房等)
胜光寺(普通寺庙,寺内有千斤铁钟)
法门寺(中国佛教四大圣地之一,1700多年历史。 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闻名)
至相寺(华严宗祖庭)
悟真寺(净土宗祖庭)
罔极寺(净土宗祖庭,太平公主为母后武则天祈福而修建的皇家寺院)
云居寺(唐太宗李世民为母尽孝修建的大型皇家寺院,与长安城内著名的钟楼、鼓楼三足鼎立)
贰:道教
道教是我国五大宗教中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因此又被称为本土宗教。
道教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并在东汉时期由张道陵创立。道教的思想深受老子的《道德经》影响,强调“道”的自然无为和宇宙的和谐。
道教的教理是其信仰和修行的根本宗义。道教的思想文化包含历史、经典、修持方法、宫观建筑、人物著述、神仙法诀、教戒科仪等诸多方面。教理在道教的信仰修行中具有稳定性和承续性,是道教命脉延续和发展的主体。
道教的思想体系包括外丹、内丹和符箓。外丹是指通过炼制药物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内丹则是通过修炼内在的精神和气来提升自我;符箓则是使用符咒来进行驱邪、祈福等仪式。
道教的主要派别包括全真派和正一派。全真派注重修行和内丹修炼,追求精神上的超越;正一派则强调符箓和斋醮仪式,注重与外界的沟通。
一、道教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道教历史上出名的人物有:张道陵、魏伯阳、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孙思邈、王重阳、丘处机、张三丰等。
当代道教界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岳崇岱、陈撄宁、黎遇航、傅元天、陈莲笙、闵智亭、任法融、李光富这些。
二、道教的四大圣地在哪里?
道教有“四大圣地”,分别是安徽的齐云山、湖北的武当山、四川的青城山以及江西的龙虎山。这“四大圣地”不单单是修道者心里向往的地方,还供奉着四位道教尊神。
三、“道法自然”是什么意思?
老子最先利用“自然”这个观念,去阐释“道”和“德”,并且把它当作活动的准则。在《老子》里,觉得“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道生出万物以及天、地,并且认为“道”的上面,并没有其他的东西存在。
四、道教间如何打招呼?
道教见面的礼节,是抱拳礼,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幼,都得让左手在外,右手在内,这样自然合抱就形成“抱拳礼”。道教见面时的口头语通常是“慈悲”,别人回答的时候就说“慈悲”,或者说“慈悲,慈悲”。
五、道士可以结婚吗?
正一派道士可以结婚,全真派道士不可以。正一派道士能够娶妻生子,他们大部分都是不出家的道士,只有一小部分是出家道士,可以吃荤菜,有的在道观里活动,有的则是散居着,在家时可以穿普通衣服,不用穿道袍。全真派道士不能娶妻生子,他们是出家的道士,住在道观里,只吃素,男的叫道士,女的叫道姑。
下面根据陕西省道教协会官网和网上公开资料,整理了西安地区的道教寺庙简要信息,方便参加参考和游览。
西安道教宫观分布图
万寿八仙宫(西安最大、最著名的道教观院,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赐额“敕建万寿八仙宫”)
金仙冠(道教全真派的重要宫观,唐睿宗为公主入道而立观,是韩国道教的祖庭)
重阳宫(全真派的三大祖庭之一,纪念全真道祖师王重阳早年修道和遗蜕之所)
都城隍庙(天下三大都城隍庙之一,与北京、南京城隍庙齐名)
湘子庙(道教祖师韩湘子故居)
楼观台(老子讲授《道德经》的地方,位居道教天下第一福地)
安乐宫(主奉释迦牟尼、孔子、老子这三位儒释道代表人物)
太乙宫(长安区道教协会所在地,主奉太乙救苦天尊,还祀有九天玄女、文昌帝君、玄坛赵元帅等仙真)
五陵洞道观
玉蟾台(相传老子西行入秦经此)
青华宫
叁: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均在唐朝时期传入西安地区,至今已超过1300年历史,著名的清真寺有化觉巷清真寺和大学习巷清真寺,著名的天主教堂有天主教西安总教区和糖坊街天主教北堂。
下面根据网上公开资料,整理了西安地区的伊斯兰教清真寺和天主教堂简要信息,方便参加参考和游览。
西安清真寺和天主教堂分布图
化觉巷清真寺(中国四大清真寺之一,中国历史最久的清真寺)
大学习巷清真寺(与化觉巷清真寺并称为西安最古老的两座清真大寺)
天主教西安总教区(西安人心中的“南堂”,热门打卡地)
糖坊街天主教北堂(陕西第二教堂)
肆:塔楼
塔楼一般位于寺庙内,例如大雁塔位于大慈恩寺内,小雁塔位于荐福寺内。如果仅有塔楼建筑,则一般是因为配套的寺庙在历史上被损毁导致。这里特别推荐土门峪的二龙塔,位于山顶上,站在上面可以俯视西安全城,视野极其开阔,且从这里可以直接徒步到天池寺。
下面根据网上公开资料,整理了西安地区的古塔楼简要信息,方便参加参考和游览。
西安古塔楼分布图
大雁塔(西安地标,供奉玄奘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

小雁塔(保存唐代高僧义净带回的佛教经卷)
昭慧塔(为纪念高僧昭慧而修建)
大秦寺塔(少有的基督教塔,七层楼阁式砖塔,塔身为正八角形,高38.6米)

二龙塔(位于土门峪山顶,视野好,可俯视西安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