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湖高铁经过区域地区经济发达,公路、水网、湖荡密布,且线路所经地区景点众多,优美的风景也给高铁线路的选线带来了困难。引入上海枢纽段线路与既有铁路及公路关系错综复杂,各种方案千头万绪。国铁集团组织各参建单位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铁路规划、设计、建设全过程,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强化安全、质量、投资和环保控制,优质高效推进工程建设,架设了松湖特大桥等38座桥梁,确保了工程如期建成。
动车组列车从上海虹桥站出发。许文峰 摄
沪苏湖高铁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旅游高铁,沿线景区景点灿若星河,有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淀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和肖甸湖、佘山等国家森林公园,又有震泽省级湿地公园和东苕溪、西苕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还有全国闻名的江南古镇周庄、南浔、朱家角、练塘、金泽、盛泽、震泽、织里、黎里等散落其间,仅在“天下难寻”“江南封面”的南浔古镇,就有小莲庄、嘉业堂等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
盛泽高铁站
沪苏湖铁路沿线主要通过长江三角洲之杭嘉湖积平原、太湖湖积平原及上海冲海积平原区,地势低平,河网交织,湖荡密布,仅在湖州城区附近零星分布剥蚀丘陵,植被较发育;沿线不良地质主要是测区前段的地震效应、重要城镇附近的区域地面沉降、湖州丘陵区的小型滑坡及崩塌等,以及软土、松软土及人工填土等特殊岩土。
沪苏湖高铁经过“两山”理念诞生地、国家生态日起源地湖州市,横穿过元荡湖、三白荡等重要湿地,穿越太浦河清水维护通道等4处生态保护红线,经过京杭大运河、东西苕溪2处国家级敏感点和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穿越上海市区75个噪声环境敏感点,跨越36条等级航道、243条河流。设计过程坚持环保选线,绕避环境敏感区;采取有效的工程(主要采用桥梁形式),防治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减振降噪;强化工程景观设计,与沿线环境协调。
苏州南站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沪苏湖高铁总体负责人陈国介绍,沪苏湖项目重难点工程主要有跨沪昆铁路128米钢桁梁、跨斜塘河(40+60+260+60+40)米四线钢混组合梁斜拉桥、跨常台高速(35+168+136+35)米独塔斜拉桥等。沪苏湖铁路在吴江区跨常台高速及苏嘉运河采用(35+168+136+35)米混凝土独塔部分斜拉桥,主跨跨越规划常台高速及油气管线,边跨跨越苏嘉运河。
苏州南站段
这是一条桥梁凌波于江南水乡的高铁。沿线水网密布,四分之一线路要跨越湖泊,多处跨越既有铁路和众多管线,全线共设桥梁38座,占比高达90%,跨越36条等级航道、243条河流,其中两次跨越太浦河、两次跨越京杭大运河,水中桥墩多达655个,主跨超过100米以上的桥梁达24座,其中松湖特大桥全长111.8公里,占正线总长的68%。
沪苏湖高铁开通运营后,将有效缓解沪宁、沪杭两大客运主轴的压力,进一步强化上海对长三角核心腹地的辐射功能,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构建西出上海的第三通道。
(苏报融媒记者 王英 周悦磊 文/摄)
编辑:钱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