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一个人们熟悉而陌生的名字。熟悉是因为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西藏,都将西藏列为一生必去的目的地之一,而很多已经去过的人会长久地怀念那个天高地远的所在,甚至一次次地“回”西藏。世界上没有其他地方拥有如此的魅力。说陌生,是因为西藏之大、之高、之丰富、之神秘、之艰难危险,拥有无穷的可不断探究的空间,纵使穷尽一生,西藏仍有数不尽的陌生和神秘。
西藏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三道绵长的山脉,从北往南将西藏切分成南北两部分,三山之间就是世界的青藏高原。这是一块东西跨越2 000千米、20多个经度,南北绵亘1 000多千米、10个纬度的广袤地带。
这里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这里有最为集中的高山和极高山,全球14座8 000米以上的高山中,西藏就有5座,包括珠穆朗玛峰;这里是全球中低纬度冰川中心,孕育了占全国47%的冰川,来古冰川、米堆冰川、绒布冰川银光闪耀;这里是亚洲多条著名长河的发源地,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从这里流向大海;这里是中国湖泊最密集的地区,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与羌塘高原之间,分布着497个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23%;这里是全球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羌塘高原面积超过6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 600米,是中国面积、保存完整的野生动物栖息地;藏东南峡谷地区由于垂直落差巨大,形成了包括热带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高山草原等在内的一系列完整的植被垂直带。域内多样的环境孕育了40多种西藏特有物种,如藏羚羊、藏雪鸡、藏马鸡、黑颈鹤等。这里还有悠久辉煌的古代文明和宗教文化,信仰原始苯教的象雄与古格文明曾闪耀阿里大地,藏民们崇拜神山圣湖,转山、竖经幡、堆玛尼石、口口相传着格萨尔王的英雄史诗,他们将信仰寄托于山崖上的一座座宗堡与寺庙,最著名的莫过于拉萨的布达拉宫,已成为藏传佛教文化的汇聚点、藏民们心生向往的圣地。
西藏的美,是一种极致的美,是人类对于生活的星球的终极认知挑战。我想这大概是西藏对人类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的一种原因。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李栓科
《雪域求法记》
作者:邢肃芝(洛桑珍珠) 口述
杨念群 / 张健飞 笔述
《西藏,西藏!》
作者:卡布
《发现西藏》
作者:李栓科 主编
《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系列:西藏》
作者:澳大利亚Lonely Planet公司
《艽野尘梦》
作者:陈渠珍
“夜晚的雍布拉康,山崖上的建筑,大大的月亮,可以看见其上的一个个环形山,竟然有一扇窗亮着灯光……夜晚的纳木错湖,夜晚的托林寺,那么宁静,那么奇异,不像是夜晚,像西藏出现在另一个星球,这种奇异的感觉抓住了我……”
——《西藏,西藏!》
《那时·西藏》
作者:徐家树
《西藏史诗和说唱艺人》
作者:[法] 石泰安
《第三极的馈赠》
作者:[美] 乔治·夏勒
《喜马拉雅深处》
作者:范久辉
《西藏的寺庙和佛像》
作者:金申
“极远处,隐隐约约地传来低沉的声音,好像是天际轰隆的雷鸣声,又好像是在夜空中巡视的天神轻轻地相互召唤。细听之下,确是诵经声。我缓缓西行,独自一人步入已成黑色剪影的群庙之中。灰紫色的暮色衬着暗蓝色的苍穹,大群乌鸦在高大的白色佛塔、红褐色的石块和黑白相同的大小殿堂上空盘旋。诵经声一点点近了,清晰了。它们从大经堂的高高围墙中传出,如海潮般汹涌,一阵又一阵,低沉而有力,永无穷尽。”
——《那时·西藏》
《西藏一年》
作者:书云
《如意故事集》
作者:万玛才旦
《无性别的神》
作者:央珍
《水乳大地》
作者:范稳
《尘埃落定》
作者:阿来
“今天,不论世人用什么态度来看待它,无论是否相信灵魂由此能得到更好的归宿,天葬的确是一种自然而生态的回归。无论岁月如何流逝,我头脑中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圣洁的念头,那就是,在生命的最后,展开双翅,奋尽全力向太阳飞去,冲进那七彩的无边光辉,融入碧蓝如洗的万里长空之中……”
——《西藏一年》
《西藏,面冰十年》
作者:毕淑敏
《莲花》
作者:庆山
《藏地密码》
作者:何马
《不负如来不负卿》
作者:姚敏
《第三极》
作者:[美] 马克·辛诺特
“九月并不是旺季。她所在的房间,已经空落了一段时间。身边的两张床,不断有人来来往往,那些走在路上的人,从世界的某个角落,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飞机、火车、货车、客车、自行车、徒步......汇集到这个高原之上的城市,停留之后又分散进入西藏的不同地区。
这些曾共眠过长夜漫漫的人,在客房里留下各色体温、气味和声音,拍打起伏如同潮水。......在他们离开之后,快速遗忘他们的名字、身份、年龄、原住城市……从来都不记得他们的脸。”
——《莲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