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涉县娲皇宫
郭文锁
我已数不清,曾经去过多少次娲皇宫,每次去,都会站在李毓珍的功德祠前驻足一番。
娲皇宫是华夏始祖女娲的功德祠。在古代,为贤达立庙建祠,是一种礼教手法,是刻在民间的文化记忆,是一个地方的历史密码。像关帝庙,药王庙,城隍庙等,所敬的神,都曾是在世间行走有血有肉的人,因为有功于民众,后人为感念他们,就立神庙祠堂把他们供奉,纪念他们的事迹,传颂他们的功德。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断鳌立极,杀黑龙,止淫水,别男女,通婚姻,等等,造福人类,推动社会发展,所以全国各地都筑庙供奉女娲。涉县娲皇宫,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祭祀女娲的神庙,特别是主体建筑娲皇阁,是整个邯郸文化旅游标志。
然而,在娲皇阁南旁,并存着一间不起眼的功德祠。一个高大巍峨,金碧辉煌,一个低矮简陋,泯声敛气,相比之下,相形见绌。这是单间敞口明厦,在迎爽楼背后,贴着石崖,紧紧偎依在娲皇阁的台阶下。每天来娲皇宫游人数以千计,而留意这间功德祠的人恐怕寥寥无几。殊不知,闻名遐迩的娲皇宫,能以如此巍峨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与这座小小的功德祠有着莫大的关系。
建在娲皇阁下的李毓珍功德祠
一九九二年,当我第一次站在这里,文保所老所长程耀峰指着墙上的清代仕官图对我说:“这是李官的功德祠!”
李官是谁?我一脸茫然。
程所长又说:“院里有他两通碑,看看就知道了。”
娲皇宫院子中央,立着两通咸丰三年六月所立的蟠龙牌,一通碑在梳妆楼前,上书“钦加知州涉县李大老爷毓珍功德碑”;另一通在香火池边,由李毓珍亲自撰书的“重修娲皇宫记事碑”。我才知道,李官名叫李毓珍,是清代咸丰年间,涉县的一位知县。
多年以后,我费了很大劲儿,终于读通弄懂了这两通碑,而李毓珍这位知县,骑着马裹挟着历史烟尘向我走来,愈来愈清,越来越高大。
咸丰二年(1852年)三月十五日,一年一度娲皇宫庙会,进入最热闹的一天。山西河南各地香客,都集聚在这里,十八盘上下行人摩肩接踵,娲皇宫院内外如蚁聚蜂集。人们各自专注对娲皇圣母焚香上供,磕头膜拜。似火的骄阳,照射着这座千年古庙,谁也没有注意到,一片带着火苗的黄表纸,借着气流腾空起飞,然后徐徐落在拜殿瓦顶上,这里有一片旧年生长的枯草,遇到烈火迅速燃起,强烈的阳光下,火焰很难让人发觉,待形成火势窜上阁楼,人们发现时已经晚了。火势失控,霎时间整个娲皇宫大院,在人们的惊叫中陷于火海,娲皇阁、梳妆楼燃起的大火烤红了背后的石壁,一直从午时着到日落西山。所幸南北两下的钟、鼓两楼相距较远,劫后余生。
烟火缭乱之时,得到急报的知县李毓珍,第一时间快马飞奔上唐王峧,他站在山前,面对惨遭涂炭的千年古庙,捶胸顿足。作为一县之长,他非常清楚这一古建在三省民众心目中的分量,面朝山顶下跪泣拜,誓言要重修古庙,再现娲皇宫之巍峨。
涉县,当时这个豫北小县,只是弹丸之地,地瘠民贫,要想重建娲皇宫,谈何容易。知县李毓珍知道“经费维难,某新非易”,但“慨然任之”,决意重修。他“仿赎金之意,募布地之缘”,向全县各村下通知按份捐资,挨户输财,与此同时,他回到山西,向祁县、太谷乡党朋友求援,以期资助。在短短一个两月时间,就募捐财资达五千多千文。有了银子,开始筹备工料,延请工匠,动工重修。面对古庙的废墟,把这座古庙修成什么规模,这位年近半百的山西汉子,胸有成竹!
娲皇宫从汉代立庙,至今已有两千年,初始只有神庙三楹。到明代万历三十四年前,规模越来越大,已经有钟楼和鼓楼的存在。到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正月,一场大火把这里烧得“寸木片瓦俱成灰烬”,钟楼和鼓楼因相距较远,得以保存。知县潘槚下令重修,“复依石龛建殿一座”,还没有修成,潘槚高升离开涉县,接任的知县张甫在他的基础上继续重修,只是依照原有样子,在石窟前建起五间大殿。又过了十八年,到天启六年(1626年),娲皇宫迎来一次大规模扩建。这次修建,把原来石窟前的庙宇拆了,筑起一座石券,并在券上建阁,整整花去二年时间。在工程完工后,《创建娲皇阁记》的石碑上记述:“深廓其存,容者庙之。……接岩龛以创阁五楹,广四丈,延方各五丈五尺者……”“工之成于今日者,嶙峋直上,严若步虚,行二者升阁之石磴也。”可以看出,券的两边有石台阶,上去有五间庙舍,高高耸立在崖前。
清康熙五十三年《涉县志》绘图“娲皇古绩”,券上为两层阁楼
朝代在不断更替,时间的风雨不断冲刷着这座古老的庙宇,人们对娲皇宫的钟情不曾改变。到康熙二十九年,一个叫李大成的人,看到这里木材腐烂严重,四方募化,山上山下,进行大修。这次大修,把石券上只一层的娲皇阁,又加建一层,成为一组两层阁楼,就是这座二层阁楼,到咸丰二年春天,葬身火海。
可以肯定,知县李毓珍通读过这里的每一块碑刻,他知道每一次火灾对于娲皇宫来说,都是一次涅槃重生。这次重修,一定要让娲皇宫规模更上层楼。他与众不同的胸襟和浪漫情怀,在接下来整个设计和施工中彰显出来。原来石券前的卷棚拜殿,进行全部重修,从四根柱基石精美的雕刻上,就洞见一切。券上主阁楼,紧贴着山崖绝壁增建为三层,通体为石木结构,第二层和第三层后墙为砖石,前为木构架。为防地震,于后墙与山体之间系上九根铁链,此等奇思妙想,折服后人。整个楼阁呈现出“倚岩凿险,结构凌虚,金碧辉煌,望若霞蔚”的态势。烧毁的梳妆楼,设为前后回廊,架一石桥与拜殿连通。拜殿南侧新建二层阁楼,起名迎爽楼,为接待上顶朝拜的官员处所。此外,又在山门外建了青砖牌坊、影壁,山门里建了三间客房和六角小亭,山前建起五间碑房,并把诸多捐资碑立存于内,免受风雨。经过重修和增建,整个娲皇顶显得庄严巍峨,各殿宇布局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楼阁重叠相映,宫殿高低陪衬,气势更是恢宏。
工程在七月开始,重修期间,为防有人从中渔利贪污,李毓珍专门派人监工,一有时间,自己就骑着马来这里察看,一石一瓦,费心谋划。尽管地处山崖狭台,每一组建筑布局都恰到好处,地尽其能。
娲皇宫之所以能浴火重生,幸之所幸,是遇到了李毓珍。
李毓珍,字怀瑾,号朴亭,嘉庆甲子年(1804年)生于山西省代州崞县上阳武村。他出生在大家族,祖上来自洪洞县,到他这一代时,家里一下子出了两个进士,一个是他的堂兄李毓馨,一个就是李毓珍。李毓珍在家里排行老二,系代县学廪膳生,乡试中式第十二名,会试中式第一百八十二名,道光乙巳年(1845年)殿试第三甲第十九名,钦点即用知河南原武县,后来调涉县当知县。到任后,他“折狱明决,剔弊除奸,不避权贵。邑有恶豪某,久为民害,珍置诸法,党恶于是胥敛。城南漳水为患,捐修石堤御之,泛滥患息。又倡修涉阳书院,延师训课。岁饥,开仓赈济。在官数载,惠政多端。”(据清光绪版《续修崞县志》)可见,李毓珍为当地百姓办了很多好事,是一个很务实的,有作为的好官,被人们称为“李官”,到现在,涉县民间还流传着他的许多传说和故事。正是他政绩昭著,被朝廷加衔一级,成为一个拥有知州衔的知县。当然这是在重修娲皇宫之前,他就受到朝廷褒奖。
其实,在火烧娲皇阁之前,他就开始主持重修山前的停骖宫,并撰写了《重修停骖宫记》。在娲皇宫重修过程中,他更是“濒来视之”,显然,他要把娲皇宫打造成一部精品力作。九月,天高气爽,柿红菊黄,他邀好友邹廷桂、李霖等人,在这里饮酒赋诗,被后人称为“寅友诗会”。他们留下精妙诗篇,李毓珍亲自题跋,刊刻石碑镶嵌于拜殿的南壁上。
咸丰三年六月,大廓初成,从远处看,一座让人叹为观止的仙台楼阁,已然耸立于唐王峧古中皇山上。迎爽楼正开始铺地砖,大殿前台阶石护栏正在雕刻,油工开始对梁栋进行彩绘。这位知县大人,或许还有更为奇妙的想法在这里施展,通过近一年时间的接触,参与这次重修的司事绅商,无不被李毓珍博深学识和行事风范所折服,大家合议要为县太爷立一座功德碑。
在民间信仰中,女娲奶奶是有求必应,是明察秋毫的,是善恶分明,每一个凡民只要对她敬仰,都会受到她的保佑和眷顾,因此,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人们不远万里前来朝拜,有人求子,有人禳灾,有人求禄,有人避祸,所有人都能满意而归。试想,李毓珍,这位山西靠科考上位的学子,他举事重修娲皇宫,对女娲奶奶来说,这该有多深的功德。但是,时间到了秋天八月,这位知县的所有想法,连同他的生命,并没有因为修建娲皇宫而受到女娲的庇护,在秋风飒飒的黄昏,戛然而止。
《涉县志》载:“太平军将领林凤祥部挥师北伐,达长治、潞城、黎城。八月二十四日,出响堂铺而下,将县城团团包围,县令李毓珍率驻兵及民壮近千人拼死抵御。太平军破城而入,李毓珍自城上而下,率众与太平军混战在城街,一时,街头尸体遍横。李毓珍及五十余随从被擒,均杀死在城外的茄子地里。”
这是一个多么血腥的场面!
李毓珍为守护县城,以身殉职。
我查阅明清版本《涉县志》,看到从汉代立县以来,县令像走马灯一样你来我往,由于历史原因,到底有多少人来这里主政,居然列不清楚,有的人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留下。这些为任一方的县太爷,确实为涉县民生做出很多好事,不论在水利交通还是文化上,都可圈可点,名垂青史。涉县地处军事战略要冲,兵祸不断,每遇兵事,主政者大都选择弃城保命,而李毓珍是唯一一位,为守护城池英勇无畏壮烈殉职的知县。
他被砍首的地方,就在涉县城玉带河一带。这位满怀抱负、被涉县后人称为“李官”的知县,命殉娲皇宫脚下,血染清漳河畔,时年仅四十九岁。
狼烟滚滚,残阳如血。消息传到北京,咸丰皇帝下旨:“追予河南涉县阵亡知县李毓珍于死事地方暨原籍建立专祠。”(据《同治实录》)
圣旨传到涉县,人们都想知道,把李官的功德祠建在哪里合适?看看气势宏伟的娲皇宫,不正是倾注着他大量心血与情感的遗世之作?试想,如果没有他的构思谋划,娲皇宫断然不会有此等规模,把他的功德祠立在娲皇宫一侧,不正同于作品之署名,书法之落款?在娲皇宫为他立身建祠,也是对他重修娲皇宫的一份回报吧。能够日日厮守在自己的作品之旁,对李毓珍本人来说,也是最大慰藉,千古一人。
功德祠里李官的塑像,不知毁于何时何人之手,这里没门没窗,大口敞着,以一副无人知理之状,依缩在娲皇宫一角,一任山风裹卷尘世的香灰,进进出出。如今,居然极少有人知晓,这是皇帝下旨为李毓珍所立的一座功德祠。历史的时光,在静静游走一百六十多年后,李毓珍当年重修的娲皇宫,已是全国AAAAA景区,是河北省的一张旅游名片,他所建的娲皇阁,业已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或许说,这才是对他最大告慰。
图片
作者简介
郭文锁 涉县昭义人。政协涉县十届常委,涉县作家协会主席,涉县文硕文化公司总经理。主编、编辑图书20多部,创作微电影、小品剧本20多部,报告文学80多万字。有散文在《美文》《当代人》《散文百家》等刊物发表及被转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