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每每到北京,玩得兴起,总要“幅射”周边一下,比如通州、天津、张家口、秦皇岛、大同等,在山海关和北戴河领略一下“江山”、“帝王”、“千古”、“硝烟”这些概念,别有一番况味。
但有个地方一直没去,总是推到“以后再说”,这一推就是二十多年,未免遗憾。
这个地方就是承德。
小时候爱打撇撇,撇撇是香烟盒折成的三角形,放在地面上让你打,打翻了就是你的,打不翻就轮到我打你,谁打翻了,撇撇归谁。
这种游戏可锻炼臂力了,人家扔手榴弹,要小跑五六步,我就原地扔,照样在学校运动会上得前三名。军代表点赞说,打仗时人在战壕里,扔手榴弹时不可能允许你助跑的。
打撇撇我赢多输少,积攒了很多烟盒纸片,其中就有承德“避暑山庄”,它有红墙蓝瓦,绿树黄庄,感觉它是建在深山里的城堡,神秘又佛系,令人向往。
长大后了解了它的一些情况后,骤生厌恶感,去北京而未去“幅射”它可能也有这个原因。
2002年我发表在《羊城晚报》上的一篇评论《康熙王朝》(电视剧)的文章,很能诠释我的厌恶之源——我对大清朝的厌恶(倒是连累了承德,承德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地方),让我非常不理解一个军人出身的有才气的作家,为什么毕其一生写帝王,而且写清朝的帝王!恨屋及乌,因此我对二月河这个人,也打心底里不喜欢,看他不起。
今年8月底去了趟承德,心情依然复杂,回来几个月时间都拿不起笔。
倒是没想到它那么大,它是被联合国确认的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面积几乎有790个足球场那么大!没想到它的湖面那么阔,游船和游船上的人,比西湖还要多得多!没想到当年的“热河省”省会,就在这儿,也没想到赫赫有名的“热河”的河,只有数百米,是世界上最短的河。
当然,更没想到这里的楼台亭榭,寝宫厅堂,庙宇寿龟,宫殿宝塔,建造得如此奢华,我忍不住爆粗口道,你M的皇帝老儿,这得花掉多少老百姓的血汗!
坐了江山就想万寿无疆,那座“万寿无疆塔”又让我爆了粗口,以致今日头条(这个势利眼平台)都不敢发。
我对大清朝的厌恶,并非仅仅缘于他们的割地求和,卖国求荣,实话说当时的情况摊上谁都打不过八国联军,割一片香港皮、台湾皮,甚至割一大片外兴安岭肉,割一大片乌苏里江以东的肉,保得大清的大片躯干在,心脏五腹在,便也罢了——大片江山仍在手里控制(俺的大清疆土,再不济也比大宋大两三倍哩),保得那拉氏族还在北京紫禁城坐龙椅,也是值得成交的交易——两害相权取其轻,卖国贼总有他的理由。我且不骂他,好歹他统一中国时,还带来好大一片土地,什么贝加尔湖流域、外兴安岭、海参崴、库页岛等,都是他带来的(依据是1636年,后金的国土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以上)。
——我对这个朝代的厌恶,一是它对汉民族的嗜血杀戮和残酷统治,二是它在世界大航海之际大搞闭关锁国,愚民专制,文字狱超过历代总和,三是他们的宫廷斗争之结果,新兴的力量总是被压制,人民的苦痛日益加重,科技、文化大踏步后退,中华民族被世界文明远远抛在后面。
清朝攻入北京后坐龙椅的十个皇帝,就有三个被那个老巫婆干政(没一个做得了主),276年江山,她一人就占去了六分之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欣”,“我死以后,管他洪水滔天!”巫婆不死,巨龙呻吟,而这个巫婆作妖,还就是从承德这里起步的!
谁知道我泱泱中华跟北方邻国俄罗斯,居然有如此剪不断理还乱的孽缘:这个给中华民族带来无尽苦痛和耻辱的大清朝,居然源自苦寒之地的西伯利亚!
明永乐(1402-1424)年间,皇帝朱棣批准了一批来自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为躲避极寒天气而到女真族领地生活。他们捕猎为生,属于渔猎民族(形成了后来的满族)。朱棣认为这些难民危害不大,留下来正好还可以与女真族互相制衡,但未料到后来他们居然“融合”了,两百年以后,后者最终被前者吃掉了,并建立起一个与明朝比肩的国家(后金)。
这个国家在明王朝被李自成搅得焦头烂额之际,也出动精锐部队,与李遥相呼应,内外夹击,那个腐败的大明,怎么受得了?朱棣怎么想得到,他的后代子孙就是被这个难民的后代夺了江山的。
李自成这个大不顺的“大顺皇帝”,不会用政策,好不容易打进了北京,坐上了龙椅,却逼反了吴三桂(一个在前方独挡清兵的大将,却遭遇他在北京城内的老爹被打,爱妾被辱的事,这不是逼他反吗)。吴三桂降清引狼入室,导致千古遗恨——对大明朝,对李自成,对全国老百姓,对他自己,都是千古恨(他自己,最后还不是落得个被大清过河拆桥的下场)。
李闯王与其说是被清兵剿灭的,不如说是被吴三桂的哀兵挫败的。
李自成起兵出北京往山海关迎战清兵,后人于明史外找到了一些档案资料,证明清朝的功绩薄有假,重创李闯王的不是多尔衮而是吴三桂:
“......吴三桂的部队即已与李自成鏖战终日,凡连杀数十余阵。是日之战,有‘斩获贼级无数’之报,又有‘大获奇捷’之报。凡此‘奇捷’与‘斩级无数’,俱吴三桂独立血战之功,初与多尔衮无关。盖多尔衮行军,于四月二十一日赶至关外十五里许时,‘日已昏黑’,兼且人饥马乏,不能鼓勇更前,于是乎只好屯兵不进。而是日吴三桂在关内之血战终日,大败贼众,多尔衮不但无关,而且似乎更有些毫无所闻的样子。”
惜哉,李自成!辛苦征战十三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打进北京,坐上了崇祯的位子。可惜智慧不够,屁股还没坐热,就被多吴联军(此刻叫清军)赶出了北京城,逃到湖北通城九宫山殒命完事。
大明的江山丢了,崇祯上吊了,吴三桂降清了,李自成失败了,这些都不可惜,只可惜是苦了我中华百姓了。
八旗威武铁骑,游牧虎狼之师,得一劲旅(原为劲敌)吴三桂引路,长驱直入,呼啸入关!这是什么概念,清兵入关,比日本人1937年攻过卢沟桥还要恐怖,对汉民族的大杀戳开始了!
为了训服大汉民族(即所谓“削发易服”),看看满族八旗兵在华夏大地上的杀戮吧!随便在网上一搜,就是这些血淋淋的数字——
“辽东大屠杀,死者一百余万;济南大屠杀,尸积十三余万;扬州十日,僧人敛尸八十余万;嘉定三屠,五万余;江阴之屠,死者十七万两千;昆山之屠,“破城当天死者四万”;同安之屠,死亡五万余;大同之屠,仅存重案犯五人,满清的知府上书说,既无苦主,可赦之矣......
广州之屠,死六十余万;四川之屠,三百万-四百万,死于饥谨者约四十万;潮州之屠,遗骸十余万;嘉兴之屠,死者约十余万;金华之屠,五万余;赣州之屠,约四十万;南昌之屠,四十余万;湘潭之屠,五万余;沅江之屠,十余万;汾州、太谷、泌州、泽州皆屠尽,计四十余万————这些远远不是全部!”
(以上文字,为省篇幅我还砍掉了一半)
我就不信那个才气逼人的汉族军人作家二月河,会不知道清史的这一段!
康熙居然不要脸到说清军入关是“为明帝报仇”,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得江山有他清朝得位正,他们入关是为了剿杀逼死明朝皇帝的逆贼——
“清人入主中国,据多尔衮自称‘除灭流贼,为明帝报仇’。于是乎康熙遗诏中更堂堂言之,有‘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之语。而乾隆为世祖世录作序,即据此大旨,更恣意发挥,以申论所谓‘我朝实大有造于中国’,而世人受其欺者,迨已三百年。即内阁档案出,于烂字纸中查得顺治元年正月二十七日关于多尔衮勾结李自成并取中原一书稿,并夹书人迟起龙回书稿,始知清人原与流贼为一事,其所以荼毒中原者,揆之闯献辈,实相等夷。由此书稿,则清实录所云‘得天下之正’云者,可以断断乎证明其为妄说矣。”
多尔衮想和李自成勾结,但没有成功,他写给李自成的信就是想勾结起来合力推翻明朝,平分天下,档案资料里还有这么一段:
“多尔衮等在正月二十七日给李自成通了一封信:‘大清国皇致书于西据明地之诸帅:朕与公等山河远隔,但闻战胜攻取之名,不能悉知称号,故书中不及,幸毋以此而介意也。兹者致书,欲与诸公协谋同力,并取中原。倘混一区宇,富贵共之矣,不知尊意如何耳。惟望速驰书使,倾怀以告,是诚至愿也。’”
(以上双引号内文字,为引自相关档案资料的网络披露,并不见诸于清王朝的“正史”)
至“康乾盛世”时,拼命为祖上歌功颂德,杀人如麻还要粉饰自己,致“世人受其欺者,迨已三百年”,生生地把满手的汉民族鲜血,洗了个干净。他朝的文字狱,比历代的总和还要多,谁敢说半个不字呢,只好任凭他洗。
自幼嗜好山川地理的我,一直认为清兵打入北京的路线,必经承德,康熙选定此地做行宫,恐是因为轻车熟路之故。此番查了下资料,清兵是从东边方向(山海关)打过来的,而承德在北京的东北方向。
但这也不影响我的思路,在1644年之前,他们就有多次打进来烧杀劫掠的过往,1618年努而哈赤就起兵反明,1636年皇太极沈阳誓师,正式开始“灭明”战争,有资料记载清兵“自明劫掠的物资,绵延30里”。北京以北,包括东北方向的热河(即承德),岂能独避战火?
况且,1644年那一次的清兵自山海关杀来,是由于吴三桂的信,导致清军的临时改变路线。
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我在网上查到了以下文字:
“由山海关入关是清军最近的进攻路线,但并非是惟一的。事实上,清军在1644年的山海关之战前,已经先后5次经山海关西面的路线大举进人内地,进攻明朝。第一次是在1629年,皇太极率大军亲征,经由热河进军,破长城的大安口和龙井关直入内地,占领遵化,攻陷蓟州,兵围北京。这次人关的最大成就,是皇太极成功施用反间计,使崇祯帝杀掉了名将袁崇焕,为清军剪除了最大劲敌。第二次是在1632年,皇太极率清军由蒙古草原进军,兵抵张家口北面,“列营四十里”炫耀兵威,迫使明守将缔约讲和,然后返师而还......”(新浪新闻中心《六千公里长城,却不能阻止清军入关》)
仅以上文字就说明了清军从(北京的)东、东北、北、西北多个方向进犯过大明,且第一次就是经由承德过来的(我的感觉可不是有点准的?)。
北京到承德,高铁一个小时,我据此推算了下,约300公里距离,因为中途停了密云站,高铁时速一般都要超过300公里。这么算下来,清代快马跑,得一天时间。如果运送货物,多人行走,那要好几天。路况差的话,得一个星期才行。高德上查,260公里,差不多呢,现在的铁路线和高速公路,是“直”的,以前的道路,遇山你得绕,遇水你得弯,300公里只有多,没有少。
当初,八旗骑兵是“弓马得天下”,这里是皇族怀旧最好的地方,水草丰盛,人烟稀少,野兽出没,适于狩猎,京城里人多嘈杂,这里却可以跑马,舞刀练枪,射箭比弓,玩得尽兴又不扰民。始当行营,后为行宫,越建越大,街市衍生。
江山在手里,大兴土木就不是事,这座行宫,建得兴起,居然建了90余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于1792年完工,占地564万平方米,是世界现存最大皇家园林。官话说它是“中国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
久而久之,这里成了清皇族的第二个京城,夏天炎热时皇族都爱在这里来避暑,休闲,办公,议事,接待边疆少数民族(如蒙、藏等)客人。
在湖景、山景、庙景里看看,倒是还能玩出点味道,因为大自然总是能怡人的,庙宇也有文化因子在,但进到“避暑山庄”的宫景“里面”,整个人就不好了。
看到皇族的下榻处、休息处、会客处、办公处、读书处的名儿,就感到好笑,还“云山胜地”,“烟波致爽”,“四知书屋”,“万岁照房”,真他娘的想世世代代坐江山下去呢。
可惜他们的极乐园建成之后,就有两个皇帝死在这儿了,一个是嘉庆,一个是咸丰。我们今天一个小时的车程,嘉庆走了一个星期,走到烟波致爽店就翘辫子了(1820年7月25日,他是18日离圆明园出发的),有说是酷热难耐,中途中暑,导致的心脏血管出问题。有说半道上打雷下雨,电闪雷鸣,雷劈了皇上。管他何因死的,反正他就是个庸碌货色,任上除了整治了几个贪官以外,没什么亮眼的政绩可以圈点,最坏的是,世界大航海时代之后,工业革命开始在欧洲发轫了,而中华民族却在他的治下打瞌睡。
而那位咸丰皇帝比他惨多,被英法联军打到北京并烧了圆明园,他逃命逃到这儿不敢回去(1860年9月21日逃命到承德,在这里呆了近一年时间怕回京城),1861年8月22日也是在“烟波致爽”这里翘了辫子,终年31岁。这位爷,先天就不足,他娘为了他早下地,登大位,对太医软硬兼施,致早产(而在他后面出生的弟弟,其实能力比他强些,虽然被他先下地占了皇位,夺了先机,却架不住心里不服呀,后来帮助慈禧生生把他的“顾命八大臣”扳倒,把他的遗命全否了)。
逃到避暑山庄的咸丰也不自在,留在京城与侵略者谈判的弟弟随后给他带来了“北京条约”让他签字......
这块挂在“烟波致爽”外墙头的“北京条约签署地”的“旅游指示标志”牌,更让我那股藏于心底的厌恶,往喉头上涌。对这个野蛮愚蠢、腐烂透顶、奴役中华民族270多年的混帐王朝,劳资又爆了一句粗口。
避暑山庄的“北京条约”,倒是让我复习了下历史知识,它不是“一份”,而是“一套”,不是“一个”,而是“三个”:1、中英北京条约,2、中法北京条约,3、中俄北京条约。
咸丰的弟弟,名奕诉,以为自己真的好聪明。被皇帝委托全权谈判代表后,面临着与英法签城下之盟,不知哪根筋动了,他跑去找俄国人商量对策(真个是世上一流的蠢货)。与虎谋皮的结果,就是把更大的祸害引进来了:两个强盗变成三个强盗,两个条约变成三个条约。
简单概括一下“北京条约”:中英、中法条约,割点九龙,开点商埠,建点教堂,赔点银两,完事。而中俄条约,却把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包括日本海出海口、库页岛等等,全都卖了(承认了一直拒绝批准的中俄《瑷珲条约》,即承认被俄罗斯割占的60多万平方公里约合4个山东省大小的领土合法化)。
说“卖”都是高抬他了,完全是拱手相送——上天让这个令人厌恶作呕的大清朝统治中华,是不是真的要人命的事!?《北京条约》的实质是:人家要什么他(咸丰)给什么,提什么条件他都同意,谈判,谈个毛线!
咸丰本就”先天得位不正“,早产儿一个,身体单薄,但他年纪轻轻却很会玩三宫六院,那边厢京城被端了,还被迫签了城下之盟,这边厢他却仍在避暑山庄夜夜笙歌,抽大烟,看大戏,喝鹿血,玩女人。千秋万代的耻辱和骂名,是逃不掉的了,他心里也清楚,"娱乐至死"就为麻醉自己,但他那个单薄的身体,怎经得如此折腾,三下两下,病倒了。
这些都还罢了,关键他那个有野心又有心计的”懿贵妃“,偏偏从暗道里偷听到他对肃顺等八大臣的谈话,咸丰对慈禧也有警觉,甚至交待肃顺等,必要时除掉她——结果被这个女人先下手了。唉,这个咸丰啊,说他糊涂,他又懂支持载垣、肃顺等人的改革主张,说他不糊涂,又把两枚公章给予两宫皇太后,让那八大臣戴着镣铐跳舞,施展不开。他想让矛盾的双方形成掣肘,结果还是让阴谋狠毒的他的那个老婆,在他死后立即行动,联合他弟弟等,发动政变,将他咸丰皇帝的政治路线图化作泡影。把他在避暑山庄任命的八大臣,杀的杀,判的判,削的削,一扫而光。
可怜肃顺扶着咸丰的梓宫从承德往京城时(这可得要走好多天),按规矩两宫都得陪着,但慈禧、慈安两人半道上就扯理由离开队伍,快马走近路回到京城(肃顺的智慧要是不欠费,就应能立即识破,对方的阴谋已经开始动作了),他纵有老板的托孤之势和满腹的革除旧弊之方略,但架不住政敌都是老板的至亲,架不住老板娘的狡猾与狠毒,架不住老板已经不在了呀。
八大臣的悲催结局,归根结底算是咸丰的失策与无能,肃顺悲催走在前,谭嗣同悲壮走在后,中华民族的无尽苦难,又从承德(咸丰死)这儿,开始了新的一环。而这一环,几近半个世纪时间,三个皇帝的头上,都是那个老巫婆的影子。所谓“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的顺口溜儿,后面那三位(同治、光绪、宣统皇帝)的存在感,几可视为无。
(忘记问导游,“烟波致爽”殿侧果然有暗道么,我怎么有些不信呢。)
对大清再厌恶,也不妨碍欣赏一下承德的“皇家园林”(世界最大吗,中国的世界最大多了去了,天安门广场好象也是世界最大呢),来都来了,逛一下呗。逛着逛着,我感觉承德本地人的口音,怎么跟北京差不多。
一对退休男女在避暑山庄的林荫道上的对话让我纳了闷了,说是外地人吧,连个手提包都没带(至少水杯、手机、钥匙啥的,总得有个包吧,像我这样),说是本地人吧,一口正宗的京腔,北京再近,也不是你们家门口吧。忍不住好奇心,上前搭讪道,敢问二位是北京来的客人吗?
男的木讷些,女的热情多,他们答道,我们是承德本地人。
好在女的跟我从事的专业相同,说得上话,她三两句概括了避暑山庄园林的概况,并且指引我先到“热河”(就在附近一百公尺而我差点错过),再游宫景,之后外八庙等等。
通过交流又长知识了,承德是普通话采集地之一,跟北京话相近,外地人不容易分辨,承德的经济,主要就是旅游.,它的旅游经济,强于其工业和农业.....
啊,三百余公里,这么远的距离,这么近的口音,我怀疑承德人的祖上,可能大都来自于北京呢。我的依据是,天津比这个距离近得多,而口音却迥异。我的推理是,当年康熙决定建这个行宫时,“水草丰盛,野兽出没”,附近有“一个名叫热河上营的小山村,仅有几十户常住的蒙古牧民”,“行营建了90余年,周边街市渐起”。
大清皇帝好不好、孬不孬另说,对承德本地人来讲,倒是造福了。这个地方山多路远(距内蒙近,“坝上草原”就在跟前),若无旅游主业带动,(承德)其他方面的亮色并不多。
当然,我的感觉不好,主要还是看了皇族办公的地方,会客的地方,睡觉的地方,尤其那一大摞床上用品(虽然绝非是当年的真品),想想就恶心,脑海里尽是皇帝的淫乱和慈禧老巫婆的丑陋,我是打骨子里对大清朝蔑视又反感。
2024-12-11于黄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